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平常的门诊中,还是网上咨询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患有脚气的患者,他们的症状轻重不一,瘙痒程度也不一样经常可以听到患者说,“脚气是看不好的”,这是真的吗,脚气真的治不好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脚癣好了仍然裂口怎么回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脚癣好了仍然裂口怎么回事(烂脚瘙痒掌握这几点)

脚癣好了仍然裂口怎么回事

不管是在平常的门诊中,还是网上咨询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患有脚气的患者,他们的症状轻重不一,瘙痒程度也不一样。经常可以听到患者说,“脚气是看不好的”,这是真的吗,脚气真的治不好吗?

治疗脚气, 从了解开始

脚气,临床称之为脚癣,又叫“香港脚”“烂脚丫”,50%以上是感染红色毛癣菌,也可由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感染的局部皮肤损害。夏秋季发病率高,常表现为夏重冬轻或夏发冬愈。因香港天气比较潮湿适合真菌生长,故由此得名“香港脚”。

脚癣有很强传染性,可以由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共用鞋袜、洗脚盆、擦脚毛巾、拖鞋等传染。

脚癣的主要临床类型为: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烂脚丫),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趾及足缘部位红斑、水疱、鳞屑、浸渍、糜烂、渗出及皲裂等,不同类型,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

很多人有了脚癣,因瘙痒严重会长期搔抓局部皮肤,这样显然是不对的,真菌有很强的传染性,搔抓后引起手癣、体股癣等其他部位的体癣。如果抓破皮肤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淋巴结炎、蜂窝组织或丹毒,炎症反应明显时还可以引发癣菌群。

不能抓!

治疗脚气,选择合适的方法

前面讲了很多脚癣的基本知识,都是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防治这个病。

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临床会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萘替芬酮康唑、联苯苄唑、特比萘芬、阿莫罗芬等。

水疱鳞屑型:外用上面药物治疗为主

浸渍糜烂型:给予3%硼酸溶液等湿敷,待渗出不多时再外用上面的药物治疗。

角化过度型:无皲裂可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酰软膏或酊剂等);

有皲裂应选用较温和的制剂(如特比萘芬软膏等),必要时可采用尿素软膏封包疗法。如合并全身真菌感染或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

继发细菌感染者,可以联用抗生素,及局部外用抗生素治疗。

引发癣菌疹型:应该在积极治疗活动性病灶的同时给予抗过敏药物。

脚癣的治疗相对时间较长,需要1个月以上的时间,很多人见好就收,这是不对的,坚持用药才可以治愈。

为了脚不臭、不痒,建议大家生活中尽量做到: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换洗鞋袜,保证脚部干燥清洁;

2、不穿通气不良的鞋袜,保持鞋内干燥,脚汗多的人要积极治疗多汗症;

3、不用公共场所(如宾馆、游泳池)或家庭公用的拖鞋、脚布、脚盆、浴巾等,避免互相传播;

4、在家庭内应提倡卫生洁具分开,一人一具,单独使用;

5、脚部尽量避免与酸性、碱性物质接触,以减少酸、碱对脚部皮肤刺激;

6、患有各种真菌性皮肤病的患者,如甲癣、手癣、体股癣等应及时治疗已患疾病,避免进一步传染;

7、如家里宠物有猫癣等真菌感染性疾病,需要及时治疗,避免传染给人。

脚气治愈了,会影响肝肾功能吗?

——“医生,我这个是脚气啊?我不想吃药,也不想涂药!”

——“那不吃药也不涂药,怎么治疗脚气呢,为什么会不吃药也不涂药呢?”

——“我那天在网上查了,很多人把脚气治疗好了,却把肝脏给治出问题来了!”

……

那治脚气,真的会把其他脏器治出问题吗?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认识呢?

前文我们谈到了脚气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同时也了解脚气的总体治疗方案,那治疗脚气到底会不会引起其他脏器损害呢?我们目前使用的外用抗真菌药物都是比较新型的抗真菌药物,从安全性及疗效上都比传统药物有很大提高,外用这些都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外用药物的治疗需要连续4~6周,否则皮疹无法完全治疗彻底、易复发。

大家在治疗上比较担心的是口服药物给身体带来的不良反应。曾经临床上多用老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如酮康唑或氟康唑、大氟康唑,在服用这些药物时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能及肾功能损害,但只要停药后,肝、肾功能就可以恢复正常;酮康唑引起血清氨基转移酶(AST、ALT)升高,属可逆性,偶有发生严重肝毒性者,造成肝脏损害,即使停药后也可能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上已不再用口服该药物治疗真菌感染了。

目前,患者使用的口服抗真菌药物是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它们都属于新型抗真菌药物,从安全性及疗效上比老药有很大的提高,偶见一些肠胃道及肝功能性损害,但是总体上发生概率不高,在口服药物前查一下肝功能情况,肝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服药还是很安全的。

总体来说,治疗脚气会不会引起其他脏器损害,关键是选择何种药物治疗。目前新型口服药物及外用药物安全性、疗效性很好,大家可以放心去医院治疗脚气,而不再有脚气带来的烦恼。


作者:张建中 主编

皮肤病学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从头到脚皮肤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