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推荐:他遗臭万年,但有人怀疑,他是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搞起了惊天的改革

文/项苏农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1)

【作者简介】项苏农,苏州市人,现在苏州从事律师工作。工作之余爱看闲书,出差之机常逛街市,间或有所感,书诗文自娱。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律令与如律令

“律令”是秦汉时期,对于朝廷制定的正式法律的统称。

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意思是说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后,各位将领争先恐后奔向府库,把金银布帛等财物分掉。唯独萧何抢先进入皇宫,搜集了秦朝丞相御史府的法律条文等文档收藏起来。

“如律令”是说应当象听从法律命令一样强制去执行。

汉朝的诏书或檄文,在结尾处多用此语。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三王世家》:“御史大夫 汤 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再例如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由于如律令一词,概念严谨,定义清晰,内容干脆,作用坚决。所以无论是在公文写作时,还是在读而告之时,都是很有高高在上的、一锤定音的磅礴气势。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2)

(二)急如律令

自从汉武帝采纳如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律令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到了东汉以后,官方文件里已经不再有“如律令”的惯用语,因此如律令就再也不属于皇上的金口玉言。

也正因为如此,东汉的张道陵在创始道教时,根据他曾经当过巴郡江州行政长官的经历,所以他在书写道教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经文的最后部分时,除了效仿以前官方文书中常用的如律令字眼外,还别出心裁的加推出“一如律令、”“急如律令、” 和“急急如律令”,中心意思都是号令鬼神快快承办某件事情。

由于再也不存在犯上之罪或欺君之罪,所以如律令这一从前专门属于皇帝用的术语,就此演变为了道教的驱妖除邪的专用咒语,并出现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上。

最明显的是实例是流行于东汉、魏晋时期的随葬物镇墓罐,也叫镇墓瓶,在这些镇墓罐的罐身上,都写有镇墓文,其最后写的文字或者是如律令,或者是急急如律令。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3)

在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编著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一书中,可以看见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吐鲁番出土的许多唐朝随葬衣物疏里,也写有“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等道教符咒。

受此影响的佛教界和尚,包括崇尚佛教的文人雅士,在诗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律令。

“自有阿持提律令,且看山衲度江云。”(宋·吴则礼《王持中读余近诗跋以五绝因次其韵》)。

“信有雷霆驱律令,不须蜥蜴助喧呶。”(明·王鏊《邹道士听雨堂》)。

“礼议郊庙删律令,日历编成辑宝训。”(清·严遂成《陶学士安詹学士同》)。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4)

(三)“急急如律令”入诗歌

第一次将急急如律令作为整句,写进诗歌里的人,目前可考的是唐朝的和尚诗人寒山子。他的原诗是这样写的:“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诗三百三首 其一)。

说起寒山这个人,他可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最最有名的高僧大德。还是在唐朝的时候,他的名气就大的使一座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一座建筑在苏州因为火灾屡毁屡建,一座建成后名称始终叫“妙利普明塔院”的寺庙,就因为他曾经一度担任过该塔院的主持,该塔院竟然因此改名为苏州寒山寺,此后又因为张继题了一首《枫桥夜泊》,从此以后姑苏城外寒山寺,便因此诗名闻中外。

寒山有《寒山子诗集》,纪昀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九对此提要云:“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至云‘不烦郑氏笺,岂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语。大抵佛语、菩萨语也。”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5)

这首诗是《寒山子诗集》中的第一首诗,特别是开卷的第一句诗“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由此可见诗集的编撰者认为,这首诗对解读寒山子的诗,起到了提纲携领的作用。

那么急急如律令一语,属于“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中的哪一种语呢?

还有将急急如律令一语,写进诗里的做法,究竟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寒山自己的回答是:“下愚读我诗,不解却嗤诮。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上贤读我诗,把著满面笑。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

(诗三百三首 其一四一)。

在寒山子看来,这已经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是一道测智商、测人品的测试题。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6)

(四)“急急如律令”入医书和小说

最早将急急如律令写进文章里的人,也是唐朝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他除了精通医道,还深受道教影响,因此还有“孙真人”之称。

无论是他的早期著作《千金要方》,还是后期著作《千金翼方》,自始至终都渗透着道教驱鬼治病的思想,自始至终都贯彻着道教急急如律令符咒的运用。

例如《千金方·温疟第十五》的治疟符:“疟小儿父字石拔,母字石锤,某甲(着患疟人姓名,)患疟人窃读之曰,一切天地山水城隍、日月五星皆敬灶君,今有一疟鬼小儿骂灶君作黑面奴,若当不信,看文书急急如律令。”

再例如《千金翼方·禁蛊毒第十三》中有:“禁蛊毒法∶取一赤雄鸡淳色者,左手持鸡,右手持刀,来至病患户前,去屋溜三步,便三声门尉户丞,某甲病蛊,当令速出,急急如律令。”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7)

读来很有一种笔记小说的感觉。

相比之下,同样是唐朝的白居易,他写的那篇《祭龙文》,其文字就相形见拙:“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急急如律令。”

到了宋朝和明朝,更是出现了许多将急急如律令这一整句或者类似句子,写进诗里面的人,这些人主要是出家人。

“敕紫虚元君降摄,急急如火铃大帅律令。” (宋·白玉蟾《木郎祈雨咒》)。

至于将急急如律令写进小说里,在我国的四大名著中,在《三言两拍》中,都有专门章节的文字进行描写。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8)

(五)最后看看三个名人笔下的急急如律令

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八中记载:“绍兴末,谢景思守括苍,司马季思佐之,皆名伋。刘季高以书与景思曰:‘公作守,司马九作倅,想郡事皆如律令也。’闻者绝倒。”

这一则笔记说的是在宋朝高宗皇帝绍兴年间的末年时期,在括苍任郡守的人是谢景思谢伋,辅佐他的人是司马季思司马伋,这两个人的名字都是同一个“伋”字。于是刘季高就写信给谢伋时说:“您做郡守,司马伋做你副手,想必您郡州的事务均处理得如律令。”听到这件事的人,由于这句话中暗含着伋伋(急急)如律令的意思,都不由得笑的快要晕倒在地了。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9)

与陆游同时代的洪迈,在志怪笔记小说《夷坚乙志》卷第五十二事“司命真君”条:在写福州人余嗣的梦时:“辄有压禳之术,公到家日,取门上桃符,亲用利刃所碎,以净篮贮之。至夕二更,令人去家一里外,于东南方穴地三尺埋之。此人出,公即静坐,冥心咒曰:‘天皇地皇,三纲五常。急急如律令。’俟其还,乃止。”

说的是在用桃木枝避邪的同时,还要在半夜三更,在地上静坐,在心中默念急急如律令的咒语,只有这样这个咒语才是灵验的。

还有一个人是近代的龚春台,他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同盟会工人领袖,在1906年12月领导湖南萍乡“灭满兴汉”起义时,写了一篇“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该檄文结尾是:“凡我汉族,宜各尽天职,各勉尔力,以速底鞑虏之命,而赞中华民国之成功。用申大义,布告同胞,急急如律令!檄。”

急急如律令二字指的是什么(你知道急急如律令)(10)

真是只要想得到,急急如律令就能派上革命的用处。

如此看来,律令、如律令、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不但是语义的递进关系,还是一脉的相承关系,从文字游戏的角度来说,结合具体的实例句子,也是蛮有趣的。

相关阅读:

历史丨中国历史上战争最多的地方——湖南怀化

历史丨卓文君是如何对付“小三”的?

探秘三国军队的建制:何为部,何为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