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俗称花叶虫、小臭虫等,在我国除海南、西藏外的各省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地区为害较重,可为害桃树、杏树、李树、樱桃、苹果、梨树、枣树、葡萄、核桃、板栗等多种果树。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幼嫩组织,如新梢、嫩叶、幼果等。嫩叶受害,形成褐色坏死斑点,随叶片生长,逐渐发展成不规则孔洞,导致叶片支离破碎,严重时受害叶片扭曲、皱缩、畸形。近成熟叶片受害,形成淡灰绿色斑点,影响叶片光合功能。幼果受害,造成果皮下产生坏死斑点,随果实膨大,刺吸点处逐渐凹陷,形成直径0.5~2.0毫米的木栓化凹陷斑;果实上受害斑点多时表现畸形,品质显著降低。

果树上盲蝽蟓防治方法(果树绿盲蝽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1)

果树上盲蝽蟓防治方法(果树绿盲蝽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2)

果树上盲蝽蟓防治方法(果树绿盲蝽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3)

果树上盲蝽蟓防治方法(果树绿盲蝽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4)

果树上盲蝽蟓防治方法(果树绿盲蝽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5)

果树上盲蝽蟓防治方法(果树绿盲蝽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6)

果树上盲蝽蟓防治方法(果树绿盲蝽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7)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5毫米,宽约2.5毫米,长卵圆形,全体绿色,头宽短,复眼黑褐色、突出;前胸背板深绿色,密布刻点;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具浅横皱;前翅革片绿色,革片端部与楔片相接处略呈灰褐色,楔片绿色,膜区暗褐色。卵黄绿色,长口袋形,长约1毫米,卵盖黄白色,中央凹陷,两端稍微突起。若虫共5龄,体形与成虫相似,全体鲜绿色,3龄开始出现明显的翅芽。

果树上盲蝽蟓防治方法(果树绿盲蝽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8)

果树上盲蝽蟓防治方法(果树绿盲蝽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9)

发生规律

绿盲蝽在北方果区1年发生4~5代,主要以卵在桃树、樱桃、李树、枣树、苹果树的皮缝、芽眼间、枯枝断面及其他植物断面的髓部、杂草或浅层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是越冬卵孵化盛期,初孵若虫集中为害花器、嫩芽和幼叶。5月上中旬达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也是集中为害幼果时期。成虫寿命长,产卵期持续1个月左右。第1代发生较整齐,以后世代重叠严重。成虫、若虫均比较活泼,爬行迅速,具很强的趋嫩性,成虫善飞翔。成虫、若虫多数白天潜伏在树下草丛中或根蘖苗上,清晨和傍晚上树为害芽、嫩梢或幼果。绿盲蝽主要为害幼嫩组织,早春展叶期和小幼果期为害最重,当嫩梢停止生长叶片老化后很少为害,而转移到周围其他寄主植物上为害。秋天,部分末代成虫又陆续迁回果园,产卵越冬。

防控技术

1.搞好果园卫生 果树萌芽前,彻底清除果园内及周边的杂草,消灭绿盲蝽的部分越冬场所,减少越冬虫源。

2.黏杀若虫 发芽前在树干上涂抹黏虫胶环,阻止并黏杀上树为害的绿盲蝽若虫。

3.及时喷药防控 开花前、后是喷药防控绿盲蝽为害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落花后的小幼果期。害虫发生严重果园,开花前喷药1次,落花后喷药1~2次,间隔期7~10天。效果较好的药剂有: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000~5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50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6000~8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000~4000倍液、33%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000~4000倍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