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古迹半城湖(沅有芷兮澧有兰)(1)

作者:龚小萍

作为与城头山遗址公园、千年古刹钦山寺、澧县文庙齐名的“澧县四大景观”之一,彭山的境界,在我第一次置身其中时,便心生喜欢。她的幽深,她的静谧,她的气势,不仅让我有一种超然于世的恍若隔世,更是让我的心灵隽永怡然,烟云绕缠。

澧州,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聚集了天之灵气、地之灵泽的土地。那种天高云淡,水光潋滟的意境,既可以启示人们步入禅宗的境界,又能够让生命焕发蓬勃与活力。因而,这座守望着“中华城祖,世界稻源”文明璀璨的彭山,是澧阳平原上依水望洲、王祠凌空的文化厚重之山,是屈原行吟澧水留下千古名句“沅有芷兮澧有兰”的文艺浪漫之山,更是地质遗迹丰富、环境和谐优美的生态文明之山。她的 “九澧名山之冠”名副其实。

游走在彭山景区,不管是在那一千亩的湿地,还是在那二千亩的水域,抑或是在三千亩的山林间,鸟儿是这里流动的风景。少了它们,彭山的就会缺失她灵动的境界。景区内,生活着数十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白头鹤、白枕鹤、红腹角雉、白鹤、黑鹤、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苍鹭等等。

一城古迹半城湖(沅有芷兮澧有兰)(2)

经过一处湿地时,我看见了一只落单的苍鹭。它在水边的一丛菖蒲处,沉默,孤独的单腿站立着。它的这个姿势告诉我,它内心的平静。出于好奇,我停下来,看着它,妄图从某个细节处窥测它的内心世界,希望找到它落单的原因,是失恋,还是迷途,抑或是被众鸟抛弃?但它高昂着头,带着不惊不乍,不亢不卑的悠闲与洒脱,与我对视。她的姿势,仿佛一位从远古走来的哲人。

当然,还有更多珍贵的精灵,在我匆匆的游走中,无法一一见到。但它们时不时发出的一声啼鸣告诉我,它们,就隐秘在不远处的水域中或草丛里。彭山,正是因为有它们的飞翔,它们的鸣叫,以及它们身上释放出来的美,寒暑易节的四季里,便滋生出一份山水相连,动静相依辽阔与静好,笼罩了天地,笼罩了我的耳目。它们,是这里最忠诚的守望者,营造出了彭山大美的境界。

一城古迹半城湖(沅有芷兮澧有兰)(3)

有人说,彭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自然迷宫。这并非凭空戏说,而是源于芦苇的丽影。此刻,正值盛夏,我穿行于湿地和水域宛如巷道的芦苇丛中,蜿蜒曲折与柳暗花明,在我的眼前变幻莫测。我不由自主地让人想起西方哲人帕斯卡尔的那句话: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这时候的芦苇,便是我这个游历者生命的风景,满眼的苇草,在我的眼里摇曳成思想的影子。我想,若是秋天,苍茫一片的芦苇丛里,灰白的芦花一定是四处飘荡,翩然若雪,纷纷朝着落日的余晖追逐。显而易见,作为现世阳界里的凡俗之人,我是读不懂芦苇彻悟灵透的生命的。它张扬或者安静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

如果说鸟儿和芦苇是彭山流动的风景,那么,思王祠则是彭山静止的慢时光。千年一叹的漫长岁月,因为思王祠,彭山厚重的历史文化里,便增添了许多的荣耀。

一城古迹半城湖(沅有芷兮澧有兰)(4)

跨过气势恢宏、红墙绿瓦的思王祠山门,映入眼帘的,除了雄踞中间的主殿,便是南北两厢的诗墙,这处由艳洲水电站组织修建的又一人文景观,共收集古今诗、词、联、画六十余幅,主要内容是对彭思王的歌颂,其中收录最早的是诗圣杜甫的五律“晚秋长沙蔡王侍御饮莛送段六秀军归澧州观省诗”,其次为明朝吏部尚书李如圭的七律“颂彭思王”。诗墙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字体亦形式多样,可谓历代名家书法之精华汇聚于此。其中有史穆的行书、全修道的篆书、周旭的隶书、颜家龙的行书等。

如今的思王祠香火鼎旺,无数的善男信女,在这里侧听儒林禅语,以一口素食、一杯禅茶足来洗涤心灵,为的是求得一份生活的平安,对他们来说,功名利禄当然是身外之物了。是的,很多时候,能够用心灵倾听的人,就不会迷惘在尘世里,白白流离了这一生。

当然,彭山的境界远远不止如此,但于我,恰好又是这些细节构成了彭山的境界,才让我在短暂的游历之后,拥有了更为丰富,更加深远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