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意识

  1. 意识本身的概念很复杂,书本上可归纳为三点: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此点尤为重要,可作为多选题选项设置)
  2. 无意识在这里和意识相对立,也指潜意识,指的是个体没有或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包括三种类型:无意识行为(自动化了的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3. 睡眠、做梦、白日梦都属于意识状态,只不过是异常意识。
  4. 意识具有能动性,不仅使人能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作用。

知识点二.睡眠和做梦

  1. 脑电波分四种,β波(14-30hz,高频低幅)在清新和警觉状态时出现;α波(8-13hz)在安静和休息状态时出现;θ波(4-7hz)在浅睡眠阶段出现;δ波(3hz以下,低频高幅)在深睡眠阶段出现。
  2. 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三、四个阶段被称为慢波睡眠,前四个阶段共持续60-90分钟,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
  3. 慢波睡眠阶段的时间在前半夜多于后半夜,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的慢波睡眠时间转移到REM阶段上了,导致REM阶段睡眠时间越来越长,第一次REM只有10分钟,而最后的REM可长达一小时,而第三、四阶段在黎明时会消失。
  4. 霍布森的研究认为,梦具有认知的不确定性,梦境的不协调性和不连续性,主要特点是梦境的不连续性。
  5. 如果在REM阶段叫醒睡眠者,他通常会报告自己正在做梦。
  6. 婴儿的REM时间非常长,随着年龄的增长,REM时间逐渐缩短。
  7. 深度睡眠阶段占比时间越多,睡眠质量越好。
  8. 梦游,梦呓,尿床发生在睡眠的第四阶段。
  9. 第三,四阶段被称为“慢波睡眠”。但注意,第四阶段是深度睡眠阶段。

知识点三.注意的概述

  1.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通常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
  3. 注意有三个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我们经常用stroop干扰范式来评估被试的抑制系统效能。

知识点四.注意的分类

  1.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学习时注意到窗外飞过的小鸟),影响因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活动任务;个体状态(需要,情感,直接兴趣,过去经验等)
  2.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如:看书,听课),影响因素:活动目的和任务;间接兴趣;活动的组织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意志坚定)
  3. 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熟练背诵文言文,看综艺节目),影响因素:直接兴趣;熟练程度
  4. 负启动现象(NP),返回抑制(IOR)和注意瞬脱现象都反映了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
  5. 在这里,提前做个说明,可以将注意瞬脱与反应不应期联系起来理解。
  6. 注意动摇也称注意起伏,是指注意在短时间内的起伏波动现象,在任何一个复杂的活动中都要发生的,是正常现象;请注意:和注意分散区别开来,注意分散是注意的消极品质。

知识点五.注意的生理机制

  1. 朝向反射(最低级,人和动物共有),由新异刺激物引起,需要指出的是,刺激物一旦失去新异性,或者说人熟悉了刺激物,朝向反射就不会发生了。
  2. 脑干网状结构,维持大脑的一般兴奋水平,这是注意所必需的。
  3. 边缘系统,存在大量的注意神经元,发挥着注意的选择功能,其中的前扣带回起主要作用。
  4. 大脑皮层(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其中前额叶在集中注意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额叶受损的病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

知识点六.注意的品质:

  1. 注意广度,视觉注意的广度一般为7±2个组块;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是4-6个;以黑色圆点为实验刺激材料的注意广度是8-9个。影响因素有: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的经验;个体的心理状态;活动任务的复杂性;注意策略的使用。
  2. 注意稳定性,再次强调:注意分散是注意的消极品质,注意起伏是正常现象,任何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都要发生。影响因素有: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明确性;个体的主观状态(需要,兴趣,态度,情感)
  3. 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强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4. 注意分配的条件:活动的熟练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甚至自动化的);活动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注意分配到几种动作活动上比较容易,而分配到几种智力活动上比较困难,如果两种活动是用同一感觉通道,也比较困难)

知识点七.注意的选择理论

  1. 简要说明: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理论(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始于双耳分听实验,在这里已经出现了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早期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注意的选择只存在对刺激的物理特征的分析;特瑞斯曼的衰减理论,(中期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注意的选择不仅存在对刺激的物理特征的分析,还存在对刺激的语义特征的分析多伊奇和诺尔曼的后期选择理论(也叫反应选择理论),(后期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注意的选择发生在工作记忆(或者说短时记忆)之后;约翰斯顿的多阶段选择理论。
  2. 对比: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认为信息的选择发生在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即先选择在加工;后期选择理论则认为信息的选择发生在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后,即先加工在选择。而多阶段选择理论是最万能的,它认为注意的选择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不过该理论也有它厉害的地方,它认为当刺激或任务所需要占用的认知资源较多(也就是任务复杂)的时候,我们人脑就执行先选择再加工;相反,当刺激或任务所需要占用的认知资源较少(也就是任务简单)的时候,我们人脑就执行先加工再选择。

知识点八.注意的分配理论

  1. 卡尼曼的认知资源理论注意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加工和识别的认知资源,对刺激的加工和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越多;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认知资源被完全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在认知系统中有一个机制负责认知资源的分配,我们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2. 谢夫林的双加工理论人的认知加工分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参与,是自动化进行的;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在经过大量的练习后,可以转化为自动化的加工。

本章可考的大题(简答题or论述题)

  1. 简述睡眠的各个阶段(第一、二、三、四阶段加REM)及其特点。
  2. 简述关于梦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生物学观点,认知理论)。
  3. 简述意识和注意的关系。
  4. 简述注意分类的三种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5. 简述注意的四种品质及其影响因素(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
  6. 论述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
  7. 论述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

Tips:因21考研出题方式改动较大,给22考研人一个提醒,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都不能放过,考过的题也可能重复考,所以在这里化面为点,让知识可视化。欢迎大家来公众号(psy考研人)探讨知识,一起学习,若有幸见证彼此成长,也是幸事。

心理学第四章掌握复习的方法(普通心理学第三章)(1)

致心理学考研学子:

人生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路再长,夜再黑,也得自己一个人默默走下去。

充实自我,努力沉淀,经过一年的沉淀之后,你会发现成长后的自己是那样的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