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其中实用类文本主要包括论述类文本、说明类文本、传记、新闻等。文学类主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近年中考,除文学类文本的考察比较灵活外,实用类文本的考察也更趋灵活。说明文来说,不再像以前的考试中单纯考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或说明语言,而是兴起一类“非连续性文本”材料阅读的考题。这类考题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追踪社会热点,图文并茂,考察学生的信息筛选和综合分析能力。

了解文本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价值)(1)

2011版语文课标对实用类文本的学习早有界定,对论述性材料,能区别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间的联系,通过阅读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对说明性材料能把握获取主要信息,同时对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有所领悟。特别是对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综合得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

由此,对雅安地区的学子来说,实际上近年来对实用类文本材料(包括说明性文议论性文本)的考察难度,实际是提升了。那么在实用类文本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呢?

了解文本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价值)(2)

一是要重视训练的阅读方法。 训练学生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提升信息筛选与加工的能力,读懂事物或整理。

二是提升文本材料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涵养,间接培养科学的精神或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做好文本材料中文学性语言的品读,为理解事物(整理)的基本特征,学会科学的方法,理解科学知识做铺垫。

四是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注意文本材料内部的逻辑联系,可以从句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入手,理清顺序思路,分析在论述或说明中的表达技巧,迁移拓展习作片段。

了解文本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价值)(3)

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八年级的说明性文本,还是九年级的论述性文本,教学中还需照顾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与学习目标。如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可将重点放在说明顺序与说明语言的分析上。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后面的段落与前面的段落内在联系是什么,通过梳理筛选信息,逻辑顺序不言自明。在说明语言的品析中,作者如何准确严密地说明“图画美”的总特点?抓住“标本”“艺术”“图案画 ”“美术画”等词语,既贯穿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内涵感悟,也发现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