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县的孔道仁不是道士,也不是法师,但他会降妖捉怪,因为他有祖上传下来的一个照妖镜,每当谁家有什么诡异事,他拿着照妖镜到了那里,对着附体的人照一下,是妖还是鬼,就会出现在镜子里。

聊斋看镜子激励丈夫(聊斋故事照妖镜)(1)

然后他就会念念有词,拿出一些咒符贴在镜子上,妖就会逃离,而鬼则是烟飞灰灭。

因此,他声名大噪,在此地很有名气。

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找他降妖捉鬼。

如此这般,他赚了不少钱。经常帮助贫困的人家,人们都叫他孔大善人。

一日,他出去办事,回来时,天色已晚。

此时月明如昼,他因为总走夜路,独自一人走在山路上也不害怕。

过了会,忽的看到前面有个穿戴破旧的老汉拄着拐杖,在路上颤颤巍巍的走着。

忙急急至前搀扶他,关心的询问道:“老人家!这么晚了!怎么独自一人赶路呢!”

那老汉听罢,徐徐抬头,只见他长的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一看就是个慈祥的老人。

他看了一眼孔道仁,叹息说:“看你是个善良的人!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姓吴,有三个儿子,皆都不孝,刚开始,轮流养我,皆都是一些残羹剩饭,后来就越来越厌恶我,互相推辞,把我撵出来了!”

说罢,伤心的抽泣着。

孔道仁听罢,很是生气,义愤填膺的大骂他的三个儿子,好言好语的抚慰他。

又掏出一些碎银子给他,还把身上的干粮都送给他。

那吴老汉很是感动,竟然扑通一声,跪下磕头答谢他。

孔道仁大惊,忙把他搀扶起来,想着天色已晚,老人腿脚不好,没有地方安身,不如现去自己家,先安顿下来,明日再送老人回家。

主意一定,对吴老汉说出想法,吴老汉更是感激不尽,不停的说着感谢的话。

孔道仁小心翼翼的把他搀扶回家。

妻子打开门一看,他带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汉回家,很是惊奇。

聊斋看镜子激励丈夫(聊斋故事照妖镜)(2)

听罢经过,心里很不是滋味,很是可怜吴老汉,连忙端上来热乎乎的饭菜招待他。

那吴老汉也不客气,犹如壮年男子一般,狼吞虎咽的吃起来,看样子饿坏了。

夫妻俩默默看着,心里很是酸涩,暗暗骂那吴老汉的三个儿子不孝。

吴老汉吃完饭,孔道仁安排他在厢房睡下了,不大会,便鼾声如雷了。

夫妻俩却是没了困意,想着吴老汉有三个儿子,却都不愿意赡养他,真是大孽不道!很是不孝!

孔道仁眉头紧锁,义愤填膺的道明天把老人送回家,定要为老人讨个说法。

妻子忙劝他明日不要冲动,动火气,有话好好说。

正当夫妻俩交谈时,忽的听到敲门声。

下人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个汉子站在门口,满脸大汗,气喘吁吁的,嚷着要找孔道人前去驱鬼。

下人急急进入禀报,孔道仁让他进来,给他端来一碗水。

那汉子擦擦脸上的汗水,把水一饮而尽,抹抹嘴,眼睛红红的拉着孔道仁,急急道:“可算找到您这个大善人了!快帮帮我们吧!”

言罢,期待的看着他,孔道仁让他不要着急,有事慢慢说。

那汉子又擦擦汗,把事情的经过道出。

原来,汉子名叫于武,是个轿夫,虽家境贫寒,可夫妻恩爱,日子过得也算不错。昨天晚上,他因为回家晚了,妻子担心他,便出去迎接他,回来后,竟然鬼附身了,她犹如变个人一样,胡言乱语的。白天还好,不吃不喝就是酣睡。可到了晚上闹腾的厉害,时而哭,时而笑的,甚是恐怖,他一个堂堂七尺男儿都吓得夜不能寐,整日昏昏噩噩的,无奈让母亲看着她,自己前来请他去驱鬼。

孔道仁听罢,大怒道:“何方妖孽!真是张狂!”

言罢,拿起那照妖镜和咒符,极快和他出门了。

走了很远,方到于武家,老远就听到妇人诡异瘆人的笑声。

进入屋里,只见床上躺着一个瘦骨嶙峋,脸色苍白的妇人,正在床上翻滚着大笑不止。她就是于武的妻子于氏。

旁边的的老妇人,于武的母亲,一脸惶恐不安的在抚慰她。

孔道仁气昂昂的进入,怒喝一声:“何方妖孽!在此作祟!”

言罢,拿出照妖镜,那妇人见了,大惊失色,忽然滚下床来,跪下磕头,哀号道:“孔仙饶命啊!我这就走,请您放过我吧!”

孔道仁听罢,怒道:“你到底是鬼?还是妖?为何在此作祟?”

那妇人哭道:我是狐!原本在山里修炼,有一天月夜正在拜月,吸取日月精华炼灵珠!没想到,这愚人于武竟然至前拿着棍子打了我一下,到现在我的腿还疼!我气不过,这才前来报复他!请您放过我!我再不敢了!”

孔道仁听罢,叹息一声,让它赶紧离开。

那妇人起身,忽的屋里白雾弥漫。

待白雾散去,妇人于氏徐徐睁开眼睛,惊奇的看着他们,道自己犹如做了一场梦一样。

孔道仁看她好了,惦记家里的妻儿,急急回家。

那汉子送他到村口,便回去了。

孔道仁归心似箭,疾步如飞的走着。

此时,月明星稀,很是寂静。

过了会,走到郊外,忽然眼前一亮,一个千娇百媚的“女子”出现在眼前,笑吟吟的看着他。

孔道仁凭着经验知道,这大晚上的,这女子不是鬼,便是妖。

遂怒目而视,忽然拿出照妖镜,那“女子“忙掩面道:“恩公快收起镜子!我就是刚才的狐妖,特来告诉你,你家里留宿的老汉,乃是一歹人!他是个壮年男子,只是找高人用了易容术,才变幻成老汉,迷惑你,在你家住下,觊觎你的照妖镜,你千万小心!”

言罢,忽的消失了。

孔道仁听罢,苦笑着摇摇头,觉得这妖定是为了刚才的事情,而报复自己,戏弄于他。

并没有放在心上,大步流星的回家,看到吴老汉依然鼾声如雷,睡得正香。

妻子正在灯下缝补衣服等着他,小儿睡得正香,一切都正常。

更是觉得那狐妖在戏弄自己,暗暗发誓,再看到那狐妖,定让它尝尝苦头。

折腾一天,他身上疲乏无力,倒下去,便进入梦乡了。

第二天早上,孔道仁醒来,看到老汉已经起来了,竟然颤颤巍巍的去拿了扫把,帮他打扫院子。

心里很是感动,想着这么好的老人,几个儿子都不孝,真是天理难容啊!自己定要为他讨回公道。

忙至前抢下扫把,帮他洗漱一番。

不大会,妻子做好饭菜端上来,三个人吃喝起来。

吃完饭,孔道仁要把他送回家。

可吴老汉听罢,大惊,竟然表现出一副害怕的样子,道自己就是死,也要死在外面,再不想受虐待了。

言罢,又大哭起来,喃喃自语喊着自己命苦,样子很是可怜。

夫妻俩看了,心里很是难过,只好暂且不提送他回家,慢慢再说吧。

吴老汉住了几天,心情大好,总是颤颤巍巍的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还经常给小儿讲有趣的事情,逗的小儿笑哈哈,很是喜欢他。

孔道仁的父亲早逝,对年老的人很是尊敬,时间长了,一家人对吴老汉很是亲近。想着为他养老送终。

可又想想,落叶归根,这吴老汉有三个儿子,总不能让他在外面终老吧!

把此话和吴老汉一说,吴老汉大哭起来,很是伤心的样子,不吃不喝,郁郁寡欢,身子骨不好。

夫妻俩吓得不再提了,想着慢慢打听吴老汉儿子的家在哪里,再做打算。

可是每当提到他的儿子,吴老汉就破口大骂,很是激动,道自己没有这三个不孝之子!再不想提他们的名字。

夫妻俩看他激动的样子,只好不再提了,很是孝敬他。

村民们都调侃说他们捡了个爹伺候着,真是太善良了。

有一天,孔道仁的岳父大寿,孔氏为吴老汉做好饭,夫妻俩抱着小儿回娘家去祝寿。

晚上回家,想着吴老汉肯定饿坏了,给他拿了很多好吃食,急匆匆的坐着马车回来。

可是到了家里,竟然看到院子黑漆漆的,屋里没有亮灯,很是担心吴老汉。

急急进入,点燃油灯,不见了吴老汉,大惊,四处寻找,未果。

夫妻俩又点着火把出去,喊破嗓子,也没有找到。

夫妻俩回到自己的屋里,大惊,只见屋里被翻的一片凌乱,柜子里的衣服都被扔出来了,妻子以为进了贼,吓得脸色苍白,身子颤栗着。

孔道仁也以为进了贼,更是担心吴老汉的安全,可是他看到地上散落的胡子,吴老汉的衣服,一愣。

忽然想起那狐妖的话,登时大惊,急急去打开柜子一看,大惊,照妖镜不见了。

原来吴老汉真是骗子,用易容术把他骗了,目的是偷盗他的照妖镜,顿时欲哭无泪,瘫坐在地上。

自己用照妖镜现出鬼怪无数,却没有看出那吴老汉是个骗子,果然人比鬼怪还要狡猾!真是可笑至极啊!

他喃喃自语,自嘲的笑着。

很是担心照妖镜落在这种贪婪奸诈的人手里,会骗吃骗吃,还骗取钱财。

可人海茫茫,自己怎么去寻找他呢,就是报官,也难以找到。

一夜之间,他竟然愁的白了头。

妻子目睹,很是担心,好言好语的抚慰他。

可此后,他变得郁郁寡欢,少言寡语了。

人们知道后,都大惊,议论纷纷,都说他虽然有照妖镜,可是太善良了,让坏人利用他的善良骗去了照妖镜,很是为他鸣不平。

此后,再没人找他降妖捉怪了。夫妻俩靠种地为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日子。

一年后,官府抓到一个江洋大盗,据说能飞檐走壁,还能降妖捉怪,很是厉害。

经过审讯,那大盗竟然就是当年骗孔道仁照妖镜的吴老汉,其实是个壮年汉子。

当孔道仁看到他的原貌,顿时惊愕住,只见此人长的贼眉鼠眼,眼露凶光,一看就是个歹人。

不由感慨万千,想着如果当日看到他这个模样,自己怎么会帮助他,还会躲得远远的。

那照妖镜又物归原主,孔道仁又开始干起老本行。

只不过,他比以前更宽容了,只要鬼怪不害人,他皆都放过。

但经此一劫,他也不再轻信陌生人的话了,因为,他觉得奸诈之人,比那些鬼怪厉害多了!

聊斋看镜子激励丈夫(聊斋故事照妖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