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名字蕴含了菩萨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她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人世间所有人的所有痛苦困厄她都能救度。只要苦难中的人们称颂她的佛号,向她求救,她就会现灵度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是否灵验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江苏射阳134个村居和四大农盐场的近600名重度残障人士心目中,苏州福爱养老有限公司射阳居家托养中心康复治疗师王娟姑娘就是他们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不但是省政府的民生实事项目,更是射阳县位列“四个托底”的重大民生工程。中心成立以来,为射阳全境16~59周岁的近600名肢体1、2残与精神智力1~4级残的重度残障人士提供了近30万人次周到细致的助残服务。近百名重度残障人士居家托养护理员以及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士不辞辛劳,早出晚归,奔走在射阳773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为残障人士理发、修脚,采耳、洗衣服、晒被褥。残障人士做不动的栽菜、晒谷、收种这些额外的农家活计他们也无偿代劳。他们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障人士抓屎倒尿、擦洗抚慰,这些连重度残障人士的儿女们都不能妥善做好的事情他们也都能亲历亲为,无微不至,着实感动了众多乡邻与远近村民,赢得了这些残障人士的充分肯定与全社会的礼遇敬重。乡民们都盛赞他们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他们的爱心与奉献是这些重度残障人士艰辛生活中最暖心的依靠。王娟就是这些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中最善最美的一个。

托养康复中心(她用爱心接续造化之功)(1)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托养康复中心(她用爱心接续造化之功)(2)

王娟今年23岁,腼腆瘦小,不苟言笑,看起来还像个孩子。她2016年7月从江苏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就业之初在盐城新东仁医院康复科工作。眼看着一个个劫后余生的重症患者能够从坐到站、从站到走,一点点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三年兢兢业业的康复治疗工作使王娟有了沉甸甸的成就感,她以为幸福的生活就应该是在这样平凡刻板的工作中慢慢累积而成。直到2022年年中,王娟有幸加入了苏州市福爱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射阳县居家托养服务中心,公司“奉献点滴关爱,共享一片蓝天”的经营理念感召了王娟。自此之后,王娟加入了这个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们组成的助残队伍,踏上为全县近600名重度残障人士无私服务的艰辛历程。

托养康复中心(她用爱心接续造化之功)(3)

为不同类型的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恢复残缺不全的身体机能,抚慰他们痛苦敏感的心灵世界,引导他们从社会边缘重新回到舞台中央,善良王娟姑娘经历了由怜悯到犹疑、由爱护到尊敬的心路历程。

每天穿梭在不同类型残障人士家庭,最让王娟感动的是海河镇高华村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只有婆媳两人,儿媳妇名叫陈莉,今年53岁,长年瘫痪在床,重症肌肉萎缩,上肢行动也非常缓慢,脖子几乎难以支撑起头颅的重量,只能向不同的方向不停地摆动。能照顾这么一位重症残疾人的只有她八十多岁的婆婆。这老太太命运多舛,丈夫英年早逝,两个儿子也都在十多年前意外去世,一家子只有这婆媳二人一老一残相依为命。陈莉的大小便都只能由老太太抱上抱下。老太太的腿脚也不好,抱着十分勉强吃力。她说:“只有我照顾她了,没有其他人了。”王娟姑娘听到这样令人心酸的话语,感触很深。同样年纪的老人在这个时候应该是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可这位老太却要担负起家庭沉重的负担,不能有片刻的清闲,命运对这老人真的非常不公。王娟每次她家,都会主动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挖些麻菜,晒晒麦子,尽可能地开导一下她卧病在床的媳妇。坚持不懈的肢体按摩也终于刺激了她的几乎无感的感觉器官,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了一定的反应。

对残障人士的怜悯是王娟走上助残道路最初的动机,但这条道路走得并不轻松。残障人士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家庭经济及卫生条件不好。家是摆设凌乱,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气味难闻。少数重残人士甚至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需要护理员和康复师为他们抓屎倒尿、擦洗抚慰。这些连重度残障人士的儿女们都不能妥善做好的事情,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却需要亲历亲为,无微不至,长此以往,确实有些强人所难。在海河镇大有村有这么一户人家。女主人五十岁,叫刘斯云,是一位重度残疾人员。她一周岁时就因为发高烧,用药不当导致瘫痪,23岁嫁给32岁的丈夫李友加。她的丈夫从小肝硬化,身体也一直不好。他们一家三口的收入来源也只有政府的残疾补助金一千元,生活十分贫苦。刘斯云双膝关节疼痛剧烈,时常麻木。每次王娟姑娘去她家,按摩推拿,缓解病痛到在其次,打扫卫生、料理家务却是她要优先处理的“必修课”。虽然刘斯云十分感激王娟姑娘的治疗缓解了她的疼痛,但长年累月的忍耐与辛劳也曾经使王娟姑娘打起了“退堂鼓”。残疾人的生活道路充满了坎坷与荆棘,康复师与护理员们的生活也不轻松啊!

托养康复中心(她用爱心接续造化之功)(4)

痛苦犹豫中,是残疾人朋友们的包容与鼓励像三月的春风鼓胀起了王娟姑娘奋勇前行的风帆。 在海河镇同丰村四组,有一位残障人士名叫徐华,女性,今年55周岁。徐华身型矮小,双下肢瘫痪无力,生活不能自理。他们的儿子才5岁,尚在懵懂之中,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靠丈夫徐为民打理。徐为民左臂不太灵便,也是三级肢残,年纪大了,做不了重活。徐华双下肢病残,负压着上半身的重量,常有剧痛。王娟姑娘帮她按摩,缓解了疼痛之后,徐华内心总是充满了感激。催促丈夫张罗吃喝,感谢恩人。王娟从这些残障人士的灿烂的笑脸与温暖的话语中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坚定了自己克服困难、继续奉献的决心。这些残障人士隐忍负重,朴实无华,他们的需要就是康复师与护理员们的职责,也是康复师与护理员们的价值所在。只有在不断献出爱心,为残障人士创造出更大价值的同时,康复师与护理员们才有可能为自己的平凡的人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残疾人是跌落尘埃的天使,他们也曾经拥有健全的躯体、崇高的理想与无限的热情,生活中难以预料的各种变故折断了他们腾飞的翅膀,他们的痛苦与困厄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与压抑。帮助残疾人拓展生存的空间、创造人生的价值考验着一个时代的良心,检验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无数个康复师与护理员们、越来越多的王娟们聚集在慈善助残的人道旗帜下,用他们的爱心美意接续造化之功,成就残障人士的幸福生活,他们就是属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最温暖的人,他们就是我们这个善良的族群永久信仰的“观世音菩萨”。 (顾小冉)

责任编辑:徐红霞

托养康复中心(她用爱心接续造化之功)(5)

作者顾小冉系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