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崇祯年间的内阁,那就一个字:乱。在崇祯当皇帝的十七年里,一共用了五十个内阁大臣,大多都是短工,特别是内阁首辅,基本只能干几个月,任期超过两年的,就只有两个人:周延儒和温体仁。
明史奸臣传
如果你想翻下《明史》了解下这二位的生平经历,提醒一下不要试着去找《明史·周延儒传》和《明史·温体仁传》,因为你找不到的,这二人都被划分在了《明史·奸臣传》中,其中周延儒的排名仅次于严嵩,而温体仁就紧跟着周延儒的后面。如果你不太了解这个排名意味着什么,那这里可以简单说说,严嵩在明朝历史的奸臣排名中不是“榜眼”也是个“探花”。
但是这两位“奸臣”反而是崇祯时期内阁任首辅时间较长的,周延儒任期三年,温体仁任期八年。但是要说起入阁经历那可谓一波三折。自从崇祯登基干掉魏忠贤后,朝廷基本都是东林党说了算,他们向来都是对人不对事,只要不是自己一个阵营的,就逮谁整谁直到对方下课为止。
东林党雏形-东林书院
因此受到影响的就是,崇祯上台后需要重组内阁,但是选了十几个人都不能达成统一意见,最后只好采取抓阄的方式选了九个内阁成员,不必知道是谁,只需要知道其中一人是钱龙锡就行了,因为除了他以外的其他八个人,都没干满一年全部下课了。在这次内阁组建完成后没多久,就有五人被骂走,没办法崇祯又得重新安排内阁成员,这一次呼声最高的一人就是钱谦益,是当时东林党领袖,他认为此次内阁首辅非他莫属了,但是他低估了他的对手:周延儒、温体仁。
在当时选内阁成员的名单中,周延儒和温体仁同样在列,但是二人名声太差,在海选的时候就被刷下了。当时他二人是在一个部门上班,温体仁担任礼部尚书,周延儒担任左侍郎,而钱谦益是右侍郎。礼部一号、二号人物没有入阁机会,偏偏三号人物呼声最高。这就让周温二人非常不满,他们决定要把钱挤下课,计划是这样的:用七年前钱谦益担任科举主考官时徇私舞弊给了一个人第一名的成绩作攻击开端,然后直言上书弹劾钱谦益。在上书后,形成两方阵营,一方是周温;另一方是内阁大臣和六部各级官员,但是结果却是,钱谦益被迫退休,周温二人胜利。原因就在于人数多的一方有结党嫌疑,而崇祯最痛恨的就是结党,他这一性格被温体仁琢磨的清清楚楚。
钱谦益
但是钱谦益走后,内阁还是没有他们的份。于是他二人又把目标放在了钱龙锡身上,正苦于没有下手借口,机会来了,当时袁崇焕因为指挥出了问题,被崇祯下了大狱,刚好袁和钱龙锡的关系不错,于是周温就趁势把责任推到了钱龙锡身上,最后钱龙锡也被关了起来。于是,周延儒就顺利入阁担任内阁首辅,几个月后在周的推荐下,温体仁也顺利入阁。至此他二人终于实现了入阁为相的梦想。
周延儒
当一致解决了外患之后,那么就要开始内斗了。在周延儒当了近三年的首辅后,温体仁发难了,他想挤走周延儒然后自己当首辅,但是周延儒是状元出身,崇祯很是喜欢他。温体仁是屡次进攻屡次失败,直到后来周首辅说了一句话:“余有回天之力,今上是羲皇上人。”翻译一下就是:我的能量很大,皇上是不管事的。就这样,周延儒下课了,温体仁终于在崇祯四年坐上了内阁首辅的宝座。
温体仁
通过这三件事,我们看出周温二人眼中只有“权力”这样东西,如果说周延儒是坏人的话,那么温体仁就是一个更坏的人,但是坏人并不代表他们只做坏事。相反,周温二人都非常熟悉政务,处理效率极高,但是他们把个人能力主要用在了整人上面,因此才会被后来的史官整理明史时划分在奸臣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