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一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强行科普# 在金陵城内悄然展开!活动更正式的名称叫做“万有青年烩#45——强行科普”。

「充电的秘密、辣椒的玄机、二次元的法律、科学杂志的书皮、引力波在三体、超级英雄为啥斗气」这些酷知识如何能混搭得如此霸气?

没能来现场的同学们,跟着我看回顾吧~

南京独立流行乐队开场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

南京最具代表性的独立流行乐队之一 @南京Mister-Lady乐队曾和苏打绿、崔健、罗大佑、权志龙等一线明星同台,首先为大家带来开场表演!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

透过“三体”看星际通讯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3)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4)

2月11日,一条消息刷爆朋友圈,那就是美国的LIGO新闻发布会宣布引力波的发现!

新闻发布会可归纳为三点:

1、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这回真是真的);

2、引力波产生于两个恒星量级黑洞的合并;

3、是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发现的。

在我们观测到引力波之前,他已经是科幻界的宠儿,很多科幻作品、影视都有他的身影,例如《星际穿越》,而这部电影和大刘的《三体》又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三体》中提出了提到高维到低维跃迁,也提到引力波作为通讯工具,因为电磁波衰减太快。两种星际通讯工具,即引力波、中微子,对引力波接受还做了较详尽的描述,其实这正是人类1969年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的装置再现。该装置现在就在LIGO的科普博物馆里。

至于刘慈欣提到的第二种星际通讯工具,中微子,在物理学界中对其的研究要比引力波深入的多,但作为通讯工具,应该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正有希望实现星际通讯的是量子通讯,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的。刘慈欣在三体中没有明确提及,但已赋予她星际通讯功能的“智子”——一个集神秘、美丽、智慧、果敢、英武于一身的日本人女子。“智子”明显是一个可以完成量子通讯的“机器”,三体人的智子与地球的智子始终纠缠,瞬时完成量子通讯。

来自南航的 @李晋斌教授,平日教同学们物理,一不注意就聊起科学家的八卦;偶尔开开讲座,场面过于火爆只好临时换场地,见证了一场跑得比谁都快的人群瞬移。

他为我们用轻松诙谐的语言和言简意赅的总结解释了《引力波、中微子与智子:透过“三体”看星际通讯》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5)

《黑猫警长》里的刑法问题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6)

“在虚拟世界中寻找真相的,一定没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就读中的 @无咎,突破次元壁,给大家举例解析了“二次元刑法学指导性案例“——《黑猫警长》,这部神奇的动画片。

我们来拿“童年阴影”的“螳螂姑娘新婚之后怒吃亲夫转念自首十万恩仇惨案记”说起。(名字我自己起的)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7)

黑猫警长认为:因此种行为是螳螂的习性,故不构成犯罪。

而真实的刑法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罪行法定原则。所以黑猫警长所说因为习性而不承担刑事责任,是站不住脚的。

螳螂姑娘“肢解并食用丈夫”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的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被害人(虫)所作出的“吃了我吧”这个承诺是否能阻却违法性呢?不能。因为被害人对自我生命的处分不能构成所谓的“被害人的承诺”。综上,它的行为也具有违法性。

结论:有罪,但量行应该酌情从轻减轻。

《刑法》的执行需要优良的程序保证,可我们在《黑猫警长》中看到的是却是侦查者和提起诉讼一方合为一体。导致黑猫警长在侦查时更倾向于搜集对当事人不利的、定罪的证据。结果的公正性也值得质疑。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8)

这个锅,锂电池不背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9)

玩了十多年的航模在上海有自己的航模兴趣小组,办了几期工作坊的 @孙浩钦,给观众们细数了“那些年锂电池背过的锅”。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0)

你以为的电池日常使用习惯就真的正确吗?让我们选几个问题为你#强行科普#下:

Q:有人说「手机充电时充不满就拔走伤电池」,还有人说「不对,充满了不及时拔走才伤电池」,哪种说法是科学的呢?

A:首先,默认的手机电池是锂电池,而锂电池不充满就使用是没有任何损害的。所以这种说法不科学。另外,锂电池非常娇贵,不能过充,过充一次就会坏(甚至爆炸)。但是现在锂电池的保护以及充电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一般都会有两重保护,所以不再会产生过冲的现象。便不存在“充满不及时拔走会损伤电池的”说法。

Q:那么,手机第一次充电必须充满吗?

A:其实是不用的。第一次要充满指的是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对于合格的手机电池来说不需要考虑任何充电的问题。

Q: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真的会爆炸吗?

A:概率几乎为零,从来没有人质疑插着电源适配器玩手提电脑会不会爆炸。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1)

“超级英雄”们,为啥打起来了?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2)

最近的电影和从前不同,无论是超人蝙蝠侠,还是美队钢铁侠,都体现出一个鲜明的倾向:现在的编剧已经不满足于让好人吊打坏人了,他们想让我们看超级英雄人生中更悲剧的方面。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按照设定,超级英雄都是好人(这解释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为什么没有女朋友),好人和好人不是应该手拉手共建生命的大和谐吗?为啥打架呢?有什么事是一起撸顿串儿不能解决的呢?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3)

一种普遍的迷思认为,事情的对错十分明确,非黑即白;但在伦理学中,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在20世纪,曾经有一种伦理观念影响非常深远,它被译作“功利主义”,实际上并不是这个意思。这种思想可以简单粗暴地解释成追求更大范围、更普遍的利益,是正义的。

对功利主义的曲解意味着忽视人们本身的独特性和背景,把他们错综复杂的情感和关系放在统一价值的天平上。但是你知道那是不一样的,有些价值对你如此重要以至于你根本不愿意去思考用它来换别的所谓“更普遍更大的善”。

要不怎么说,“我和你妈掉水里救谁”是个特招人烦的问题呢?

(同学,这是道送命题啊!)在本次活动中,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耷拉,就由“善”引发出诸多思考,带领大家一起分析“超级英雄为什么打起来”。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4)

科学杂志封面上的美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5)

提起“杂志封面”大家一定并不陌生——俊男美女名牌包,美妆明星钻石表(大雾)。学术期刊封面又是什么画风呢?红橙黄绿蓝靛紫,纯色打字配黑字。

虽说大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期刊在装帧封面上给人以略显保守之感,统计分析也表明,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更倾向于使用封面图片。例如国际最顶级三大名刊Nature, Science, Cell,它们的每期封面都像是一幅美丽的科学艺术作品,并且大多数是由论文作者提供,由某些科学插画师创作,是科学与美的结合。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6)

今年是猴年

美猴王孙悟空也跑到Cell的封面上啦

怎样才能创作出一幅科学图像呢?

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展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细胞组织和材料结构,到宏观的生物体甚至宇宙星云,这是最常见的思路。此外,实验直接观测到的数据与信号经常也很漂亮。

如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曾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币的两面”或者是鸟的两只翅膀。而哲学就像是一个钟摆,在科学与艺术间来回摆动,因为接近科学而理性,因为接近艺术而可爱,这就是科学之美。

作品曾被Nature系列期刊选做封面故事图片的中国科大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 @王国燕,以设计的具体个案举例,详细讲述了隐藏在科学杂志封面上的科学之美。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7)

阿要辣油啊?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8)

你真的会吃辣吗?

中国人何时开始吃辣椒?辣椒起源于何地?吃辣刺激长痘痘?被辣到,应该喝油吗?这一串的问题,也许你并不清楚。

来自南京的讲者 @飘飘 曾是果壳谣言粉碎机第二代粉碎娘,现继续在科学传播行业奋斗。

她从辣椒的起源、饮食的历程等方面,和大家聊了聊“你,会吃辣吗。”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19)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辣椒”和“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辣”,这一字之差,说的其实是两件事情。

辣椒原产自南美洲,很古时候中国是没有吃过辣椒的,那个时候的辣味主要来自于生姜、茱萸、胡椒等食物。而中国人开始吃辣,一般被认为是在明朝的后期。

另外,只有辣椒属的植物会产生“辣椒素”这个非常神奇的物质。辣椒素在野外有助于植物抵抗真菌的侵袭,故适合辣椒生长的地方,往往是比较潮湿的环境。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0)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虽说哺乳动物都能够尝出辣味,但是鸟类是没有辣味感受器的。所以说如果你养一个鹦鹉并喂它吃辣椒(你的投食习惯也是清奇)那么它,会觉得很好吃。

那么,吃辣到底会不会刺激长痘痘?

在痘痘的高危因素中,辣椒素本身不在其中;但是高脂高油的食物是一种刺激长痘痘的东西。比如撸串吃麻小,都有很多油脂。

说到这里,不禁想问蓝鲸的小竿子和盘膝们:

“阿要辣油啊?”

前方大批美图

好了,活动回顾完了,我们来看看本次活动特邀摄影师 @_豆桑为我们带来的一~大~波~美图吧!

(顺便猜猜哪些是“壳里的同学”,蛤蛤)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1)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2)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3)

(排队进场的观众们)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4)

(扫码签到进场)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5)

(妹子手里拿的是本次的“人品充值包”)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6)

(现场图)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7)

(特别感谢 @南京大学支持!)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8)

看完这个你该就明白了吧 我们都来强行科普了(29)

(瞧这一个个专注的眼神=w=)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

万有青年烩

我们下一站,再烩!

看文字不过瘾?

活动视频正在紧锣密鼓熬制中...

强行关注我们

获取一手讯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