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心电图参考解析

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

患者女,76岁,因胸闷心悸来院,图为心电图

结论

1.窦性心动过速

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诊断分析

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且R-R间期小于三大格即心律大于100次/分钟,因此判断其为窦性心动过速;QRS波群时限≥0.12s,并且V1导联呈rsR‘形态,由此判定其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扩展阅读

一、完全性右束支心电图主要特征

1、QRS 波群形态改变:

①V1或V2导联 QRS 波群呈 rsR′、rSR′或 M型,此是右束支阻滞心 电图最具特征性改变;

②其他导联QRS 终末波宽钝,时限≥0.04s,如Ⅰ、V5、V6导联 S波宽钝,aVR导联R波宽钝。

2、QRS波群时间增宽 依QRS波群增宽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QRS波群时限≥0.12s者,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简称完右;QRS波群时限<0.12s者,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简称不完右。

3、继发性 ST-T 改变:V1或V2导联 ST 段下移,T 波倒置。

二、在心电图上,根据QRS波群增宽的程度将束支阻滞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

然而,所谓完全性束支阻滞并不意味着该束支绝对不能下传,只要两侧束支的传导时间相差超过0.04s以上,延迟传导一侧的心室就会被对侧传过来的激动所激动,从而表现出该侧束支完全阻滞的图形。

三、完全性右束支临床意义。

出现于年轻人的单纯性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不具有临床特殊意义。但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 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高血钾症等。急性心肌梗死时新出现右束支阻滞是一恶性预兆,常伴大面积梗死,预后较差。出现于年轻人的单纯性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不具有临床特殊意义。

注:以上诊断及分析,仅供参考。鉴于小编自身知识水平及能力有限,其中必然有错误、疏漏与不足之处,恳望前辈专家、心电图同道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非常感谢!

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

今 日 读 图

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

患者男,35岁,突发心悸胸闷3小时,图为心电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