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花开了吗》之一<<
文/澄海先生
对安祥禅弟子的期许, 耕云老师在《发掘真我,主宰心国》中有特别的叮咛:经上所说的菩萨境界,永远都是清清明明、空空朗朗的,只有这个才是真正自受用的境界。但是,这个还不够,要做一个从容中道、潇洒自在、无碍解脱的禅者,就要有能力和方便去帮助别人。
我们不能只是独自享受清风的小乘人物,必须学习菩萨出世度人的行谊。度人必须有方法,有具体可行而且可以随宜变动的方便,不能故步自封。
尤其社会变迁很大,不但人心陷溺于物欲,生活于物流之中浮沉,而且因为人类失去了愿景,失去了公平正义的愿景,失去共同扶持、共存共荣的心怀,终于让人类心灵逐渐枯竭,精神逐渐空虚。
菩萨道不仅是传法度众或参与社会慈善事业而已,应该从制度面扩及社会更生,这些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世智。
真正的禅者是合乎时代、潮流而日新又新的,也就是说他不受任何的限制和拘束。他有他自己的语言,不必拾古人的牙慧;他有一套自己的创新,不一定沿用过去的方法。……没有突破的人很难表达出法的真精神的。……如果没救人的方便,就不要与别人讲道理,给人制造理障,堵塞别人的悟门,不但没有功德,而且是有罪过的。(同前文)
所有的方法,总要汇归于一个定点:“人类的可悲,在于人类否定、埋没了自己,放弃了自己,作贱了自己,不尊重自己,才会有种种的宗教的信仰崇拜。”(《禅的认知与修学》)
禅宗是超宗教的,因为禅不是什么,只是自己,真正的自己。因此,在学习或传达的阶段,应该牢牢记住 耕云老师的警示:
我们信佛,不要依赖佛,一起依赖的心理,就是在否定自己。……大宇宙中有一个最普遍的法则就是“因果”,也就是形式逻辑学上所讲的“自然齐一律”。……最高尚的行为,便是净化自己。仰仗着神佛的真理之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绝不是祈求和依赖。……不要靠他力,靠他力是否定自己,要见性成佛,岂可不经千磨百炼?”(《发掘真理,主宰心国》)
我们日常生活是心猿意马的,永远不能获得统一、和谐的心灵状态。我们要“穷理澈源,识心达本”:
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致虚极,守静笃”,第二句话是“守本真心”。……有一天,在禅定中得到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是“以子之心,觉子之觉;以子之觉,觉子之心。觉者是心,是心自觉;觉心不二,允称正觉”。……我觉故我在,就是守本真心……真实的是原本的,守原本的本心,就是守真如。”(《安祥之美》)
“守本真心”才是真正的开悟,没有什么境界,宇宙未形成之前还有什么境界?境界是意识的产物,不是自己意识作祟,就是别人在你的意识上添加的。
所谓之悟就是穷理澈源、识心达本,也就是说:“当下一切问题、一切问号统统消失、统统不见了;一切烦恼、一切业障统统瓦解、冰消了,而当时自己生命所唯一拥有的只有两个字:安祥”。(《安祥之美》)
有了真悟,才能将心维持在统一、和谐的状态,才能“不思而中,不虑而得,不谋而成”,在圆明的心灵中放光发热,即《中庸》所讲的“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 耕云老师强调:
只要用心如镜,保持本心的一尘不染,就能时时拥有心的喜悦和安祥,就能保持生命力的通畅,就能度一切苦厄,产生光明、祥和的辐射,使周遭的环境也呈现安乐和祥和。(《真我与禅定》)
获得了这种无上安祥的心态,反观量子力学及粒子物理,便产生无比的亲切感,也就能应用现代科学支持安祥禅的真实不虚。
过去科学与哲学、宗教一直处于对立状态,把宗教归类为信仰或迷信,安祥禅在实证的基础上弥缝了这个缺口。因此,禅者不能食古不化、孤芳自赏,应该将安祥禅与现代物理、认知心理学、生物化学等等结合,将众流汇归于生命的圆觉大海,指引人类不断地升华与净化。
修行不碍治生产业,因为职业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具体贡献,职场中产生的智慧、人际关系、心灵的激荡等等,如果能够通过安祥心态引导,不但事半功倍,也是报答众生恩的手段,职场就是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