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蕨类植物是什么进化来的(深圳发现四亿年前的古老陆生植物)(1)

松叶蕨 新华网发(林楚燕摄)

新华网深圳3月7日电(魏晓航)新华网广东频道近日从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了解到,近日网友关注的南山片区一处荒地的野生物种有新发现。由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和中山大学植物学教授廖文波,及其学生共同组成的考察小队,发现迄今约四亿年前的古老陆生植物“松叶蕨”,此外,还发现另外两种野生植物,疑似“锦地罗”和“瓶尔小草”。

原始蕨类植物是什么进化来的(深圳发现四亿年前的古老陆生植物)(2)

锦地罗 新华网发(林楚燕摄)

据廖文波介绍,发现这片野生植物荒地的第一人,是深圳市某中学的老师刘蕾。刘蕾经常去南山区的一片荒地游玩,她发现那块荒地有一片少见的植物品种,经过她的初步判断,认为是茅膏菜科的“锦地罗”。近日,当她再次去到这块荒地时,发现有房地产商开始对荒地进行开发围垦。于是,刘蕾就在微信群里呼吁大家想办法保护。从3月1日开始,刘老师的众多群友(大部分是植物爱好者)纷纷转发,并积极联系能帮忙来保护这些植物的人们。

原始蕨类植物是什么进化来的(深圳发现四亿年前的古老陆生植物)(3)

瓶尔小草 新华网发(林楚燕摄)

经过网络的传播,3月2日,中山大学植物学教授廖文波闻讯赶往当地进行考察。直至3月4日,已确认身份的,是2株古老陆生植物“松叶蕨”。另有疑似的两种植物是,锦地罗 Drosera burmanni Vahl和“瓶尔小草”。

科普知识:

原始蕨类植物是什么进化来的(深圳发现四亿年前的古老陆生植物)(4)

【松叶蕨】

松叶蕨科,松叶蕨属。又称松叶兰。为附生在树干或岩石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匍匐的地下茎,呈2叉分枝,仅有毛状吸收构造和假根; 地上茎直立或下垂,高15—80厘米,绿色,下部粗约2—3毫米,向上部多回2叉分枝,小枝三棱形;叶退化,极小;孢子叶阔卵圆形,二叉,孢子囊球形,蒴果状,生于叶腋,三囊纵裂,孢子同形。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苏、浙江;亚热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附生在海拔200—2000米的原生林内。分株繁殖。常见栽培于热带地区荫棚下及温带地区的温室内。性喜温暖、潮湿及半阴的环境。用苔藓、蕨根和树皮块等物栽植于多孔花盆或木筏上。冬季在温室内栽培可稍干,但仍需较高的空气湿度;越冬温度不低于15℃。松叶蕨枝条细长。全株供药用。为古代孑遗种。

原始蕨类植物是什么进化来的(深圳发现四亿年前的古老陆生植物)(5)

【锦地罗】

(Drosera burmanni)属是茅膏菜科 Droseraceae,草本,茎短,不具球茎。叶莲座状密集,楔形或倒卵状匙形,长0.6-1.5厘米,基部渐狭,近无柄或具短柄,绿色或变红色至紫红色,叶缘头状粘腺毛长而粗,常紫红色,叶面腺毛较细短,叶背被柔毛或无毛;托叶膜质,长约4毫米,基部与叶柄合生,上部分离,5-7深裂或2-3深裂而每裂片再作1-3裂。花序花葶状,1-3条,具花2-19朵,长6-22厘米,无毛或具白色腺点,红色或紫红色;苞片被短腺毛,3或5裂,戟形,居中1裂特长,线形,两边裂片短小,钻形或三角形;花柄长1-7毫米,被腺毛或无毛;花萼钟形,5裂几达基部,浅绿色、红色或紫红色,背面被短腺毛和白腺点,宿萼腹面密具黑点或无点;花瓣5,倒卵形,长约4毫米,白色或变浅红色至紫红色;雄蕊5;子房近球形,无毛,侧膜胎座5,稀6,花柱5,稀6,内卷,顶部齿裂。蒴果,果爿5,稀6;种子多数,棕黑色,具规则脉纹。花果期全年。

原始蕨类植物是什么进化来的(深圳发现四亿年前的古老陆生植物)(6)

【瓶尔小草】

属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拉丁文Ophioglossum vulgatum L.),是一种古老的蕨类植物,也是孑遗种,为起源最为古老的陆生维管植物之一,目前已被列入新版的是《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其主要特征是:根茎短而直立,具一簇肉质粗根,横走,生出新植株。叶常单生,总叶柄长6-9厘米,深埋土中,下半部灰白色,较粗大;不育叶卵状长圆形或窄卵形,长4-6厘米,宽1.5-2.4厘米,圆钝头或尖头,基部骤窄稍下延,无柄,微肉质或草质,全缘,网状叶脉明显。孢子叶长9-18厘或更长,自不育叶基部生出,孢子囊穗长2.5-3.5厘米,宽约2毫米,渐尖头,高出不育叶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