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在于掌握词汇,如同英语学习——词汇量也是关键,具体到文言来说,没有一定的词汇量积累就无法读懂文言文。

一词多义文言文汇总(这样学习文言文一词多义)(1)

文言词汇实质上就是一词多义的问题,我们知道一个汉字从产生那天起开始表示某一含义。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会由此引申出众多义项,当然这种引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理据的,往往是由具体到抽象。比如道,本义是道路。引申为一种思想或者是规律。当然,这其中还有假借义,它与本意并没有意义上的关联。比如:花,本指花朵,假借为花费义。

因此,当我们现在静态地去看一个汉字时,会看到它在历史上保留下来的众多义项,这些义项有些与现代汉语相同,准确的说是保持不变,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情况下,它的义项与现代汉语并不会保持一致。

这些义项有的消失不见了,有的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所谓古今异义。这也就是说词汇存在着历史的演变,我们不能静态地去看待词汇,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对待文言文的阅读。

一词多义文言文汇总(这样学习文言文一词多义)(2)

也就是说,这些义项是他们在不同历史时代在现代这个静态平面上的投影。因此,判断一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要根据文章所处的时代来确定。坚决不能超前,你明代的文章,用清代的词义,这怎么能行呢?

比如:是,作判断词出现,是在战国时。直到东汉时才开始大规模运用,在先秦文献里,是大量近指代词的面貌出现,也就是这的意思。是人,其实是这人。

如果用该字的现代汉语义项去推测它在古代汉语之中的含义,往往会犯以今律古的毛病,那么面对古代汉语里一个字众多的义项,如何学习才能做到高效而不易忘记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把我一词多义。

第一,把握本义。如上文提到的本义是一个字所有义项的源头或者出发点。它所具有其他义项都与本义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最好能用思维导图列出一个词的由本义到各个引申义项的脉络,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形成月个词义系统,变杂乱为有序,这样理解着记忆,理解就深刻。比如兵本义是兵器,士兵拿兵器,引申出士兵,士兵可以组成军队,引申出军队。有军队就有战争,引申出战争。这样我们就把这几个义项给记住了。

第二,词不离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之所以解释成某一义项,是由上下句语境来决定的。因此我们理解一词多义时,一定要把该义项放在固定的语句中来理解,做到词不离句,避免对一个一个义项死记硬背。一旦词义离开了句子,单纯记忆,缺乏联系,印象就不会深刻。就好比是一堆散乱的砖头,我们不知具体哪一块究竟位于何处。如果砌成墙,我们就能够确定它的位置和作用。

一词多义文言文汇总(这样学习文言文一词多义)(3)

第三,利用成语。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它能作为桥梁沟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因为有些一词多义的义项已经消失,今天不再使用了,或者无法单独使用,只是作为语素还保留在成语中,特别是与现代汉语有差别的意象,大部分都在成语中有所保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成语理解那些陌生的义项,比如走马观花,走,就是跑的意思。文不加点,点就是改动的意思。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就是护城河。大家可以利用上熟的方法做好文言文词汇的积累。其实,一些文言文的语法现象也会在成语中有所保留,比如:风餐露宿,就是词类活用。时不我待,就是宾语前置。持之以恒,就是状语后置。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强调古文的阅读,一定要多读,特别是认真去读注释,不断积累一词多义。在阅读中要勤查辞书,或上网查询,或请教能者,务必扫清障碍。每当遇到不懂的字,疑难的词,要有一个不肯轻易放过的态度。文言文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希望大家始终保持耐心,走好自己的学习自修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