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法律,用自己的手段进行复仇的电影,有很多,比如《守法公民》《水果硬糖》《我唾弃你的坟墓》等等。这类电影往往让观众大呼过瘾,仿佛在观影过程里,我们同主角一起替天行道,铲除恶棍。

在一般复仇的题材中,主角往往背负深仇大恨,时刻想着报仇,情绪悲痛,表情凝重。但是,在以色列电影《大坏狼》里,我们是看不到这样的景象的,相反,还挺幽默,处处有着调侃。这部2013年的电影,还入围了第67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的提名名单,整体不落俗套。

少女被杀叔叔来报仇(小女儿被糟蹋杀害)(1)

在《大坏狼》里,坏人是位专挑小女孩下手的禽兽,从电影一开始,我们便知道教师Dror是“嫌疑人”,可并不确认。警察在私下对教师拳打脚踢,也不按法办事,因为大家在心里就认定了,这事就是教师干的。可不管怎么打,教师并不承认,警察也不能怎么样。

倒霉的是,警察打人的事被人录了下来,传上了网,影响相当不好,带头搞事的警察Mickey(简称m)被撤了。警察m虽说是当不成警察了,但依旧在追踪这件案子,整天潜伏在教师住处的周围。

少女被杀叔叔来报仇(小女儿被糟蹋杀害)(2)

在另一边,小女孩的父亲也在行动,他在郊外找了一个带有地下室的房子,准备自己的复仇计划。这种情况下,父亲和警察碰到了一起,准备动私刑。

《大坏狼》除了有B级片的血腥场面,还有大量的黑色幽默。在对教师动私刑的过程中,用钳子掀掉脚趾甲、用锤子敲手、用火烧,等等这些很暴力的画面,都有体现。不过在如此重口的情景下,演员们的台词还很幽默,这便是“黑色”。

少女被杀叔叔来报仇(小女儿被糟蹋杀害)(3)

在如此重口的幽默下,是否笑得出来,这取决于每位观众的接受尺度有多大。这也是电影存在的争议,在小女孩儿被杀害,被玷污,被割去头的情况下,谁还会在影片制造的幽默中笑得出来?

你仿佛觉得片中的父亲并不真的悲痛,警察并不真的充满正义。在这部电影里的每个人物,仿佛缺乏人类感情似的。

整部电影最大的悬疑便是:教师到底是不是凶手?

少女被杀叔叔来报仇(小女儿被糟蹋杀害)(4)

导演一直留着这个谜底,在镜头的一幕幕展现里,在各方人物的台词中,我们都不会明确的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不看到最后,不会有结论。我们在各类充满着暗示的镜头里,总能看到模糊我们判断的东西,导致无法认清到底是谁干的。

少女被杀叔叔来报仇(小女儿被糟蹋杀害)(5)

这部电影处处有调侃,有讽刺。对以色列的警察、家庭观、与阿拉伯人的关系这些都有开涮。其中警察m就是因为不守法,导致教师没被审问就放了,接着小女孩的无头尸体就被发现。而在这种情况下,女孩儿的父亲只能通过不守法的行为,才能取得案件的进展。同样是“不守法”,效果非常讽刺。

少女被杀叔叔来报仇(小女儿被糟蹋杀害)(6)

所以,这部电影里警察和父亲都是不遵守“程序正义”的原则,求“结果正义”。在求结果正义的情况下,教师从未说过自己就是凶手,他们的行为驱动力全靠直觉,直觉告诉他们:就是他干的,就是教师。

电影结尾,警方并未在教师的家中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就走了,接着镜头横向移动,在不易被人发现的小屋子里,床上躺着一位睡着的小姑娘,没过多交代什么,影片便结束了。

少女被杀叔叔来报仇(小女儿被糟蹋杀害)(7)

我们可以认为凶手就是教师,这小姑娘就是下一个尚未被其杀害的“猎物”;我们也可认为这是个开放式结尾,也许这是教师的亲生女儿,这都有可能。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有趣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