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大伙儿聊天老北京地铁,回想起曾经的老北京,压根儿就没挤地铁这么一说,北京人几乎都是挤公交,地铁永远都不挤,多会上去都有座儿,原因很简单,因为公交车便宜,地铁贵,当年也算是一种高消费,北京人过去坐地铁心里都和合计一下,看看值不值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1)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轻易都不坐地铁,九十年代初那会,北京人上班儿,坐地铁,坐公交都成,但地铁的价格是五毛钱,进了站您随便坐,坐公交就不一样了,按站收钱,坐一站也就几分钱,从家门儿口上车,到单位,顶天儿也就两毛多钱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2)

来去带回,差着五毛钱,这差价当时能在北京胡同口儿摊一煎饼,您就琢磨吧,有便宜的车坐,谁会当那冤大头,非得多花冤枉钱呢,所以那时候,老家儿都给北京孩子办月票,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公交月票,很少有办地铁月票的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3)

其次老北京人怕孩子淘气,不留神弄丢了,配套的还得再买一张月票夹子,把月票装在里边,护着点儿,弄根尼龙绳儿,挂在脖子上,意思跟现如今的卡套儿差不多,背面儿全都是人造革的,正面儿还有一硬塑料,开了一小窗户,月票搁里边儿,正好能把您的照片,日期都露出来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4)

上车的时候方便售票员检查,上了班儿的北京人,又或者是老北京人,一般都是把月票夹子揣兜里,临上车的时候往出一掏,冲售票员晃悠一下就成,脖子上挂不挂月票夹子,也是北京城90年代区分小学生跟中学生的一个标志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5)

有的北京孩子不光得自个儿坐车回家,老家儿还是双职工,下班儿晚了,每天放学回家还得自个儿拿钥匙开门儿,或者找邻居大妈要钥匙,这种情况的北京孩子,尼龙绳儿上除了月票夹子,还得挂一串儿钥匙,戴着小黄帽儿,背着书包,慢慢悠悠走出校门儿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6)

赶上心情好,嘴里还得念叨几句‘顺口溜’说谁谁的头,像皮球 ,一脚踢到西单百货大楼,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等等,像这样的顺口溜小时候见天儿说,随着这句顺口溜,脖子上的钥匙跟月票前后一晃悠,跑起来还带响儿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7)

一不留神,跑得快点月票还能砸到脸上,那叫一个疼,还有就是公交车的售票员也让北京孩子特别有感触,跟地铁其实都差不多,到地儿都得报站,全国各地的售票员口音都不一样,唯独老北京的最地道,报站的路数儿也有很大的不同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8)

二十多年前,北京孩子挂月票那会儿,甭管什么地方,售票员报站的时候,差不多都得来这么一句‘上车请买票,月票请您出示,前边儿的几位往里挪挪’自打有了月票以后,跟这张硬纸板儿上想辙,琢磨怪招儿,糊弄售票员的事儿也常见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9)

北京人艺有一经典剧目叫《小井胡同》这个话剧在1996年的时候,还翻拍成了一部电视剧,由王姬,陈宝国领衔主演,也是一部不错的京味儿年代剧,豆瓣儿评分9.2,其中有一八旗子弟姓查,街坊尊称查六爷,老北京人性格,为人和善,还特仗义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10)

唯一的缺点就是平时喜欢占点儿小便宜,舍不得自个儿花钱买月票,于是就想了一个怪招儿,找了一块儿硬纸板儿,自个儿跟家画了一张月票,要说六爷也是真有能个儿,还真就能花出来,您说这多邪性,2013年的时候,又一部老北京年代剧开播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11)

也就是倪大红那版的《正阳门下》其中也有这么一情节,讲的是小伙儿带尖果儿逃票坐公交车,目的地是北海公园,结果临下车的时候被人家售票员给逮个正着,小伙儿混不吝,爱谁谁,还跟人家穷对付,非说自个儿有月票,但就是不给您看,售票员实在没辙,最后只能放了他俩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12)

就这种招数,说实话确实不光彩,一看就没有太多的经验,因为放在北京人的现实生活当中,压根儿就糊弄不过去,售票员不跟您掰饬,同车的北京人也轻饶不了您,更何况,人家售票员专门就是吃这碗饭的,见天儿在车上待着,就您心里那点花招儿,人家跟明镜似的,比您都懂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13)

小时候还发现这么一规律,只要身上有票,甭管什么票,哪怕说售票员在前门儿,您从后门儿下车,离着十来米,手里拿着票,稍微一晃悠就成,您如果两手空空的话,再怎么糊弄都不成,人家一眼就能看出来,主要还是‘做贼心虚’表情不一样,用北京话说就是脸上挂相儿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14)

想藏都藏不住,想玩儿出点技术含量来,那就得故意用大票儿,北京人都知道,过去坐公车坐几站的也就几分钱,鸡贼点儿的想把几分钱剩下来,上车可以直接甩给售票员一张大票儿,也就是十块钱,过去北京人叫‘大团结’如果懒得找的话,白眼儿一翻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15)

得嘞,这几分钱就剩下来了,当然了,用这招儿同样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赶上售票员心情不好,成心跟您较劲,您给我张大票儿,成,姑奶奶我今儿非死磕到底,哪怕找同行换钱也得找给你

北京40年前的公交车(曾经的公交车月票)(16)

倒要看看谁最后认怂服软儿,最后东拼西凑,全都是钢镚儿,她还让您自个儿数,鸡贼这位也没辙,只能是踏踏实实地照单全收,下车再找地方换整钱,1990年,京味儿电影《北京你早》就有这么一名场面,总而言之,曾经的公交车月票,那是北京人不能忘却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