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菜啦!小心油着!”小时候,一听到婚礼支司仪这样一声叫喊,孩子们就欢呼雀跃,口水直流,知道酒席马上就开始,可以大饱口福了,大人小孩都心生一种令人神往的仪式感。过去的司仪叫支客人。而可惜的是,现在人们都追求快节奏,婚礼程序简化了,现在农村很多家庭也选择到酒店里办喜事,农村支客人也渐渐消失了,真是令人遗憾。因为,他们令人神往的话语和动作,都寄托着我们满满的乡愁,而今却很难寻觅踪迹的乡思。

农村婚礼主持人排行榜大全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礼主持人(1)

01.农村婚礼支客人,无所不能,威风十足。过去,农村婚礼支客人让人有一种神秘感,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们提前好几天就帮着张罗,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无所不能,能说会道,威风十足,他们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而且人缘特别好,主人家和帮忙的亲戚朋友都听他的话,整个婚礼、酒宴等迎来送往的事,让他们安排得井井有条。

过去,在农村能做支客人的人可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他们必须有很好的口才,办事能力强,且必须有威望,十分受人尊敬。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非常自如地安排好整个婚礼的方方面面,为主人家挣足了面子。婚礼支客人,不单单只主持婚礼,婚丧嫁娶都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农村婚礼主持人排行榜大全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礼主持人(2)

他们和现在的婚礼司仪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婚礼司仪只是负责结婚典礼的部分,而过去农村的婚礼支客人除了负责主持结婚典礼,还要负责整个婚礼前前后后的事情,比现在的司仪要操劳很多,他们从头到尾都大声嚷嚷着,喊道喉咙沙哑。但是他们所得却很少,因为在农村,他们更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感情,所以他们让我们觉得更有人情味儿。

02.农村支客人妙语连珠,比现在的司仪更有吸引力。每个地方的农村支客人的语言风格都不一样,但大多都喜欢说一些耳熟能详的顺口溜,这样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能够很好的调动起气氛,所以过去的婚丧嫁娶,支客人一出场,就让整个场面显得特别有仪式感,这也是让我们难忘的原因之一。

在主持婚礼的时候,他们常常喜欢说这样的顺口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他们的话虽然不多,但是比起现在一些婚礼司仪假惺惺的祝福,生编硬造的一些祝贺词相比,让人觉得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更是带着一种扑面而来的真诚。

农村婚礼主持人排行榜大全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礼主持人(3)

03.不能忘记过去,我们应该重拾过去的美好。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采用西方的婚礼仪式,认为我们过去举办婚礼的仪式和方法已经过时,或者太土,在婚礼主持上,他们更喜欢听现代婚礼司仪的主持词,认为非常的高大上。

社会在前进,年轻人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过去的一些风俗习惯,因为在过去的风俗习惯里,包含着许许多多的乡土文化。

我们之所以对过去的婚礼支客人念念不忘,是因为我们一想起他们,过去生活的种种场景就会浮现在我们面前,那个时候虽然我们物资很匮乏,但是每个人都真诚、充实、快乐地活着,人们之间更注重的是亲情友情,我们之所以记着那些已经渐渐消失的婚礼支客人,是因为怀念过去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美好,有些时候我们感到遗憾,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老一辈的农村人一定会有这种感受,因为过去的回忆中承载着他们满满的乡愁。

农村婚礼主持人排行榜大全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礼主持人(4)

04.记住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忘记祖宗。其实你仔细想一想,农村支客人也是一种文化,算是一种民俗文化。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信息不发达的社会,文化生活很少的农村,他们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活跃在乡村大舞台,为我们带来很多难以忘怀的欢乐。

农村婚礼主持人排行榜大全 六七十年代农村婚礼主持人(5)

对于现在的很多农村青年来说,记住传统文化就应该像记住我们的祖宗一样,祖宗决定了你的身份,而农村传统文化决定了你的气质,我们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之中慢慢长大,而且我们父辈的血液里流淌着那种文化,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当然传承不是盲目的传承,而是应该去伪存真,取其精华,把真正美好的东西留下来,就像继承我们的国学文化一样,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记住民俗,记住乡愁。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提示删除,欢迎大家转发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