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钟南山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但当时的社会状况使得他在毕业10年内一直与医生这个职业相距有点远。由于父母的身份问题,钟南山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的后代”。从1960到1970年,他在学校当过辅导员,待过放射医学教研室,后来还去过农村,当过工人、校报编辑。直到1971年,他才从北京回到了广州,进了广州当时的第四人民医院。

钟南山院士面试真实事迹(南京出生的钟南山院士)(1)

  回到广州的钟南山已经35岁。医学是一门看重经验的学科,除了大学三年半的学习,钟南山在这个领域可谓毫无优势,他被安排到了最基本的急诊科。没多久,他就闹出了岔子,有一名病人因为消化道出血被送到急诊科,钟南山却将对方诊断为结核病,还主动请缨将病人送往结核病防治所。这一事情使得钟南山成为医院指指点点的对象,“连咳血和呕血都区分不了,还当什么医生,搞什么急诊?”

钟南山院士面试真实事迹(南京出生的钟南山院士)(2)

接受采访

受了刺激的钟南山自此开始发奋努力,跟着医院的大夫学习诊断和治疗,晚上回家还会继续做功课。当时的同事还记得,两三个月内,粗壮健硕的钟南山就小了一个码,原本圆头满腮、笑口常开,现在确是颧骨凸显一脸严肃,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不是健康出了问题。但8个月后,同事们发现钟南山变得不只是外表,能力也“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了”。

1974年钟南山调入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当时我国有一项对全国6000多万人的普查显示,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为3.82%。针对这一情况,周恩来总理向医务界发出号召,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做好群防群治。钟南山注重调查和研究。他和同事下乡,一早就起床。钟南山骑着单车,同事坐在后面,抱着农民的痰——这是他们做研究的标本。钟南山转头对同事说:“你要拿好那个痰,要誓死保卫那个痰。”


钟南山院士面试真实事迹(南京出生的钟南山院士)(3)

  1979年在小组的基础上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立。一位同事刚来就发现这个地方跟医院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别人只管看病,他们科室还要负责研究,不断地接到课题,还会分出很多研究分支。钟南山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说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单纯做一个医生,只是在外科做手术或者是内科看病。“我不满足,生活要有一些挑战,有挑战才会有理想。我是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我在做研究,我不是搞专门的基础理论,也不是专门当医生的。”

本文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39期,参考书目:《钟南山传》

钟南山 ,男,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真正的国士无双,向钟南山院士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