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日本动作/剧情/历史电影《登陆之日》,于2011年上映,由姜帝圭导演,姜帝圭 Byung-inKim编剧,影片讲述了小时候跟随父亲移居朝鲜的少年辰雄遇到了和自己一样喜欢跑步的朝鲜少年俊植。长大后他们成为一对马拉松对手。在奥运会马拉松选拔赛上,俊植以微弱优势战胜辰雄,但在日本田径联盟的操作下辰雄获胜。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俊植被强征为关东军,而辰雄成为新任守备队队长。此后俊植先后在日军、苏军、德军服役,辰雄也与俊植一起走过了坎坷的旅程。
作为韩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姜帝圭不仅能够对作品艺术质量进行掌控,在影片运作上也具有一个优秀电影商人的敏锐力。他的两部代表作,1999年的《生死谍变》以及2004年的《太极旗飘扬》我们并不陌生,特别是前一部作品,被视为点燃韩国电影复兴的火炬,一扫之前韩国电影的颓唐局面,进而成为亚洲电影大国之一。
在韩国电影史上反映战争的作品有很多,但以二战为背景的影片这应该是第一部。我很诧异于网上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普遍不高,认为本片情节老套,角色脸谱化,从前半段的民族主义情绪过度到后半段的韩日青年兄弟情深显得十分突兀。尽管很多评论对这部电影吐槽不断,但说这部片子意淫也好,矫情也罢,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讲,它对战争、对历史、对人性的描述却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剧情:小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殖民地朝鲜半岛的日本少年长谷川达夫遇到了和自己一样喜欢跑步的朝鲜少年金俊植。长大后他们成为了马拉松的对手。在奥运选拔赛上,俊植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达夫,但是在日本人的操作下达夫却获胜。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俊植被强征加入日本关东军,而达夫则成为新任守备队队长。此后俊植阴差阳错地先后在日军、苏军、德军部队被迫服役,而达夫也和俊植一起走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坎坷旅程。
以人性化的笔触描绘战争中的人物,是姜帝圭惯用的手法。在电影中,你可能看到更多的是,战争会怎样改变人的生活,怎样改变人的本性。两位主人公从开始的势不两立,到最后在战场上结下的手足之情,我认为过渡得并不唐突。
自蒙古边境与苏军短兵相接,深受军国主义影响的达夫对手下的士兵残忍冷血,到被俘后在苏联西伯利亚战俘营得知自己和战友们已经被曾经誓死效忠的天皇出卖和抛弃,再到两人逃出苏军阵营后俊植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的鼎力相助,这些都让达夫已经沦丧的人性逐渐复苏。
而这样的情节铺垫,终于令两个曾经不共戴天的对手成为出生入死的朋友,和主人公一起经历巨变,人物性格的扭转在我看来便毫不突兀而合乎情理。而这种在战争洗礼之下跨越国家和种族界限的情谊,其实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反战”主题的华彩乐章。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也是个深远的话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德国作家雷马克曾说过“我们应该反对战争,因为战争永远都是少数人挑起的,可是他们从来不到战场,却派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去送命。”本片以沉重的笔触和精炼的手法描写的是战争的荒谬无情,渲染了战争的恐怖及其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对这种人类自相残杀的野蛮行为的反感和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发起者的厌恶,这都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
和《太极旗飘扬》一样,本片在电影表现技巧方面也被人以照搬《拯救大兵瑞恩》、《兵临城下》等好莱坞大片的战争场面所诟病,但我认为在电影中制造有意义的感官刺激是极其必要的,战争惨烈让人心变化,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则使得观众对战争场面不忍卒睹,这会让人更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及和平的美好。
作为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片中对战争场面的表现非常逼真,几乎是真实再现了当时战场的血腥景象。如首场战争戏中,一排排日本军车和苏军坦克迎头相撞爆炸起火时的惨烈;两位主人公被俘后被迫加入苏军,与德军在边境小镇展开激烈攻坚战时的血肉横飞;影片最后高潮描写诺曼底登陆战役时,海陆空全方位大战的气势磅礴……在视觉效果上,本片的场面完全不输给任何好莱坞的战争大片。
范冰冰在片中扮演了一个昙花一现的中国女狙击手,我估计可能是导演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仓促加入的一个角色,所以她在本片中也就不出意外的沦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花瓶。在只用一把步枪便帮张东健打下一架飞机之后就英勇牺牲了,所以,到我现在也没搞懂范冰冰在这部电影里究竟起到的是什么作用。
同其它战争片的视角不同,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本片没有阵线分明的敌我斗争,观众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也得不到惩恶扬善和正义得以伸张的快感,他们距离我们印象中传统的为了正义而奋勇杀敌的英雄相去甚远,他们只是战争中活生生的人,他们只是渴望能够回家去享受平静的生活。但在战争中,这微不足道的愿望也成为一种奢侈,所以当子弹倾泻炮火连天生命被屠戮的时候,观众只能跟随主人公犹如战争苦海中的命运之舟般一起飘摇。
片尾,当已化身为俊植的达夫穿着印有金俊植名字的背心参加马拉松比赛时,我相信在那一刻他也同时完成了自我救赎,爱与恨、血与泪、情与仇都会在那一时刻成为了过眼云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