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蓝莓几月份采摘(大兴安岭的蓝莓熟了)(1)

收获。

□文/摄 闫捍江 本报记者 张磊

山里的蓝莓要熟了,八月中旬起的一个月时间,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即将进入一年一度的采摘季。惦记着蓝色小浆果美好味道,四面八方的采山客渐渐会聚起来,整饬装备办理证件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收获季。

今年山里野生蓝莓长势如何?采山客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产业效益如何……带着好奇和一连串问题,记者通过数日的采访,了解到了野生蓝莓从深山到舌尖的全过程,以及大兴安岭蓝莓产业链的真实现状。

今年野生蓝莓很稀罕

8月是采摘蓝莓、红豆等“秋采果”的旺季,大兴安岭空气中山野果的芳香弥漫,通往山林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骑着摩托车、自行车三五成群赶路的采山队伍。

“今年是歉收年,蓝莓特别少,一上午才采一桶。”蓝莓小镇阿木尔老郑一家三口每年都进山采蓝莓,今年虽然歉收,但好在收购价格高,一斤涨到20多元,是去年的两倍。“下山路口处有人收购。”老郑说。

往年都丰收,今年为什么歉收?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浆果研究室主任石德山说:“今年野生蓝莓歉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春季出现持续低温天气,影响植株萌动和花芽分化;二是春季干旱,对花芽数和坐果率也有很大影响,这两个因素叠加,最终导致今年大兴安岭野生蓝莓歉收。”

避免破坏性采摘

“带身份证、照片,到林场办采山证,收费各地都不同,有几元钱的,也有100元到500元的。”多年在加格达奇蓝莓市场从事蓝莓采摘、收购、销售的四姐说。

浆果成熟期开始办证,有效期截止到9月14日,这样就能避免掠青现象的发生。漠河林业局河湾林场副场长王铁帅告诉记者,林场去年是7月25日开始办证,今年浆果成熟晚,8月1日才开杆采收,每人一证,收取工本费3元钱,详细告之防火、安全事项、资源管理规定后发证,目前,林场已办理采山证150个。

为了实现珍贵野生资源与富民兴边的平衡,确保生态安全优先,注重开发的可持续性,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大兴安岭严格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属地林草、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各自职能,抓实抓细监管工作,开展林下资源采集监管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检查管护站履行入山登记制度情况,采集人员是否有掠夺性、破坏性采摘行为,冷库有无收青果情况。

蓝莓鲜果热卖

加格达奇市场上蓝莓摊点随处可见,30元到33元一斤价格不等,十分俏销,经常可以看到火车站、飞机场的旅客拎着装满蓝莓的小红桶,把大兴安岭蓝莓带到了大江南北。

四姐的摊点蓝莓卖得挺火,隔一天就得上山收蓝莓去,由于今年歉收,收购价已达到25元到26元一斤,比去年涨了不少。

蓝莓果干、蓝莓酒、蓝莓花青素、蓝莓口服液……加格达奇“前进市场”一家产品经销店,货架上各种不同厂家的蓝莓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这样的山产品店在附近还有许多家,眼下正是蓝莓鲜果热卖的时候,店老板正忙着将蓝莓鲜果装瓶后给顾客发货。

加工厂家如雨后春笋

中国最北第一采摘园——阿木尔蓝莓采摘园,每年这个时候不少南方游客都到这里采摘和旅游观光,园内现有国内外蓝莓品种33个,年均人工培育蓝莓苗木120万株。这里蓝莓与野生蓝莓相比个大、口感甘甜。业内人士管人工种植的蓝莓叫肉果,野生的称之为浆果。

像樱桃般大小的蓝莓浆果富含花青素,是享誉世界5大保健食品之一,目前,大兴安岭全区沙棘、蓝莓、蓝靛果等寒地浆果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加上野生蓝莓储量1.93万吨,年允收量为1.23万吨,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近些年大兴安岭地区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加强引进蓝莓新品种、进行精深加工、举办蓝莓节,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使小浆果产业快速发展,加工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

据大兴安岭地区绿产局产业发展科长石鹏飞介绍,全区现有精深加工企业36家,年加工能力1.9万吨,产品包括果干、果酱、果酒、饮料、口服液、含片、花青素、冻干粉等十大类400多个品种,已认证“中国北极蓝莓”“大兴安岭蓝莓”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需成合力呼唤“头羊”

去年5月,有网红直播团队在大兴安岭举办选品会,全区200多种产品参选,由于同质化产品太多,众多厂家为给产品争得选中直播带货的机会,竞相降价竞争,甚至赔本参选。高端产品市场一直没有打开,绝大多数果干、饮料、果酒等产品都处在低价竞争中。生产厂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各自为战,整体处于以卖果汁、果干为主的初级加工阶段。

有专家呼吁,产业发展应该“政府引导、科学保护、扶持企业、增加税源;整合小工厂,建立共享车间,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化方案,打造区域品牌”。

“可以参照这次我省推出的区域共享公用‘黑土优品’品牌的做法,把‘大兴安岭’打造成为很有名气的公用品牌。”大兴安岭林格贝公司执行董事赵洪军说。

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鞠联合建议,电商是短板,企业这方面人才比较缺少,自建网上营销团队困难很大,希望能有专业团队帮我们做销售,携手把大兴安岭的优质野生蓝莓资源开发好、利用好,为推动寒地生物产业发展作出企业的贡献。

专家和企业家给出建议,发挥产业联盟、行业协会作用,建立“龙头企业 基地 采摘户(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度开发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医药中间体等高端产品,加大“寒地小浆果、健康加油站”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把“小浆果”打造成“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