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联学生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联学生会组织)(1)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积极响应、深入学习、强化引领、聚焦服务,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同学的活动。广大青年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思想、汲取力量、收获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开展组织化学习,在理论学习中争当排头兵

各地坚持以组织化学习为基本形式,根据全团部署,在五四青年节前后分别围绕重点主题开展专题学习教育,在学联学生会组织中持续掀起学习热潮。

全国学联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召开等关键节点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信号,各省级学联、部分海外学联均组织开展“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史”学习。吉林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开展线上专题培训班、集中交流研讨等学习482场次,实现全省学联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全覆盖。

辽宁、山东、江西、重庆、江苏等地学联邀请专家学者为学联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主题授课。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学校学生会联合举办“青春向党,奋斗有我”2022交大青年论坛,青年学子会聚云端,共同学习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先后通过考察、回信、讲话等形式寄语青年,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会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会、延安大学学生会等延河九校学生会共同举办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延河九校联学活动,围绕“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开展分享交流。

南京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矢志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

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深入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领袖嘱托和期望,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先锋分子。

与此同时,全国学联上线2022年春季学期高校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测试系统,融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史等主题,全国高校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广泛参与培训测试,检验学习成效。

拓展多样化载体,在思想引领中汇聚青春梦

为把党的声音讲清讲好讲响亮,上海市学联开展“百团讲百年”理论宣讲活动,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开发《永远跟党走——党领导的中国青年运动史》等精品课件,指导全市155家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线上宣讲,截至6月10日,累计开展宣讲199场,覆盖校内外学生23万人次。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会党支部从青运史宣讲、红色主题宣传、讲好革命故事入手,深入同学中间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0余次。

河北省学联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联合河北高校开展《青春》主题快闪拍摄活动,展现青年学子的昂扬状态和积极风貌。黑龙江大学学生会录制原创诗朗诵《用青春守护中华》,网络平台总浏览量超万人次。福州大学研究生会打造“福大青年说”网上主题团课,累计浏览量超5万人次。

在四川,“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我的青春故事征集活动,共收到学生优秀作品700余篇,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学生、扶贫记者瞿冰写道:“即使环境恶劣,但孩子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人感动、振奋。我们能做的,除了带给他们物质上的补充,更多的是通过我们的镜头和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山深处的教育现状,用我们的温暖与爱让大山深处的梦想启航!”

四川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学校学生会开展演讲朗诵、红色观影、读书月等活动,引导同学们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初心使命,勇担时代责任。

“我为同学做实事”,在服务同学中争做贴心人

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不断深化“我为同学做实事”实践活动,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全心全意服务同学的源源动力,切实帮助同学解决学业、就业、身心健康、社会融入等问题。

广东省学联开展“我为同学做实事”精品服务项目评选,吸引各地市学联、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中学学生会943个服务项目参评,累计服务同学超过313万人次。北京市学联针对青年学生的现实诉求,特别是与新冠肺炎疫情下就业相关的实际需求,进行7轮系统访谈,为相关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浙江省学联动员全省高校学生会组织,为急需骨髓移植手术的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发布求助推送,及时解决了学生的用血难题。新疆工程学院学生会围绕同学们的学习困难问题,依托“工院好青年”微信和直播平台,搭建朋辈学习载体,为同学答疑解惑。天津理工大学学生会面向全校应届毕业生开展“青春定格 我帮你拍”毕业季证件照免费拍摄活动,助力毕业生求职。

面对疫情,苏州大学学生会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发布“同心同行,共盼春来”倡议书,号召全校青年学生为战“疫”出力。青岛黄海学院学生会举办“小黄锋”志愿公益嘉年华,线下展示“心语无声”关爱残障儿童项目、“逐梦蔚蓝”蓝丝带净滩项目等10个公益项目,引导青年学生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暨南大学研究生会关注港澳台侨学生发展需求,聚焦“思想引领、就业支撑、实践蓄力、文化赋能”四维矩阵,搭建起素质交流和同向融合的平台,着力探索港澳台侨学子大湾区筑梦新模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