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的小明,能吃能玩,活泼可爱。一个月前,小明妈妈发现他的大便里带着少许鲜红的血丝:“起初我们没在意,后来发现每天大便中都有血,半个月前我们还特地带他南京去看这个病。”小明在医院做了腹部超声、血常规都正常,粪便常规检查显示隐血阳性,有红细胞但不多。“本来准备做胃肠镜,后来听说咱们本地的儿童医院也能做,我赶紧带着孩子回常州了。”

在常州儿童医院内镜中心,小明接受了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让小明大便出血不止的元凶竟是一枚5×3cm的结肠息肉。

八岁男孩出现便血是怎么回事(4岁男童反复便血)(1)

儿童便血问题多

是不可忽视的危险信号

内镜中心主任徐岳介绍:“儿童便血不能忽视,引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肠息肉、梅克尔憩室、消化道溃疡、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会造成无痛便血,肛裂(多有便秘)、痔疮等会造成有痛便血。”

小明的横结肠内有一个约5×3cm巨大宽蒂新生物,已占据约3/4肠腔位置,病理提示为幼年性息肉。“这个息肉血供比较丰富,呈充血状,粪便在肠中蠕动时摩擦到息肉,所以出现了便血。我们和便血联合门诊(MDT)的消化营养科、儿外科专家一起讨论后,认为这个息肉比较大,现在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如果不及时切除,后果不堪设想。”

但这息肉几乎占据了小明肠内的通道,想在内镜下把这颗“炸弹”切下来并不简单。“这孩子只有4岁,实施内镜无创治疗手术是第一选择,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而且费用低,但儿童肠壁薄,易穿孔,手术风险也较大。我们医院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成功开展此类手术近千例,整体技术比较成熟。”

最终,小明接受了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过程非常顺利,肠道里的这块大息肉被成功切除,目前已康复回家。

儿童息肉莫大意

三个要点须牢记

1、儿童结直肠息肉多发于2-8岁

小儿幼年性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单发,但也有多发的,一般会随年龄增长逐步长大,直径多在0.5-3.0厘米之间,90%左右的病理类型为幼年性息肉,属于良性病变。

2、莫因孩子精神状态好而掉以轻心

有幼年性息肉的孩子一般精神还可以,无痛性血便是主要表现,少数病例便后自肛门滴鲜血数滴,但如果不加干预,有些孩子会息肉突然脱落而导致大出血,而且长时间便血会导致贫血,所以最好尽快就医。

3、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息肉早发现早处理

结直肠息肉是常见的肠道病变,饮食、遗传和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常会导致病变发生,所以孩子长时间便血,家长要提高警惕。医生建议家长,给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多吃蔬果多喝水,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据了解,常州市儿童内镜中心已开展了包括胃肠镜检查术、胶囊内镜检查术及各类内镜下治疗包括上消化道狭窄球囊扩张术、EMR、ESD、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新生儿胃镜诊疗技术、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内镜引导下置空肠营养管技术、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止血术、内镜辅助下梨状窝瘘切除术等,使许多患儿经超微创手术成功治愈,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创伤,为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亦为常州儿童就诊提供了便利。

通讯员 钱群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斌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