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以后会变成什么?相信很多人对此都曾有过天马行空的想象,今天我们就先抛开那些鬼怪之说,用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尸体火化以后都会变成一堆骨灰,那么,骨灰到底是什么?人的身体燃烧后为什么会变成灰白色的灰烬呢?存放多年后它又会有什么变化?本期咱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视频链接】喜欢的朋友不防动动您的发财手长按点赞让更多的人看到,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骨灰是怎么焚烧出来的(把骨灰制作成钻石)(1)

由于世界各国文化和区域的差异性,每个地方处理遗体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最常见的方式包括土葬、火葬、海葬等。我国最开始也是采用土葬的方式,但是后来人们发现随着越来越多尸体的土葬,土地资源会被大面积占用,并且尸体腐烂后会产生的各种细菌、毒性物质,甚至生前携带的病毒还依然存在,这些都有可能污染土质,更严重的如果流到地下河,就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有可能对其他人造成健康方面的威胁。之后人们便开始采用火葬,火葬步骤繁琐但相对安全环保。它需要先对遗体进行预处理,先要用锋利的机器弄破遗体的主要腔体,使得内脏往外流。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先弄破的话,高温燃烧的状态下就会容易发生由于腔体突然受热而发生爆炸。为了能充分燃烧,工作人员会往遗体上喷柴油,再点火开始燃烧。大概烧半小时左右,躯体便开始趋于散架状态,火化完成后,不完全燃烧的骨头碎片会被扫出来,然后由操作者使用粉碎机把其打碎成更细的骨灰。我们总是会从一些影视剧中看到骨灰盒里的骨灰都是非常细的,像尘土一样的白色粉末,但实际上骨灰无论怎么烧都没办法完全烧成粉末。若想知道原因,就要从人体的构造来说了,人的身体是由很多元素构成的,包括氧元素、碳元素、氢元素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等,还有一些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当人体被火化时,碳氢氧等元素会变成二氧化碳、水蒸气等随着烟飘到空气中,体内的有机物会随燃烧消失或变成其他的化学物质,在火化过程中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钙、磷、碳这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由于骨灰的熔点极高,可达1400摄氏度左右,但是目前由于材料有限,火化的最高温度还达不到1000摄氏度,所以骨灰总是会有颗粒状或不规则的物质存在,而不是理想粉末状的。如果温度达到上千度,人体被充分火化,那么剩下的骨灰成分,大致可分为:50.2%的五氧化二磷、39%的氧化钙、4.8%的氧化钾、3.7%的氧化钠还有微量的二氧化硅、氧化镁和氧化锌等。

那骨灰存放多年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吗?对于骨灰的处理,不同的家庭会有着不同的观念,在不同的观念驱使下,每个家庭对于如何处理也是有着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但近些年来由于政策的支持,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将火化后的骨灰收到骨灰盒中埋于地下。我们知道骨灰是由一些很稳定的无机物组成,如果长时间装到密不透风的盒子里埋于地下,其实在一段时间维度里是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但一旦盒子在潮湿环境下发生腐烂或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骨灰与外界空气接触,它就会随着时间慢慢渗透于地下而滋养植物,因为骨灰中的磷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一旦接触,植物的根部就会将其吸收。但换一种角度来说,其实这种回归自然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随着时代发展,近年来很多地方也出现了新的处理方式,最新颖也是最让人犹豫的就是将骨灰制成钻石或者其他首饰,将大颗粒的骨灰物质通过精细的工艺雕刻打造成工艺品,从而达到纪念和保存的目的。虽然这种方式的确可以保存的时间更长久,但这种方式先不说费用较高难度较大,光是这样的保存方式就让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