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沈石溪,喜欢看动物书籍的书迷们肯定不会陌生。这位“动物小说大王”为什么能知道到这么多的动物故事?是从哪里获得这么多灵感?25日上午,沈石溪来到江苏书展,与书迷们面对面,分享了他的创作经历与趣事。

沈石溪动物小说获奖作品集(江苏书展动物小说大王)(1)

沈石溪说自己在云南西双版纳生活了十多年,曾和许多动物打过交道,亲手养过一头大象和一条蟒蛇。沈石溪曾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大象的故事写成了《最后一头战象》,将蟒蛇的故事写成了《保姆蟒》。

在这次见面会上,沈石溪将他最新创作的作品“沈石溪军旅小说系列”与现场观众进行了首次分享。“军旅系列”共四册,收录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创作的多篇军旅题材小说,谱写了一阙西南边陲戎马岁月的时代颂歌,是沈石溪三十年军旅生涯的再回首,也是一套弘扬正能量、讴歌主旋律,具有阳刚气质和军人情怀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沈石溪老师热忱期待喜欢他动物小说的青少年读者朋友,也能来读一读他的军旅小说,这不仅是他动物小说的延伸阅读和拓展阅读,更是一种寻根阅读。钢铁意志、军人血脉和士兵情怀,是他精神的活水源头,源源不断地为他的文学创作注入力量和灵魂。

沈石溪动物小说获奖作品集(江苏书展动物小说大王)(2)

沈石溪认为要打破对动物的陈见,比如人人喊打的老鼠其实有很温情的一面,他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有天早上我扛着锄头到田里劳动,经过一条大概有三四十米宽的河,我看见有四五百只老鼠正准备过河,大老鼠水性好,游得过去,小老鼠的水性不好,所以过河的时候,大老鼠都平举尾巴,让小老鼠咬住自己的尾巴,把小老鼠托过河去,到了河中央,河水越来越急,小老鼠惊慌失措,嘴巴紧紧地咬住大老鼠的尾巴。我看见上岸以后,很多大老鼠尾巴都是血肉模糊,好几只大老虎尾巴的肉都咬开了,但是没有一只大老鼠放弃自己的小老鼠。所以我就写了《跛脚小老鼠》这篇动物小说。”

沈石溪告诉现场的书迷们,自己想通过小说,告诉大家特别是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世界,动物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低级、低能的,动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我写这些小说,就是想纠正我们过去对动物的一些偏见。”他说,有生命的地方都有母爱,动物表现出来的母爱,也同样令人感动。“大家都知道‘狡兔三窟’,通常会认为指兔子很狡猾,为了逃命准备了三个窝,如果遇到天敌追捕,就可以逃到不同的窝里躲避,听起来有点贬意。”在现实中,确实会有一些兔子,有好几个窝,但并不是单纯用来逃命的。沈石溪介绍,只有母兔才会造多个窝,数量则取决于生下了多少只小兔宝宝。“如果生了3只就做3个窝,5只就做5个。因为兔子是一种很弱小的动物,如果遭遇天敌就很容易被吃掉。如果生了宝宝全都放在一个窝里,遇到天敌就会被一网打尽。所以,母兔为了分散这种风险,才会同时找多个窝,把每只小兔子都放在不同的窝里。”沈石溪指出,所谓“狡兔三窟”背后其实蕴含着伟大的母爱,却被人类误解。

沈石溪动物小说获奖作品集(江苏书展动物小说大王)(3)

记者在现场看到,到场的书迷们中有不少“小”书迷,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天特地带着儿子来到见面会,买了沈石溪的小说。“我儿子是他的书迷,其实他的小说我儿子已经全部都看过了,但是还是重新给他买了1本,希望拿给沈老师签名,留作纪念收藏。”陈女士也是带着孩子来到见面会现场,她告诉记者,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也特别喜欢沈石溪的小说。“我们以前对动物可能会有一些偏见,但看了沈老师的小说以后,就会觉得动物还是非常可爱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来源:扬子扬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