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茶饼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十大传统名饼”、“江西四大糕点之一”,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其色泽金黄,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由于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其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久食易涩,已成为旅游市场中最佳食品之一。


历史文化

唐诗人韦应物谪居浔阳楼诗时曾写出“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的名句,在此地韦应物也与浔阳楼的九江茶饼结下不解之缘。相传韦应物一日与友会于浔阳楼之上,·是时也,夕阳西下,微风习习,但见长江波光粼粼,渔舟归棹,庐山依稀可辨,更兼《春江花月夜》音韵绕梁,诗人好不惬意,喻侍者曰:”煮一壶上等云雾茶,备些许特色点心“。须臾,侍者端来香茶一壶,小饼一碟。诗人但见小饼状若围棋,取一个轻砸一口,便觉皮脆馅酥,食完齿颊留香,忙问侍者:”此饼味甚佳,唤作何名?“侍者答道:”此饼为浔阳楼一位卢姓糕点师傅专做之点心,暂无名号。“韦应物哈哈大笑,道:”此饼即为佐茶之饼,就唤做“九江茶饼”,何如?!"在场诸人同声道好。自此“浔阳楼茶饼”便名声大噪,成为“浔阳楼四宝之一”,传遍九江大街小巷,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休闲茶点,诗人韦应物也因此被后世的茶饼匠人奉为茶饼始祖。

古代 茶饼(唐代的九江茶饼)(1)

相传韦应物一日与友会于浔阳楼之上,是时也,夕阳西下,微风习习,但见长江波光粼粼,渔舟归棹,庐山依稀可辨,更兼《春江花月夜》音韵绕梁,诗人好不惬意。

古代 茶饼(唐代的九江茶饼)(2)

时至如今,说到茶饼,许多爱茶喜茶的人,就会想到制成饼状的茶叶,可我要说的九江的茶饼。却是当地特有的一种伴茶点心。九江茶饼是要配茶吃的,如沏的庐山云雾,当然要配“云雾”馅的茶饼,小姑娘们喜欢喝茉莉花茶,那就可以吃“茉莉花”味道的茶饼……茶与茶饼相得益彰,增色添香。我曾经问一个茶友幸福是什么,他笑着说:“幸福,就是茶后吃一个茶饼,或吃完茶饼,喝上一口茶。单喝茶,再好的茶,总觉得有些寡淡。茶后吃一个茶饼,或吃饼时喝上一口茶。 九江茶饼是江西四大糕点之一,采用传统配方;它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黑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制而成。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其色泽金黄,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由于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其营养丰富,易消化,老少皆宜,久食易色,已成为旅游市场中最佳食品之一,浔阳楼茶等品牌的茶饼生产优秀企业。1934年一个夏日的夜晚, 庐山的牯岭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戒备森严的美庐别墅灯火通明,高朋满座,蒋介石夫妇在此招待参加庐山植物园落成仪式的军政要员和各界名流。摆在客人面的没有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久誉盛名的庐山云雾茶和九江茶饼。宴会过后蒋先生对宋美龄别出心裁的待客方式和内容十分满意。因为在当年的2月19日,蒋介石在江西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他主张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标准,以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改造社会、复兴国家”。这场喝茶吃饼的的宴会正是新生活运动的具体实践。

古代 茶饼(唐代的九江茶饼)(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