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岁的女大学生小刘和朋友们晚上小聚吃了口味虾谁知第二天发现身体不太对劲,肌肉酸痛,走路也有困难,尿液呈酱油色,于是她赶紧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吃完小龙虾身上有出血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吃完小龙虾身上有出血点(21岁女大学生吃了小龙虾后尿液呈酱油色)

吃完小龙虾身上有出血点

近日,21岁的女大学生小刘和朋友们晚上小聚吃了口味虾。谁知第二天发现身体不太对劲,肌肉酸痛,走路也有困难,尿液呈酱油色,于是她赶紧来到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

化验结果显示肌酶升高,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诊断小刘为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收住肾内科,因诊治及时,经住院治疗12天后,痊愈出院。

又到吃虾季,长沙市第一医院肾内科已经收治数例因食用龙虾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患者。

图源视觉中国

据介绍,横纹肌溶解症又称为肌红蛋白尿症,是指尿中出现大量的肌红蛋白。肌红蛋白会直接损害肾小管的表皮细胞,也会造成肾脏血管收缩,还容易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竭。

长沙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黄映红介绍,患病的常见的原因有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高热、感染、某些降血脂药物、蜂螫、毒蛇咬伤、电击、过敏、全身痉挛等。

2010年,卫生部曾表示横纹肌溶解症和小龙虾相关。不过,具体原因仍存在争议。吃小龙虾有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但概率较低,而且吃其他水产品也同样可能出现这个症状。

有人认为:洗虾粉是主要致病原因。洗虾粉由工业强酸“草酸”构成,草酸(乙二酸)或其代谢物可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衰竭。然而,草酸在食物中广泛存在,如果短时间内吃下大量草酸,因其本身有腐蚀性,更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而目前相关的患者并无典型消化道症状。

也有人认为,龙虾体内带有很多重金属或者毒素。饲养龙虾最好的环境就是污水,且污水中重金属、细菌太多,龙虾的甲壳、头部和腮部是积蓄污染物最多的地方,尤其是虾头部分,易潜伏细菌、寄生虫如肺吸虫囊蚴(幼虫)等。有时饲养者还会使用“水产促长剂”,包括各种性激素、生长激素、喹乙醇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但这一结论尚未经有效的科学研究证实。

据文献报道,横纹肌溶解症从1924年首次发现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该病在波罗的海地区、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均有发生,多与食用水牛鱼、淡水鳕鱼或小龙虾等食品有关,但病例发生数很少。科学界认为,其致病因素是一种对热稳定、溶解于正己烷的非极性毒素,并非活的致病微生物。

黄映红解释,吃龙虾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病,也不是吃得最多的人病情最严重。比如小刘仅仅吃了6~8只,另外两位朋友吃得更多,身体却毫无异常,说明这和患者的体质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虽然暂时也没有足够证据说明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有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然而我们认为,吃龙虾至少是横纹肌溶解的诱因之一。致病的原因可能是龙虾养殖、清洗或者烹制等环节出了问题。准确的病因还待进一步科学研究。

黄映红提醒,一旦食用龙虾等特定食物后短时间内出现肌肉酸痛、尿色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经过补液、碱化尿液、降酶、护肾等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严重的甚至需要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

市民平时食用龙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最好购买人工养殖的龙虾。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龙虾,不要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龙虾进食,也不要购买非养殖的龙虾。如洪水期间接触江水,未进行有效防护还存在感染血吸虫的风险。

2.应反复用清水换洗。将买来的龙虾放在干净水体中养殖,不断换洗,直到水体较为清澈。

3.确保完全熟透,避免感染寄生虫。千万不要生吃或食用未熟的龙虾。可先用油炸再清炒,水煮也应保证10分钟以上,达到高温消毒效果。

4.不吃头部,不吃死虾。根据媒体报道,烹调后的龙虾如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暗且壳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很可能是死虾。

5.进食有度。一次大量进食龙虾可能存在诱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龙虾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丰富的嘌呤核苷酸,多吃还会诱发痛风。如果再搭配啤酒更会导致尿酸迅速增高。

6.如条件许可应先做食物过敏原测试,过敏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吃龙虾。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吴运斗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