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uente
尼采有句鸡血万年的话“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比喻为人在实现某一个目的时,都会抱有明显的目的以及执念,即使在这个实现过程中遇到意外或者阻挠,都不会使其停下,甚至会让其变得更具有目的,更深刻的执念。这个思维放在工作,自我价值上实现的话,是能够加强个体内驱力的。但若放在情感关系上,单一的思维模式只会让你反复犯错。
举个例子,在我最近做的案例里面,有些来访者有明显的焦虑,只要他的伴侣在这过程中表现出任何不符合他预期的行为,如不跟他表白、回复慢了、或者电话不接的情况下,来访者都会表达出”他不爱我了“”是不是我没有任何希望了?”“我觉得他一直是骗我的。”等等说法,我反复研究她的行为,初步判定为有明显的矛盾型恋爱风格以及焦虑。并且若果持续下去的话,不论是现在选择跟他分手的男友,还是将来选择其他对象,要好好进入亲密关系长期发展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情感焦虑与普遍定义的焦虑不一样,你可能在面对日常生活中对待同事朋友的时候不会有太明显的焦虑,紧张,神经症等,但在对待伴侣的时候会明显的有控制不了自己行为,看待对方行为时容易陷入“我觉得”的状态,在产生关系矛盾时不愿意承认自己错误,而是先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模式来改变,之后即使没有面对对方,但在思考上总是会反复焦虑,不断衍生新问题的想法,如“反复确定对方爱不爱我等。”并把此简单归纳为“缺乏安全感”。
但事实上并不是的。
口上说“缺乏安全感”,事实上是“缺乏满足感”,以及“满意度”的衡量不明确。很多人在面对情感问题时,只把“满意度”单一的确定为“对方爱我”,而忽略把这个满意度变为“可视化”的衡量标准,如对方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就可以作为满意度的标准,有些时候,贪婪和自私会无限度的把我们满意度上限提升,甚至会变为一种现实中不可达成的行为。
有次我问一个来访者,
“你希望达到你们这段关系什么样的预期?”
—我希望他能娶我,我觉得跟他在一起很幸福。
“那你现在呢?”
—我跟他吵架了,因为我总说要跟他结婚的话,他觉得烦了。
“那你现在还是觉得必须要达到结婚吗?”
—也不一定,我觉得相处得好也足够了。
“那你们现在相处得好吗?”
—不好。
“为什么呢?”
—因为我总跟他吵架
“所以你的行为,不是要达到你们预期(结婚)的行为“
正确的可视化标准,应该如“我跟他不再吵架,并且可以正常聊天”或“他不回避我会回我信息”等。反复的行为标准验证后,你们关系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的。
所以,对于把控情感焦虑,首先要有一个最基本的格局思维,结合1.对方现状;2.自己现状;3.你们关系现状去思考问题。我这里再细化下思路,方便大家理解以及学习控制焦虑的方法。
1.焦虑是没法逃避的,首先要去接受它,接纳你们的关系现状,一切行为往良性方向去思考,从来没有一句话表白就确定的亲密关系,也没有不能修复的感情,若你不接纳你们现在的关系模式,而选择用控制、对抗、恐惧、猜忌的思路去处理现在的关系的话,很显然是不会变好的,要让你们关系变好,就要先接纳目前关系的现状,停止让关系受损的冲突行为,并且设定出你希望改进的关系预期,如关系修复、婚姻挽回等结果;
2.所有行为以结果为导向,对焦虑进行分析,对行为的可能性结果进行分析;如对方不回应你电话,这个是现实结果,但若你”决定马上去找他“这个是冲动决策,冲动决策可能是你在面对难题时第一个想到的解决办法,但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要实现以结果为导向,就要先想想你对这个行为是否能带来正面的,良性的结果,并且要结合对方现状去分析,若不是,就停止冲动决策,另想其他更有效的办法;
3.避免陷入对过去错误的沉思,这样没有意义,如想到:1.我很差,我不够漂亮;2.我很恐惧,因为他说过分手;3.我很无奈,我觉得我过去表现很蠢
当你陷入焦虑的时候,你只会陷入更严重的焦虑,因为人的思维具有联想属性。但很多时候,人会被想象操纵;但你觉得自己注意力得完全放在爱情上的时候,就会忽略了调整压力和管理情绪。身体和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先尝试改变自己的身体模式,产生更多的健康激素。如:
出去运动
晒晒太阳
听音乐会
与陌生人聊天
在健康的激素,如多巴胺等影响下,焦虑的情绪也会很快散去,跟容易用另一种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的情感焦虑问题有明显改变,但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