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耐(争耐),◆怎奈○《水滸傳》第九十回:“[宋江]向前道:‘久聞長老清德;爭耐俗緣淺薄,無路拜見尊顏’”○《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我便要把合[周三]賭賽的那萬金相贈,爭耐他分文不取”,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0603二极管什么型号?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0603二极管什么型号(而耐063)

0603二极管什么型号

爭耐(争耐),◆怎奈。○《水滸傳》第九十回:“[宋江]向前道:‘久聞長老清德;爭耐俗緣淺薄,無路拜見尊顏。’”○《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我便要把合[周三]賭賽的那萬金相贈,爭耐他分文不取。”

俗不可耐,◆庸俗得使人難以忍受。○[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又耕田農民拜妖社、妖稷、妖田祖,以求逐蝗蟲,免水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此俗不可耐之見,誠為可笑可憐之極。”○[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三:“從字號到每間屋裏的一桌一椅,都得要‘雅’,萬不能大紅大綠的俗不可耐。”○[巴金]《家》五:“白話信雖然據她的母親說是‘比文言拖長了許多,而且俗不可耐’,但是她近來卻喜歡寫白話信。”◆补证条目■庸俗得使人难以忍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守耐,◆堅持忍耐。○《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這是你兩日因獨自在家,勾搭上了人;又見家中好生不濟,無心守耐;又見了十五貫錢,一時見財起意,殺死丈夫,劫了錢。”

容耐,◆猶容忍。○《天雨花》第十七回:“當時下手何剛斷,此日回思又軟心。漫言臨事無容耐,可恨人心沒半分。”

忍耐,◆把痛苦的感覺或某種情緒抑制住,不使表現出來。亦謂在困苦的環境中堅持下去。○[唐][元稹]《憶遠曲》:“郎忍見,為郎忍耐看姑面。”○[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摺:“你看這文卷曾道來不道來,則我這冤枉要忍耐如何耐?”[聞一多]《<女神>之時代精神》:“於是急躁者歸於自殺,忍耐者力圖革新。”

忍苦耐勞(忍苦耐劳),◆經得起艱苦的工作和生活。○[鄒韜奮]《萍蹤寄語》二五:“這不能說他們沒有冒險的精神,更不能說他們沒有忍苦耐勞的精神。”

寧耐(宁耐),◆亦作“寧奈”。◆忍耐。○《朱子語類》卷七十:“以剛遇險,時節如此,只當寧耐以待之。且如涉川者,多以不能寧耐致覆溺之禍。”○[元][姚燧]《普天樂》曲:“待離別怎忍離別。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寧奈些些。”○《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躊躇千萬百遍,終是執仇心切,只得寧耐,看個居止下落,再作區處。”○[清][洪昇]《長生殿‧賄權》:“異志十分難屈伏,悍氣千尋怎蔽遮?權時寧耐些。”

能耐,◆1.亦作“能奈”。本領。○[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摺:“若會俺[孫元帥],要見明白,再不敢小覷俺無能奈。”○《紅樓夢》第七二回:“不是我說沒能奈的話,要像這麼着,我竟不能了。”奈,一本作“耐”。○《老殘游記》第十八回:“我沒有這們大的能耐。”○[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十一:“他們都狠狠的打量他們,想窺測出他們是些什麼人,究竟有些什麼能耐。”○[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八章:“這個社會別說是你,就是比你能耐大、閱歷多的男子,哪個不碰得頭破血流?”◆2.有本領。○[楊朔]《北線》:“[全喜]媳婦更能耐,炕上炕下,家裏地裏,樣樣拿得起,賽過個男人。”端木蕻良《鄉愁》三:“呵,看見了,真能耐。”○[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敵人能耐,咱隊長更能耐。”

難耐(难耐),◆不能忍受。○《隋書‧裴薀傳》:“老革多姦,將賊脅我。欲搭其口,但隱忍之,誠極難耐。”○《新五代史‧漢臣傳‧史弘肇》:“[弘肇]不喜賓客,嘗言:‘文人難耐,呼我為卒。’”[王願堅]《普通勞動者》:“六月中旬的天氣已經夠熱了,這下午三四點鐘時分,更是一天裏最難耐的時候。”

耐罪,◆古代剃去鬢鬚的刑罰。耐,同“耏”。○《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徙郡國豪桀任俠及有耐罪以上,赦令除其罪。”○[裴駰]集解引[蘇林]曰:“一歲刑為罰作,二歲刑已上為耐。”○[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上》:“于是出布帛米肉賜之。其肉刑耐罪以上不用此令。”

耐戰(耐战),◆能持久戰鬥。

耐用,◆經得起長久使用;不易用壞。○[姚雪垠]《長夜》三一:“大妹子在省城裏讀過書,嫌那不好,嫌這不好,東西都是她自己挑的。挑了許多洋貨,雖是好看,就是不耐用。”

耐性,◆1.不急躁,不厭煩。○《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虧得兩個丫頭攔住,勸道:‘官人耐性。’”○《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列公,且耐性安心,少煩勿躁。”○[孔厥][袁靜]《新兒女英雄傳》第二回:“[程平]笑了笑,很耐性的教育他。”◆2.能忍耐的性格。○《紅樓夢》第五五回:“我料着你主子未必有耐性兒等他去找。”徐遲《精神分析》:“人們都已經把兩腳站麻木了,但都在等待。那等待是一種神聖的耐性,全民族的美德。”◆补义条目■承受能力。○《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那老瓜大不如那灰色狗有些耐性。”

耐辛苦,◆[宋]代宮廷中語。遣人退出的婉詞。○[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曾子宣]丞相嘗排[蔡京]于[欽聖太后]簾前,太后不以為然。○[曾公]論不已。太后曰:‘且耐辛苦。’蓋禁中語,欲遣之使退,則曰耐辛苦也。”

耐心耐意,◆謂非常耐心。○[張天翼]《“新生”》:“[老潘]好像一個用功學生在教室裏一樣,耐心耐意聽着。”亦作“耐心耐腸”。○[李強]《在風雨中長大》二:“他耐心耐腸地回答他們,一點也不嫌煩。”

耐心耐腸(耐心耐肠),◆見“耐心耐意”。

耐心煩兒(耐心烦儿),◆1.耐性。○《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即便知道,也早沒這份耐心煩兒跟她砸薑磨蒜地費唾沫。”◆2.心裡不急躁,不厭煩。○《人民文學》1978年第4期:“照他一面就不錯了,誰耐心煩兒去陪他?”

耐心,◆1.不急躁,不厭煩。○《朱子語類》卷十一:“如前途等待一人,未來時,且須耐心等待。”○《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姐姐也見得是,且耐心着,不要煩煩惱惱,與別人看破了,生出議論來。”◆2.指不急躁、不厭煩的性格。○[茅盾]《子夜》十:“我們弄那八個廠,最不濟也要學學那些專頂房子的精明鬼!不過我們要有點兒耐心。”

耐痛,◆能忍受疼痛。○[魯迅]《故事新編‧鑄劍》:“他不幸被熱水燙了一下,又不耐痛,終於免不得出聲叫苦了。”

耐童兒(耐童儿),◆[漢]墓石闕上雕刻的童子像。○《隸續‧漢王稚子二闕畫像》[宋][洪適]釋:“[西州]所存[漢]人墓闕,其石方數尺,間有闕者,上琢樓房為蓋,如今寺觀中經幢。○[蜀]帥[范至能]盡圖其八面相贈。闕之兩角有斗,斗上鐫耐童兒。”

耐酸,◆1.謂能經受清寒。○[明][袁宗道]《元宵》詩:“[白蘇居士]大耐酸,菜盂粥碗坐團圞。”◆2.能耐酸性侵蝕。如:耐酸水泥;耐酸搪瓷。

耐水,◆經得起水浸而不易腐爛。○[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一‧杉》﹝集解﹞引[蘇頌]曰:“人家常用作桶板,甚耐水。”

耐事,◆1.謂以忍讓處事。○[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事始二》:“[唐][婁師德],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者,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其自乾耳。’”◆2.指經得起得失、榮辱等人事之變。○[宋][陸游]《秋興》詩:“平生最耐事,霜雪亦滿鬢。”

耐實(耐实),◆謂牢固。○[宋][葉適]《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又四年,黨論漸止,提點[成都路]刑獄。造[李冰]石堰、[嘉州]繩橋,皆施便巧,堅久耐實。”

耐辱居士,◆[唐][司空圖]的自號。○[圖]隱居[中條山][王官谷],作亭名[休休],作文以見志曰:“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墯,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因自目為[耐辱居士],作《耐辱居士歌》:“白日偏催快活人,黃金難買堪騎鶴。若曰:‘爾何能?’答云:‘耐辱莫。’”事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

耐辱,◆能忍受屈辱。○《增一阿含經》卷三:“乞食耐辱,不避寒暑,所謂[難提比丘]是。”○[唐][司空圖]《休休亭》:“且汝雖退,亦嘗為匪人之所嫉,宜以耐辱自警,庶保其終始。”

耐人尋味(耐人寻味),◆經得起反覆體味。形容意味深長。○[魯迅]《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三)》:“我覺得耐人尋味的,是在‘那巴斯圖’派因怕主義變質而主嚴,[托羅茲基]因文藝不能孤生而主寬的問題。”○[葉聖陶]《游了三個湖》:“這些姿態所表現的性格,往往很耐人尋味。”○[楊朔]《萬丈高樓平地起》:“這雖是幾句半開玩笑的話,卻含着耐人尋味的思想。”◆补证条目■经得起反复体味。形容意味深长。○清余成教《石园诗话》卷一:“愚謂儲公田家詩皆佳……趣遠情深,尤耐人尋味。”○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畫障歌》、《崔少府高齋》、《觀三川水漲》諸詩,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尋味。”

耐熱(耐热),◆1.指生物在一定的高溫下,能維持生命活動。如:耐熱細菌。◆2.指材料、機件等在較高溫度下能保持原有的機械、物理等性能。如:耐熱混凝土;耐熱合金。

耐磨,◆經得起磨擦。○《大集經》卷八:“凈寶珠者耐磨穿押,是故此珠名無瑕玼。”如:耐磨鑄鐵。

耐面,◆方言。謂婦女以線絞去臉部汗毛。○[清][黃生]《義府‧耐》:“吾鄉(指[徽州])婦人,以線絞面毛者,謂之耐面。”

耐力,◆人對緊張體力活動的耐久能力。○[盧偉森]等《足球戰術訓練》第一章第三節:“選拔中場隊員時……在體力方面又要具有久跑不懈的耐力。”

耐勞(耐劳),◆經受得住勞苦。○[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三》:“大抵東鄉之民勤而耐勞,西鄉之民習於驕惰。”○[清][魏源]《聖武記》卷九:“至從征官兵,每日遄行百十里,旬月尚可耐勞,若閱四五年之久,無冬無夏,即騾馬尚且踣斃,何況于人?”[郁達夫]《樹人學校校歌》:“努力!奮進!刻苦耐勞,是我們的本分。”

耐苦,◆承受得住艱苦。○[魯迅]《二心集‧<進化和退化>小引》:“沙漠之逐漸南徙,營養之已難支持,都是[中國]人極重要,極切身的問題,倘不解決,所得的將是一個滅亡的結局。可以解[中國]古史難以探索的原因,可以破[中國]人最能耐苦的謬說。”

耐可,◆1.寧可;願得。○[唐][劉長卿]《赴宣州使院留辭韋使君》詩:“耐可機心息,其如羽檄何!”[宋][薛嵎]《寄公袞舍弟》詩:“余生百計拙,耐可事清吟。”○[清][曹貞吉]《沁園春‧贈柳敬亭》詞:“蕩子辭家,羈人遠戍,耐可逢場作戲來。”◆2.怎得,安得。○[唐][李白]《陪族叔曄及賈舍人至游洞庭》詩之二:“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宋][敖陶孫]《上閩帥范石湖》詩:“騷人有幾登青竹,耐可同時欠執鞭。”○[明][王世貞]《聞南中流言有感》詩之三:“偶然文字落塵寰,耐可爭名眼睫間。”○[清][曹寅]《集余園看梅同人限字賦詩追憶昔游有感而作》:“頻年漫信能分別,耐可巡簷細討論。”

耐看,◆經得起細看和久看。○[元][倪瓚]《題畫》詩之八:“篝燈染筆三更後,遠岫疏林亦耐看。”○[清][李漁]《慎鸞交‧造端》:“少年填詞填到老,好看詞多,耐看詞偏少。”○[秦牧]《藝海拾貝‧蝦趣》:“這些蝦的布局是异常生動的,在素樸中體現了深厚,很耐看,很經得人尋味。”

耐久朋,◆謂能長久保持友誼的朋友。○《舊唐書‧魏玄同傳》:“[玄同]素與[裴炎]結交,能保終始,時人呼為‘耐久朋’。”○[宋][陸游]《寓嘆》詩:“眼底誰為耐久朋,倚肩按膝一烏藤。”○[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夙昔自謂盟車笠,訂金蘭,得一二耐久朋,為終身膠漆,不意翻覆若此,不敢復言交遊矣。”

耐久,◆能夠經久。○《新唐書‧武平一傳》:“[日用]折[平一]曰:‘君文章固耐久,若言經,則敗績矣。’”[宋][司馬光]《修酴醾架》詩:“風搖雨漬不耐久,未及三載俱離披。”○[清][吳偉業]《題畫‧菊花》詩:“幾度看花花耐久,可知花亦是多情。”○[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蓋印行之意,廣布者其一,久存者其二,所以紙張須求其耐久。”

耐靜(耐静),◆安於清靜,忍受寂寞。○[宋][楊萬里]《壕上感春》詩:“長壕無事不耐靜,若非織綃便磨鏡。”○《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員外對小夫人道:‘出外薄幹,夫人耐靜!’”◆补证条目■安于清静;忍受寂寞。○宋贺铸《吴门柳》词:“傳語桂娥應耐静。堪乘興,尊前聽我游仙詠。”

耐飢,◆食物吃后能持久不饿。○《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後來漸漸的越發作梗起來,嫌粥吃了不耐飢,定要道士再捍上幾箇餅。”

耐火,◆1.經得起火燒。○[王汶石]《大木匠》二:“他用力拉一拉風箱,爐火正紅,便從大木匠手裏接過生鐵棒,平插在炭火裏,蓋上耐火的土蓋子。”◆2.指燃料經燒。○《人民文學》1981年第1期:“它易燃,還耐火,能保持土炕的恒溫。”

耐何,◆奈何。猶對付,應付。○[元][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十五齣:“[行者],索用機謀,休要膽大心粗。耐何得,親自下手;耐何不得呵,索尋後巷[王屠]。”

耐旱,◆經得起乾旱。○《齊民要術‧大小麥》引《氾勝之書》:“酢漿,令麥耐旱;蠶矢,令麥忍寒。”如:我們種了各種耐旱作物,如南瓜、毛薯、玉米等。

耐寒,◆經得起寒冷。○《西京雜記》卷一:“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唐][杜甫]《人日》詩之二:“樽前柏葉休隨酒,勝裏金花巧耐寒。”○[宋][蘇軾]《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詩:“耐寒努力歸不遠,兩腳凍硬公須軟。”○[魯迅]《野草‧臘葉》:“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樹木也早經禿盡了。”

耐官,◆《宋史‧向敏中傳》:“﹝[敏中]﹞進右僕射兼門下侍郎,監修國史。是日,翰林學士[李宗諤]當對,帝曰:‘朕自即位,未嘗除僕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應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賀客必多,卿往觀之,勿言朕意也。’[宗諤]既至,[敏中]謝客,門闌寂然……使人問庖中,今日有親賓飲宴否,亦無一人。明日,具以所見對。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職!’”後謂不為寵辱所動,堪任要職為“耐官”。○[明][李東陽]《次韻賀彭閣老先生》:“[文靖]舊無旋馬地,[敏中]原有耐官心。”

耐格,◆方言。你的。○《官場現形記》第八回:“大人耐格本籤詩阿帶得來?也替倪起格課。”

耐煩(耐烦),◆1.耐心,不怕麻煩。○[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繁其慮,七不堪也。”○《朱子語類》卷一○七:“大凡事只得耐煩做將去,纔起厭心便不得。”○[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五:“她教大夥識字很耐煩,很積極。”◆2.能忍耐;不急躁。○《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二[程]等得不耐煩,堅執要行。”○[清][李漁]《凰求鳳‧酸報》:“呀!為甚麼原故,氣得這等利害!小姐,勸你耐煩些。”○《紅樓夢》第十九回:“我今兒聽見我媽和哥哥商議,教我再耐煩一年,明年他們上來,就贖我出去的呢。”○[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那輛黑色的小奧斯汀在人群中緩緩開去,一邊不耐煩地撳着喇叭,催促下班的工人快點讓開。”◆3.忍受煩悶。常與“不”字相連。○[唐][劉希夷]《秋日題汝陽潭壁》詩:“幽人不耐煩,振衣步閒寂。”○《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我家與你相近,不耐煩時,就過來閑話。”○[沙汀]《丁跛公》:“他覺得又無聊,又不耐煩。”

耐篤(耐笃),◆亦作“耐朵”。◆方言。你們。○《官場現形記》第八回:“耐朵做官人,自家做勿動主,阿是一樣格?”○《官場現形記》第九回:“耐篤一淘出,一淘進,俚格住處,耐有啥勿曉得格。”

耐冬,◆絡石的別名。常綠攀援木質藤本。夏季開花,花白色,有香氣。莖、葉、果實可入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絡石》﹝釋名﹞引[蘇恭]曰:“俗名耐冬。以其包絡石木而生,故名絡石。山南人謂之石血,療產後血結,大良也。”

耐飽(耐饱),◆食物吃後不容易餓。○[蘇一平]《紅布條》:“我看還是烙些蔥油餅,明早給同志們吃,又耐飽,又有味。”

末耐何,◆沒奈何。表示對人對事沒有辦法。○《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帝泣下曰:‘事已爾,末耐何!’”

力耐,◆能力;功能。○《杂宝藏经·婆罗门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缘》:“佛語婆羅門言:‘汝識珠名字不?知珠生出處不?知珠力耐不?’”又:“佛言:‘此珠摩竭大魚腦中出,魚身長二十八萬里。此珠名曰金剛堅也,有第一力耐,使一切被毒之人,見悉消滅,又見光觸身,亦復消毒。’”

可耐,◆可奈。○《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這等富貴不如貧,可耐伊家忒恁村,冷飯將來與我吞。”○《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石郎駙馬傳》:“可耐哥哥無道禮,空做人皇管萬民。”參見“可奈”。

禁耐,◆見“禁奈”。

堅耐,◆坚固耐久。○宋李昴英《贺新郎·饯广帅马方山赴召》词:“二十年,相與形骸外,義金石,更堅耐。”

急不可耐,◆見“急不可待”。

何由可耐,◆怎能容忍。○《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曾至彭城王浟宅,謂其母尒朱曰:‘憶汝辱我母壻時,向何由可耐。’”○唐丁用晦《芝田录》:“李聞之大怒,曰:‘何由可耐!’”○《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鳳凰云:‘者賊無賴,眼腦蠹(妒)害,何由可耐!胥是捉我支配:捋出脊背,拔却左腿,揭却腦蓋。”

等耐,◆等待和忍耐。○《古今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我今年四十三歲了,再七年,便是五十,前長後短,你就等耐,也不多時。”

不寧不耐(不宁不耐),◆不能忍耐。○[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摺:“也是我多災多害,急煎煎不寧不耐。”

不耐煩(不耐烦),◆亦作“不奈煩”。◆1.謂不能承受煩劇的事情。○[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繁其慮。”○《宋書‧庾炳之傳》:“[炳之]為人強急而不耐煩,賓客干訴非理者,忿詈形於辭色。”○《新五代史‧唐淑妃王氏傳》:“[明宗]即位,議立皇后,而[曹氏]當立,[曹氏]謂[王氏]曰:‘我素多病,而性不耐煩,妹當代我。’”◆2.厭煩,不能忍耐。○[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一摺:“則今番臨繡床,有些兒不耐煩。”○《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眾人不奈煩,入去他房裏看時,只見縛着一個老兒。”○《紅樓夢》第七十回:“因自己只裝不耐煩,把詩社更不提起。”○[蕭乾]《雁蕩行‧浙東春景》:“站得實在不耐煩了,忽然記起草棚外還有一片春天,為什麼呆呆地守在這裏呢?”◆3.表示程度很深。○《古今小說‧楊八老越國奇逢》:“﹝[楊世道]﹞哭了一個不耐煩,方纔拜見父親。”○[明]徐霖《繡襦記‧試馬調琴》:“我只道叫我殺[李大媽],喜得不奈煩。”○《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他已經合[安老爺]逛了個不耐煩,喝了個不耐煩了!”[魯迅]《朝花夕拾‧父親的病》:“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一百元不去。”◆补义条目■身体不适。○《鼓掌绝尘》第六回:“姐姐,我妹子今夜有些不耐煩,先去睡一覺。”○《人中画》第二回:“花素英捱到傍晚,詐説頭痛,身子不耐煩,要先回去。”

不耐,◆I不能忍受。○《南史‧張敷傳》:“[文帝]令以後車載沙門往,謂曰:‘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詔,曰:‘臣性不耐雜。’”[宋][向子諲]《減字木蘭花》詞:“不耐世間風與日,着意遮圍,莫教春光造次歸。”○[清][周亮工]《復何匡山書》:“其聲嗚嗚,不耐愁人聽。”○[魯迅]《書信集‧致韋素園》:“而種種可惡,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辭職了。”◆2.不願意。[宋][余桂]《春日即事》詩:“半晴半雨春無準,燕怯輕寒不耐飛。”◆II不能。○《禮記‧樂記》:“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鄭玄]注:“耐,古書能字也。”

不可耐,◆1.詈辭。猶可惡。◆2.無法忍受。○[茅盾]《子夜》二:“寒暑表的水銀柱依然升到八十度,人們便感得更不可耐的熱浪的威脅。”

按耐,◆按捺;抑制。湘劇《醉打山門》:“你要好好按耐本性,休得魯莽從事。”

挨耐,◆忍受。○《天雨花》第六回:“連聲叫苦難挨耐,小人今日願招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