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为什么有大有小(石菖蒲长期看好)(1)

石菖蒲属天南星科,为禾草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常作药用。喜阴湿环境,不耐干旱,稍耐寒,多生长于海拔20-2600m的密林下湿地或溪涧旁石上。目前正值产新,随着资源的逐年减少,那后市如何呢?

石菖蒲属天南星科,是中药材小品种,采挖季节在秋、冬两个季节,后期加工需要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其气芳香,味苦、微辛。石菖蒲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疗效,主治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产区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地。

作为野生品种资源,当下正值石菖蒲产新时期,其道地产区大别山一带农户在运气好的情况下,每天可采挖10多公斤鲜货,而石菖蒲的折干率在5:1-7:1之间,按目前石菖蒲产地统货价32元来算,农户每天辛辛苦苦只能换回来六七十元,而当地农民在工厂做临时工的工资基本上一天在80-100元不等,外出长期务工的每天工资至少100元。但是石菖蒲作为野生品种资源,农户在不需要资金成本的投入下便能得到收获,此时,在农户心中,劳动力的廉价与否已经不再重要了,在空闲的时间能够通过采挖石菖蒲获得额外的收入,收入可观,积极性会高,重视程度会加大,工作时间力度投入的会多;收入降低了,农户也不会将能够给自己创造额外收入的空闲时间所浪费,纵使同等的付出条件下已换不来同样的收获了,所以,虽物价在上涨,劳动力成本在上涨,石菖蒲可采挖资源在下降,但靠山吃山的农户并没闲着,石菖蒲可供给资源在逐年下降中保持着相对平稳之趋势。

石菖蒲生长在溪流旁边,或者是浅水区,夏季产新,生产完全依赖于野生。近几年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近山区的资源已很少,而且产区不少青壮劳动力外流,使得生产能力逐年下降。采挖石菖蒲需要涉水采挖、晾晒、加工,现在的价位已经不能刺激农户采集积极性,致使近两年到市新货量一直很少。现又迎来石菖蒲的产新,截止目前市场所到新货量依然微乎其微。生产能力的下降,采集难度的增大,工值费用的提高,是石菖蒲行情起步的基础。

石菖蒲的功效是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如中成药安神补心丸、麝香解痛膏、治疗腰腿痛的中成药都需要以石菖蒲作为原料,因此近年来石菖蒲的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据统计每年用作饮片、出口和制作中成药的量在1200吨左右,而全国的石菖蒲新货量不到1000吨,供不应求。

石菖蒲正值产新,市场小批量货源走势较好,而近年产区与市场存货量均不丰,行情呈稳中趋升之势,现统货售价27-28元,大别山货35元左右。

石菖蒲本身资源相对有限,且由于植被破坏,过度采挖等因素导致的可供量的下降,大别山主产地、湖北麻城、英山,安徽金寨、岳西等基本无大货可供,即使目前是产新期,商家平均每天下来所收干货量寥寥几公斤。产地药商均以当地其他道地品种经营为主,无一专职经营石菖蒲者。作为尚未家种成功的野生品种,石菖蒲近年来饱受关注,市场上不乏商家加大资金注入囤货,现市场陈货库存量尚丰,但大货较集中。另一方面石菖蒲的年用量不大,近年来并无大起大落的波动带动货源的大批量走动,市场陈货有待消化。

综上分析,石菖蒲的生产已经萎缩,后市向好,现在离明年产新还早,价格还会稳步上升,但是受库存拖累,暴涨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年年的产不足需,会让库存不断的消耗,等到库存见底时,就是石菖蒲一飞冲天的时机,至于这一天何时到来,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监测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