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哲人的3本小书,影响深远。

1.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谈幸福》: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托尔斯泰有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句话写尽世间的悲欢喜乐。生活诚然如此,充满苦难、悲伤,抑或苦闷、无聊,从来都没有永恒的幸福,而只有对幸福的永恒追求。

从今天起,劈柴、喂马、周游世界,这是多美的梦,但醒来时,眼前有的,可能只是日复一日的辛劳。重复的旋律或许早已听厌,内心的声音混进世间喧嚣变得模糊不清。究竟是什么时候,幸福变成一个不敢轻易提及的词语?也许,是时候,听一听托尔斯泰带给我们的关于幸福的思考与箴言。

感受幸福

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不知道他是幸福的。

一个哲人说过:我为了寻求幸福,走遍了整个大地。我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寻找这幸福。有一次,当我已完全丧失了找到它的希望时,我内心的一个声音对我说:这种幸福就在你自身。我听从了这个声音,于是找到了真正的、始终不渝的幸福。

人弄坏了自己的胃,总是抱怨伙食。那对生活不满的人也是如此。

如果你把不为你所掌握的东西视为幸福,你就将永远不幸。要明白,幸福只存在于为你所掌握的事物之中,你的幸福是任何人也无法从你身上夺走的。

生活,无论是什么样的,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幸福,如果我们说生活就是苦难,这只是与想象中的另一种更好的生活相比较而言,然而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更好的生活,也不可能知道,因此,无论生活是什么样的,它都是我们所能获得的至高之福。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2.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叔本华的警世之言,流传最广的作品。

叔本华在本书中提出了不少睿智的人生忠告与格言,特别适合负担最重,然而体力心力均已开始衰退的中年人。

的著名“粉丝”包括作家托尔斯泰、托马斯·曼、卡夫卡,作曲家瓦格纳、马勒,诗人博尔赫斯,也包括哲学家克尔恺郭尔、尼采,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本书中,年逾花甲的叔本华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佛教的基本信条与欧洲的人生哲理熔于一炉,创立了悲欣交集的独特人生哲学。

人生面对两大敌人,窘迫贫困制造痛苦,平安富足产生无聊:“既无痛苦,也不觉无聊,本质上就实现了人世的幸福。”

一本书可以记录人的一生(3位哲人的3本名著)(1)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必要的孤独是幸福的要素

人生在世,要么孤独,要么庸俗,除此之外,选择不多。

对他人,对外界,切勿期许太多。他人能给予我们的十分有限,归根结蒂,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所以关键是那孤独者究竟是

真正伟大的心灵沉思时,如同鹰在高空翱翔,孤独无伴。

精神生活可以抵御无聊

精神生活不仅可以抵御无聊,也能预防无聊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它作防御武器,抗拒损友,从而避免因为单纯在世界中寻求幸福而陷入的危险、不幸、损失与挥霍。例如,我的哲学从未给我赢得什么,但它助我躲避了许多损失。

手头的财富不是追逐世俗快乐的许可证

我们应当把手头的财富视为一道壁垒,它保护我们,帮我们抵御多种可能发生的苦厄与不幸,我们不应认为它许可我们追逐世俗快乐,更不能认为它要求我们追逐世俗快乐。——有的人,原本不名分文,然而凭借某种才能发了大财,他们几乎总是会耽于一种幻想,以为他们的才能是永久本金,收益是利息。因而,他们不把一部分所得节约下来,以便增加永久本金,而是挣多少花多少。然而,这样的人后来往往陷于困顿。

虚荣恰如贪婪,都是一味追求手段,却忘了目的。

我们抚摸猫,猫就发出满足的咕噜声,无一例外;同样,听到赞扬,尤其是搔到自命不凡之痒处的赞扬,人人欢喜满面,哪怕赞美之词显然是谎言。

我们的幸福,最主要的基础是安宁与满足。显而易见,要促进幸福,最有效的方法也许莫过于限制追求名誉的动力,把它调节到合理的程度,也就是降到大约等于目前的五十分之一,从而拔掉这根时刻折磨我们的肉中刺。

人生智慧的要点

人生智慧的要点是摆正关注现在与关注未来的关系,不顾此失彼。很多人过分关注现在,活得轻浮草率;另一些人过分关注未来,活得忧心忡忡。只有极少数人把握得恰到好处。

嫉妒既是丑行,又是不幸

嫉妒是人的天性;尽管如此,它既是丑行,又是不幸。因此,我们应当把嫉妒视为幸福之敌,要像对付恶魔一样努力掐死它。所以,我们应该多想想生活不如我们的人,有些人过得比我们好,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当真厄运临头,想想比我们苦难更深的人,会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慰藉,尽管这慰藉与嫉妒出自同一个源头;其次,与处境相同的难兄难弟在一起,也会让我们得到安慰。

珍惜早晨,提防夜晚

一旦夜晚来临,灯火点燃,眼睛就不像在白天那样看得清晰,理智也是如此;所以,夜晚不适合沉思严肃事务,尤其不适合思考不愉快的事情。思考这类问题,早晨才是好时候;早上适合做任何事,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活,无一例外。一日之晨,宛如人之少年:轻松愉快,晴朗清新。我们觉得强壮有力,脑力体能,无不任由调遣。切莫晚起,以免缩短上午光阴,莫做琐事,莫事闲谈,以免浪费早晨时光。要把早晨视为生命的精华,珍而重之,如待圣物。

假如它不属于我,将会如何?

看见不属于自己的,我们很容易产生一个想法:“假如它属于我,将会怎样?”这念头让我们自感匮乏。与其这样想,不如常问:“假如它属于我,将会如何?”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努力时不时这样看待我们之所有,设想假如我们失去它们将会如何;我们甚至应该这样看待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财产、健康、朋友、情人、妻子、儿女、马与狗。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失去了一个东西,才真正知道它的价值。

可取之物如沧海,每人仅能得一粟

为我们的愿望设个上限,给我们的欲求配上鞍鞯,把我们的愤怒驯服招安,时刻牢记,可取之物如沧海,每人仅能得一粟,然而人人必定遭受众多苦厄。一言以蔽之,自制与自持是准则,如果不遵守它,我们必然感到自己悲惨可怜,不论拥有多少财富,掌握多大权力,都无济于事。

人生在世,一要谨慎小心,二要宽宏大度

前者帮你免遭伤害,后者助你避免纷争。与人相处,不要无条件地排斥任何个性,只要它是出自本质,哪怕它极恶劣,极可怜,极可笑。应该这样看,人的个性无法改变,出于一个永恒的形而上原则,只能如此;遇到糟糕的个性,应该这样想:“这样的怪鸟也非有不可。”如果不这样想,那就有失公正,就是挑战别人展开生死决斗。

3.罗素《罗素论幸福》: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数学家、哲学家罗素献给读者的追寻幸福之良方,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盛年之译作

人生的暴风雨和自然界的一样多,

来时也一样的突兀;

有时内心的阴霾和雷电,

比外界的更可怕更致命。

所以我们多一个向导,

便多一重盔甲,多一重保障。

—— 傅雷 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

一切伟大的著作含有乏味的部分,一切伟大的生活含有沉闷的努力。

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该自幼培养。

烦闷,以人类行为的一个因子而论,我觉得太不受人重视了。我相信,它曾经是历史上各时代中重要动力之一。

一本从头至尾光芒四射的小说,几乎可断定不是一部杰作。

即是伟人们的生活,除了少数伟大的时期以外,也很少令人兴奋的地方。苏格拉底不时可以享用一顿筵席,但他大半的生涯,是和妻子俩安静地过着日子,下午作一次散步,路上或者遇到几个朋友。康德相传终生未尝走出故乡十里以外。达尔文周游世界以后,余下的时间都是在家里消磨的。马克思掀动了几处革命以后,决意在不列颠博物馆中度他的余年。从全体看来,安静的生活是大人物底特征,他们的喜乐也不是外人心目中认为兴奋的那一种。一切伟大的成就必须历久不懈的工作,其精神贯注与艰难的程度,使人再没余力去应付狂热的娱乐。

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该自幼培养。在这一点上,现代父母大大该受责备;他们供给儿童的被动的娱乐实在太多,例如电影与珍馐之类,他们不懂得平淡的日子对儿童是如何重要,过节一般的日子只好难得有的。儿童的娱乐,在原则上应当让他用一些努力和发明,从他的环境中自己去创造出来。

为了这些缘故,不能忍受烦闷的一代,定是人物渺小的一代。

他写下他所谓的常识,实际上却是不寻常的智慧。

——《观察家报》

这本把常识系统化的指南,合情合理且直截了当,每一位父母、老师、牧师和国会议员都应该阅读。不熟悉它所包含的真理的人不应得到允许去指导或以任何方式干预其他人——尤其是永远可塑的青年人的生活。

—— 《大西洋月刊》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罗素

一本书可以记录人的一生(3位哲人的3本名著)(2)

识别二维码,一键购买

end

每日一书

《史记》(学生国学丛书新编)

一本书可以记录人的一生(3位哲人的3本名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