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香港新任的广播处长张国财也是香港电台的领航人;他在上任之初表示,他要在网络时代加强变革,尽管他没有新媒体的经验,但他反问在这个网络日新月异的时代,谁才有经验。这引起了网络上不少讨论,大家对这位资深的香港政务官的风格都印象深刻,寄予厚望,希望这个香港政府全资拥有的电台,可以在新人事新作风中,发挥新的变革力量。

打黑除恶的原因是什么事件(扫除黑暴因素)(1)

当然,香港电台在近年的香港政治动乱期间,曾经被视为政治“沦陷”的机构,内容方向都被“黄丝”控制,言论上重度偏向反对派的势力,被批评是“反中乱港”的乱源,后来港府派出政务官去整顿,但却面对很多的阻力,包括工会的势力,盘根错节。不过在国安法公布后,很多支持黑暴的名嘴和幕后监制等淡出,才逐渐收敛。

这也引来了反思,为何一个政府的电台,最后却被批评成为反政府的重镇。在港英殖民统治期间,香港电台是港府的喉舌,推动政令,普及当局的措施到民间,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一九六七年香港暴动期间,香港电台及时发布很多政府平乱的消息,确保社区的安宁,在稳定人心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二零一九年的黑暴期间,香港电台却出现很多杂音,发布语意暧昧的信息,有些主持人甚至是站在反中乱港以及立场,再加上有些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本应是港府的定海神针变成了政海乱针,带来负面的影响。

打黑除恶的原因是什么事件(扫除黑暴因素)(2)

这当然是因为香港电台在回归时就埋下伏笔,强调要学习英国BBC的独立编采,不是政府的喉舌,甚至提出要公司化,但问题是BBC不会为爱尔兰共和军说话,不会鼓吹恐怖主义,不会摧毁英国人的国家认同。香港经历了政权转换时期,政治认同出现变化,而在战争前后,香港反对派以民主之名挑起了国家认同的问题,在社交媒体上渗透影响新一代,而一些自以为有理想的自由派也在旁边推波助澜,导致香港社会的分裂。

香港电台当时不但没有扮演弥合裂痕的角色,反而加强了煽风点火,结果香港电台一度被一些建制派的声音批判为“香港妖台”,指出它的很多节目都是阴阳怪气地批评当局,妖魔化中国,为与分离主义铺路。

打黑除恶的原因是什么事件(扫除黑暴因素)(3)

这也形成了当时香港电台的一个怪现象,就是政府出资来扭曲自己、痛骂自己。这成为香港的一个“独家”。每年预算奇高的香港电台成为一个特洛伊木马,要从内部破坏香港的一国两制。

幸好在政治的暴风雨中,港府紧急换人,由政务官来领军,并且要克服工会的各种阻扰,进行各种“外科手术式”的改革。这才紧急止血,让香港电台不致继续沉沦。

其实香港电台的变革,在于要有一种香港新时代的声音,如何落实一国两制,如何让市民有一种中国人的自豪感,加强对中国的国情认识。由于很多的香港人对中国大陆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都保留强大的负面印象,因此香港电台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报道,让大湾区的最新发展可以让港人掌握。现在香港电台的电视三十一台都用央视纪录片的英文台,介绍中国国情的面貌,追溯传统的文化与历史,广受好评。

打黑除恶的原因是什么事件(扫除黑暴因素)(4)

事实上,近年香港无线电视TVB的《无穷之路》系列报道,由知名媒体人陈贝儿主持,介绍中国全面脱贫的历程,追求共同富裕都让香港观众动容。这是他山之石,为何一个商营的媒体在介绍中国国情方面,做得比公营的媒体还好,值得香港电台的新领导人深思。

香港电台变革的当务之急,还在于加强香港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香港回归二十五年,但社会上普通话的熟悉度还欠缺,媒体的缺席是关键。香港电台的普通话台现在是港台第七台,但只是聊备一格,越来越趋于边缘化,在媒体生态中毫无影响力,往往需要与其他频道合播,夹杂广东话与英文,很多时候只是放音乐,对于推动香港的普通话毫无建树。

打黑除恶的原因是什么事件(扫除黑暴因素)(5)

其实回归之初,香港电台的普通话台还一度踌躇满志,要建立一个全天候的普通话新闻广播,要有自己独立的采访编辑,而不仅是将广东话新闻翻译,但后来由于官僚体系的怠慢懒政,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香港电台需要彻底改革,就必须全面走出黑暴的阴影,成为香港城市竞争力的声音,加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落实一国两制,并推动普通话频道,建立二十四小时的普通话新闻报道,举办在线与线下结合的活动,对内凝聚市民的向心力,对外说好香港故事,让香港电台的声音成为香港人骄傲的声音。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