粥经常是用大米、小米或其他谷物加水煮软,用大米煮成的粥和大米的成分一样,口感却更软。因此不少人认为,喝粥比吃饭更有利于胃部,更好消化,也更有营养。事实到底如何呢,长期喝粥会对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想要健康喝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长期喝粥对身体造成什么样的伤害(长期喝粥对身体会有哪些影响呢)(1)

长期喝粥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影响消化功能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粥明明更容易消化,为什么还会影响消化功能呢?事实上,如果是本身就有消化性疾病的人群,比如胃溃疡、急性肠胃炎患者,或者消化功能弱的人,比如老人和小孩,这些人如果吃米饭或稍微有些坚硬的食物就会产生不适,那么喝粥是好的,因为不需要增加肠胃的负担,可以让疾病慢慢好起来,或者消化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进食其他的食物。

但是对于一般健康人群来说,长期喝粥反而让胃无用武之地,可能还会影响本身的正常功能。

升高餐后血糖

粥比饭更容易消化,甚至不需要经过咀嚼和肠胃的研磨,很快就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样的特征也就决定了粥是一种升糖指数很高的食物,因为喝粥之后血糖值很快就能上升,并且使用的材料越是精加工,比如大米,升糖指数就越高。

而普通的米饭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混合口腔中的消化酶,再进入胃腔进行进一步的消化。整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吸收也会较为缓慢,血糖上升也会较慢。

更容易饿

同等量的大米煮成饭和熬成粥后,体积是不同的。一碗饭也许能熬几碗粥,因此喝粥在短期内会更有饱腹感,让人有一种已经吃饱的假象。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感到饥饿了。特别是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或者肠胃不好需要长期喝粥的老年人,都可能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

怎样喝粥更营养?

煮粥时懂得加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想喝粥又怕升糖指数太高,可以在粥里加一些五谷杂粮,这样味道更好,又避免了血糖升高过快的情况。

谨慎加碱:不少人为了粥做出来更加软糯,会加一些碱面,这可能会导致粥中的维生素被强制破坏掉,这样粥就更没营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