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读书(读乔家大院谈理想)(1)

乔家大院读书(读乔家大院谈理想)(2)

说理想抱负,孩提时总会被大人问“小朋友长大想要干什么呀?”,老师、警察、科学家……我们孩时的理想是那么的伟大,直到长大了才明白小时候是多么的单纯。理想真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想想就能实现的是梦白日梦。小时候谈理想没人笑话,现在和老公谈理想都会被“耻笑”,更不要说和同事朋友谈了。

近日读了《乔家大院》,我很喜欢乔致庸,喜欢他身上的那股劲儿。之前对徽商了解的比较多,对于晋商通过《乔家大院》便有了兴趣。在那个破碎的年代还有这么一类人为了国家民族奔波,他们有理想有抱负,即使不可以力挽狂澜,也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乔致庸本可以无忧无虑的读圣贤书,考取功名光耀门庭。奈何他大哥病重去世,他放弃仕途踏入商界。乔致庸一心的“庄生晓梦迷蝴蝶”经商是他从没有想过的,但自从大哥病故就已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初出茅庐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足迹北到大漠南到海,东到极边西到蛮荒……如果有了人生的规划,又能按部就班的去走,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可是理想会随着脚步前进而变化,如果能够重新铺设轨道,自己为自己修路,来个开天辟地,这才是理想最珍贵的地方?同样的前路漫漫,一个循规蹈矩一个另辟新轨,最终的结果虽无人可以预测,能不能到达终点谁也不知道,会不会遇到风浪也无从可知,毕竟有一个词叫“命运”。乔致庸为了理想选择了知难而进……

工作之后就很少谈理想了,反而向往平淡的生活。刚刚而立之年,有这么淡薄的心态,显得特别的老气横秋。十年前高中毕业离开家乡,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记得高考最后一个星期还在为取得一张名牌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挑灯夜读,但是最后一败涂地,也不想再去复读,就此离开父母。那会儿理想还挺多,想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买一套合适的房子,嫁一个体贴的老公,给父母争一口气......只不过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自己的心气渐渐的不这么高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停留在做的还不错仅此而已。

写这段感受的之前,我和朋友分享过读书的心得,他说乔致庸从出生就注定他不是平凡的人,乔家本来就是大户,乔致庸起点就比一般人高出很多,他不用放牛不用砍柴不愁吃穿,他可以想读书就读书想做梦就做梦,他一天的所见所闻可能比平常人一辈的经历的还多。他问我是否知道他买一套二居室有多难-难到还了月供想买张都舍不得。朋友的话真的不夸张,从农村到一线城市打拼,最大的压力似乎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而这个家也毫无疑问的压的我们喘不过气来。

乔致庸为了“货通天下、汇通四海”的理想,触动同行利益,改变营商规则,这件事对未来是一件好的事情,但它实实在在触动了当时既得利益者。让别人心甘情愿的按照你的规矩来做事,除了自己强大到别人无法质疑,那就要让更多本该支持自己的人更加坚定的给予支持。乔致庸踏入商界的那一刻,就本着一信、二义、三利的经商理念,他的成功绝非偶然。马荀,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力排众议让他成为大掌柜,当然马荀也不负众望。

我有一个同学,人长的特别漂亮,大学一毕业就结婚了,接着就有了孩子,孩子还没周岁就离婚了。听说是被甩了,前几年同学聚会她一直都消失,大家对她的评价-惨。去年突然有一天看到她发的朋友圈,我都忘记了怎么会有她的朋友圈。那是一段瑜伽教学的视频,视频里的她非常美丽自信,后来她的视频经常出现在朋友圈,渐渐的她也开始在群里活跃起来,后来知道她已经开了好几家瑜伽室,同学们都开始羡慕她的生活。所有成功都并非偶然。现实中没有那么多梦幻的励志的故事,虽然都是千篇一律的狗血剧情,但就是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当然不去努力混吃等死是不存在失败的。我们看到他们的成功,并没有看到他们的付出;我们看到他们一呼百应,没有看到他们慧眼识珠。

我觉得如果说乔致庸成功的话,是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他的起点确实高,但说明不了一切。有朋友说现在做微商有什么前途啊,不就是为电商大佬们打零工吗,那反过来说我们上班不也是为别人打工吗。有个同学在上大学时就开始做微商做代购,她应该是第一批做代购的,刚开始一天能赚个几块钱,当时好多人都看不上,她坚持做了几年在微商代购大量上市的时候,突然不干了跑去开了实体店,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生活很是幸福。理想没有大小,成功也并非得惊天动地,哪怕是做个做个读书码字的小计划,等到年底能够完成任务,也算的上成功吧。时代造就英雄,山河破碎给了孕育乔致庸成长的土壤。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多元,我们的土壤更加肥沃,少的或许就是骨子里的那股劲儿。

理想理想,给梦想插上理智的翅膀也许可以飞向更远方,加油青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