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上一期专栏中,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俞万春著)第八十一回,梁山布置精兵强将准备攻打沂州,但官军方面也做了相应准备。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八十二回“宋江焚掠安乐村,刘广败走龙门厂”,看看沂州之战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

情节简介:陈希真父女到沂州安乐村刘广家后,转眼已到七夕,陈希真去了景阳镇云天彪处,陈丽卿与刘慧娘等在七夕当天乞巧,不想看到了怪异景象,刘慧娘推算安乐村将有血光之灾,劝众人尽快撤离,但遭到刘母多番阻挠。不料第二天晚间,梁山与青云山兵马即杀到,此时陈希真赶回,与众人慌忙出逃。由于之前刘广等商议将家私运到沂州孔厚处,但由于战事,城门已闭,只得放在龙门厂。众人于是商量投奔和刘广相识的定风庄李飞豹处,乱军中众人失散。交战中,陈丽卿杀死孔亮,刘广中箭。秦明等得知正南方向有官兵,于是前去迎敌,陈希真等得以趁机突围,但刘母和刘慧娘等不知去向。刘麒和陈丽卿去寻找,找到了刘麟和刘母。此时狄雷、武松等杀到,原来吴用派他们去抢神锋山口,但是晚了一步,而且白胜也在沂州被捉,破城无望,于是都来接应秦明等。陈丽卿奋力杀出重围,遇到了捉住刘慧娘的周通,于是刺伤周通,救了刘慧娘并与刘麟会合。正当三人要去寻找陈希真等人时,千余梁山生力军又杀到了。

水浒后传五虎将顺序(水浒后传最强父女组合)(1)

都头曰:此一回内容主要情节,就是描写梁山攻打安乐村时的情况,在原著中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到了此书中就变成了劫掠村坊,滥杀无辜的邪恶强盗。范金门在批语里面把梁山攻打沂州形容成“成群狼虎、毒魔、狠怪风驰电卷而来”,而面对梁山的大兵来袭,以陈希真、刘广为首的雷将们看似处于弱势,但是作者俞万春却通过很多小情节描写,使雷将不弱反强,虽然在大面上看梁山占尽优势,但是真实情况恰恰相反。作者一面通过描写梁山军队打着“替天行道”大旗滥杀百姓,来“揭露”梁山“假忠义、真强盗”的面目。一面又让雷将们轮番上演个人秀,大挫梁山锐气。如陈希真小施法术,就“烧得李逵并那些贼兵叫苦连天,各逃性命”;刘广在中箭情况下仍能一人杀退陈达、孔明;陈丽卿更是斩杀孔亮,刺伤周通,并一人独战武松、狄雷、杨春三人,杀出重围,令对方惊异其武艺。凡此种种,都直观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创作倾向,梁山即使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想要占些便宜,也是难上加难。如此写作,自然降低了故事的合理性,难以令读者产生共鸣。

水浒后传五虎将顺序(水浒后传最强父女组合)(2)

此回故事情节大体如此,我们再来看看创作方面:首先说说用典,此回用典同上回一样,也有五处。

第一处为刘慧娘推算安乐村不日将有刀兵,劝众人离开时,刘母反驳说道:“当年高欢国孙敬德诵了千遍,临刑时刀都砍不人。我活了这七十多岁,永不曾见过什么是刀兵,你们这般嚼舌!”刘母口中所说的高欢国就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因为东魏当时被权臣高欢把持朝政,高欢可以说是实际统治者,因此有史料称东魏为高欢国。而刘母所说的孙敬德,史载确有其人。孙敬德是东魏定州人,信奉佛教,曾经造了一个观音像,每天虔诚朝拜。后来孙敬德遇到强盗,改换装束后,进城时却被误认为是间谍,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沙门,让他诵救苦观世音千遍。孙敬德照做了,没想到临刑时行刑的刀竟然自折为两段,孙敬德毫发无损,又换了两把刀都是一样的结果。当时的执法部门很震惊,将这件事上报朝廷,丞相高欢于是上表请求免孙敬德死罪。孙敬德回到家后,看见观音像的脖项处有三处刀痕,也就是说观音替他受了三刀。这个故事显然是虚构的,不过是为了宣传佛教的灵异,吸引更多人虔诚信佛而已。

第二个典故,是刘母坚决不走时,陈丽卿建议把她灌醉了,扛在车子上,强行带走。此句后范金门批道【一发绝倒。想仲华之与丽卿亦如谢灵运之见惠连佳句络绎而至也。实是暗用齐姜遣重耳故事,而骤读之令人不觉,岂非奇手。使有其事固是快事,即无其事亦是快文。】范金门所说的“谢灵运之见惠连佳句络绎而至”,指的是南北朝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故事,谢灵运有一个好友谢惠连,为人颇有才气,但用现在话来说有些“放荡不羁爱自由”,在当时引起很多非议,所以仕途不得志。但是谢灵运很欣赏他。据《诗品》一书中引《谢氏家录》记载:“康乐(指谢灵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尝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常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那句池塘生春草”就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一诗中的名句,而来由就是因为梦到了谢惠连。因此才有“谢灵运之见惠连佳句络绎而至”的说法。

水浒后传五虎将顺序(水浒后传最强父女组合)(3)

第三个典故,也是上面范金门批语中所说“齐姜遣重耳故事”,重耳就是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当初因为王位之争,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后辗转到了齐国,而齐姜是重耳的妻子。关于此事,左丘明的《国语》一书中专门有一篇“齐姜与子犯谋遣重耳”进行了记载:【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也就是说当初重耳就是被灌醉后带回晋国的,重耳醒来后刚开始很生气,但是后来经过一番劝说终于想通了,最终回到晋国,成就了一番霸业。俞万春在书中暗暗借用这个典故,将之移到陈丽卿身上,但对象差距太大,一个是日后的霸主,一个是昏聩的刘母,如果真的按陈丽卿说的那么做了,估计刘母不但不能理解,反而会气得跳脚。

第四个典故是刘慧娘看见角雕抓鸽子的征兆后大惊,推开椅子大叫道:“快走,快走,难星已到了!”范金门在此句后批道【暗用刘诚意故事。】刘诚意,即明代开国功臣刘基,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刘伯温。因为明朝开国后封他为诚意伯,所以又称他刘诚意。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著称,后世多拿他和诸葛亮相比。范金门所指的故事当是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爆发的鄱阳湖之战。

水浒后传五虎将顺序(水浒后传最强父女组合)(4)

据《明史》刘基传记载:【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友谅闻之,乘间围洪都。太祖曰:“不听君言,几失计。”遂自将救洪都,与友谅大战鄱阳蝴,一日数十接。太祖坐胡床督战,基侍侧,忽跃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仓卒徙别舸,坐未定,飞礮击旧所御舟立碎。友谅乘高见之,大喜。而太祖舟更进,汉军皆失色。】

原来鄱阳湖之战时,两军交锋,刘伯温敏锐地觉察到敌军会以朱元璋的坐船为主要打击目标,所谓“擒贼先擒王”,因此提前劝朱元璋换了船只,后来果然朱元璋原来乘坐的船被击沉,刘伯温可以说是救了朱元璋一命,甚至影响了整个战局的最终结果。俞万春在这里是将刘慧娘通过看见角雕抓鸽子的征兆预测梁山兵杀到一事和刘伯温预料敌军会打击朱元璋坐船一事相比,以此显示刘慧娘过人的预见性。

水浒后传五虎将顺序(水浒后传最强父女组合)(5)

最后一个典故是在乱军中,刘广中箭,其妻刘夫人流泪,一面按摩刘广的箭疮,一面念诵着道:“天地佛爷,可怜见婆婆一生好善,丈夫孝敬无罪,得能转凶化吉,垂佑则个!”刘广果然觉得疼痛减了些。范金门在句末批道【暗用伏皇后故事。束刘广、刘夫人一笔。】伏皇后,即汉献帝的皇后伏寿,想必大家对此人都不陌生,因为《三国演义》第66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一回专门描写了她的故事。据《后汉书》记载,伏皇后因为见到曹操专权,擅杀董贵人,心怀恐惧,于是写密信给其父伏完,希望能除掉曹操,但是伏完不敢。后来事情败露,曹操大怒,便命华歆、郗虑等带兵入宫抓捕伏皇后,伏皇后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和汉献帝诀别说:“不能复相活邪?”汉献帝回答:“我亦不知命在何时!”又质问郗虑说:“郗公,天下宁有是邪?”后来伏皇后被幽禁而死,也有说直接被杀。范金门在这里说暗用伏皇后故事,笔者认为其可能是想表达汉献帝夫妇和刘广夫妇在危难中表现出的深厚感情是相同的,无论外界如何纷扰,是非善恶,夫妻间那份真挚的感情永远是令人动容的。

再来说说评点方面,上回我们曾经说过,《荡寇志》除了有范金门、邵循伯的批评外,还有俞万春其他好友的批语,如薛荔裳等人。而实际上参加评点的还不止如此,除了友人外,俞万春之子俞龙光也有参与。如本回末,俞龙光注道:【佛门以为戒杀为第一,茹素即戒杀之意。杀生因于食肉,故以茹素杜杀生之源也。今世老妇人可怪,虔心茹素,乃至点油不敢沾唇,而庖厨烹宰,或教子妇为之,甚乃身自为之。如是而犹嚣嚣然自命为奉佛之人,一有灾祸,反致怨于佛之不佑,不亦诬乎?先君子写刘母,特于数回以前,先着宰黄婆鸡一事,命意自有在也。以宰黄婆鸡之人而念高王经,则经自经,人自人,初不相通,一旦祸至,时运适然,经亦不得而庇之矣,破家丧身,又岂经之罪乎?特笔之以高天下之奉佛诵经者。】

俞龙光认为,那些口口声声称自己虔诚信佛,不杀生的人,其实客观上已经造成了杀生的后果,所以性质和杀生是一样的,因此以此来希望神明庇护是不现实的,此回中塑造的刘母形象就是劝告天下信佛之人不要犯这个错误。排除迷信因素,俞龙光的这番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要想真正做到积德行善,就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后再来说说此回中一个要吐槽的地方,梁山军马攻打安乐村时,乱军中孔亮不识高低,便去抵敌,吃陈丽卿一枪对心窝里刺个正着,翻觔斗撞下马去,一道灵魂回梁山泊去了。此句后范金门批道【真是绝倒。同此十个字,奈何封神演义用之便觉恶俗讨厌耶?孔亮了。】明代许仲琳创作的《封神演义》(作者目前尚存在争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长篇神魔小说,书中在一些将领阵亡时,往往使用“一道灵魂回封神台去了”的句法,颇具特色。《荡寇志》借用《封神演义》中的句法也就不说什么了,但是一边用着其他作品的句法,一边却贬低该作品,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学创作了,而是涉及到一个人的学品和人品,因此范金门的这句批语显得“很不厚道”,无形中暴露了其思想的狭隘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