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前不久,四川知道刊发的《成都大平层恐断供,且买且珍惜》一文,深刻分析了大平层市场出现腰斩极端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发了行业对行业产品现状的讨论与思考。
而单个细分产品出现极端分化的现象不止表现在大平层,还有洋房产品。
由四川中原地产提供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大成都范围内新增6 1F及以下的45个洋房项目中有40个集中在二三圈层,一圈层仅有5个项目,呈现洋房供应近郊化、主城区稀缺的现状。
从市场表现来看,“洋房”一词对购房者非常受用,市面上大量有着“洋房”二字的项目去化速度不错,这是因为在购房者的印象中,洋房即代表低密、舒适、品质。
但真的是那样吗?
借此话题,四川知道将特别发起“重识洋房”专题,将从洋房建筑设计、发展历史、经典案例三个维度来深刻认识洋房。本篇将从建筑设计视角看“洋房”,或许会颠覆你对“洋房”的原有认知。
1
“洋房”的起源
按照多数说法,“花园洋房”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百年前,洋房随大批英国建筑师来到了中国,受到上海、福建、广州一带的上流阶层的极致推崇。
上海的洋房建筑,几乎记录着大半个中国的近代风云人物事迹,它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藏书地,是蒋介石和宋美龄柔情缱绻的情史,是张爱玲《倾城之恋》中老上海的烟云,是张学良叱咤一生的载誉府邸……
但这些故事里提到的多数“花园洋房”更偏向于今天我们说的欧式独栋花园别墅,如下图:
李鸿章丁香花园&蒋宋住宅“爱庐”
建筑特征概括为:带有花园草坪、车库的独院式平房或二、三层小洋楼,强调户户有花园,户型较大,居住舒适度高。
从建筑形态来看,张爱玲位于上海静安路的故居——常德公寓与现代洋房形态更为相似。
上海静安·常德公寓
8层的楼房每层均铺设木地板,房间装有壁炉和热水汀,卧室再配备小衣帽间和独立卫生间,厨房沿西外廊布置,每层楼还设有后阳台和保姆专用卫生间。这些摩登的生活设施和套间设计,在当时就代表着身份与品味。
发展至今,我们现在口中所说的洋房已经离最初的洋房概念相去甚远,现在常见的广义的花园洋房介于别墅和普通高层住宅之间。但不管如何演变,“洋房”始终保留了三个核心基因:大尺度、大花园/露台、低密度。
这也是如今大多数购房者对“洋房”具有莫名好感的根本原因。
2
建筑学里无“洋房”
现代“洋房”,究竟是如何定义的呢?
笔者搜索全网,几乎没有一个释义能准确解释当下的洋房形态。而在行业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划分,即根据建筑楼层,认为6F(包括6 1F)及以下住宅即为洋房(除去别墅形态)。
为此,我们特别咨询了CAS无竹会建筑师沙龙发起人、成都中筑华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珂,他告知,从建筑学本身讲,没有关于“洋房”的设计概念名词解释。也不能简单粗暴地用建筑层数来定义建筑的类型,行业俗称的“洋房”,可以认为是多层住宅建筑中的一种。
在《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民用建筑按地上高度分类划分如下:
(1)低层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 11.0 米的建筑为低层建筑;
(2)多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 11.0 米且不大于 24.0 米的建筑为多层建筑(含建筑高度大于 24.0 米的单层公共建筑);
(3)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 24.0 米的建筑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 24.0 米的单层公共建筑)。
可以看到,民用建筑以地上高度分类的,而并非以总楼层分类。其中,高度大于11.0 米且不大于 24.0 米的建筑为多层建筑,按照常规住宅3米层高计算,即多层建筑为约4层——8层的建筑。
张珂认为,不能将多层住宅等同于洋房。
他回忆,40年前成都的单位分房是3层及以下的木楼和筒子楼。后来砖混结构开始占据主导市场,因为技术和成本的原因,六、七层以下的住宅成为了国营单位福利分房的标配,这些房源在今天成都老城区还能看到,但这些多层建筑不能被叫做洋房;
90S成都单元房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18层的电梯房为主力的住宅风靡了几年,再往后就很快被突破18层,以100米的高层统领市场,高容积率时代还突破了100米以上修建了不少超高层住宅。
“高速发展的商品房时代,高容积率催生了不少城市病,直到最近几年,成都提出‘降容’,重新调整了规划,住宅用地容积率2.5以下为主流。对品质追求的提升,让多层产品再次进入了开发视野,那么新的多层就和老多层的区别就更大了,形态更多、品质更高、空间的舒适度也更高。”张珂说。
成都早期洋房王府花园
成都经典洋房代表龙湖·弗莱明戈
他认为,“洋房”可以被认为是带一定别墅特征的高品质多层住宅。也有设计界资深人士将洋房解释为“高品质生活空间”。
无论哪种解释,当下的“洋房”都被冠以一个关键词——“高品质”。
中泰设计产品研发中心总监陈筱秋将“高品质生活空间”解释为:
外部环境:建筑高度适宜;立面-美学标准高,具备耐久性;景观园林优美,重体验,多趣味,有交流。
现代洋房|麓山上院·玖著意境图
内部环境:日照良好,南北通透,空气对流,噪音干扰低,室外视野良好。(洋房特别突出)
现代洋房|人居越秀和樾林语多层洋房效果图
室内格局:层高舒适,动静分区,功能合理,场景惬意。
相比传统生活空间,具有设计人性化、场景多样化、智能科技化等进步特点。
洋房,是“高品质生活空间”的一种,也是众多改善型群体面临选择的低密建筑形态的之一。四川知道综合高品质多层住宅特征,总结当下“洋房”优势有以下几点:
1.更低的容积率:更低的容积率让洋房社区各个楼栋之间的楼间距更宽,能获得更好的采光,业主能享有更多的绿化空间;如果我们不能以楼层作为判断洋房的标尺,低容积率便是对洋房最基础的判断,容积率(单宗地块)越低的多层住宅产品越纯粹;
2.得房率更高:洋房的得房率要比高层多一些,即公摊更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得房率越高,买到的房子就更划算,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占有;
3.梯户比不同:洋房社区因楼层低户数少,如今一些洋房做到了两梯两户独立入户,还有些洋房还做了对开门电梯厅,类似于独立入户,居住感受和私密性也更好;
一梯两户 独立入户示意
4.圈层更纯粹:相比普通住宅,洋房产品拥有更高的溢价能力,相应地对客户总价承受能力要求更高,也意味着圈层更加纯粹;但要注意,同一地块内,纯洋房社区比以“高层配洋房”的“高低配”居住舒适度会更高;相同建筑形态下,楼层越低的洋房越接近“洋房”的低密原始本质。
张珂认为,当前之所以叠拼产品层出不穷,是因为开发商判断他们的客户有别墅情结,但是,在多层的框架下,“大平层洋房产品”的某些方面更能契合未来中国大多数家庭的生活状态诉求,可以通过提高多层产品的层高来消解这类别墅情结。
产品创新,还原“洋房”的高品质,似乎才是当下洋房产品领域应该研究的关键课题。
敬请关注后续专题报道,《洋房观察(二)|追溯成都洋房发展20年》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