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杠杆”变成了一个贬义词,阿基米德变成了一个“投机分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西安杠杆公司?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西安杠杆公司(西安翻身靠杠杆)

西安杠杆公司

现在,“杠杆”变成了一个贬义词,阿基米德变成了一个“投机分子”。

但事实上,每一个城市发展都要借助杠杆,有些杠杆是有形的,有些杠杆是无形的,例如,如果我们将“赛事经济”或者“会议经济”视为杠杆,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事情很有意思。

2008年的北京借助奥运会,实现基建大规模升级,与世界同步;2016年杭州借助G20峰会,也是基建大规模提升;2017年厦门举办金砖峰会,承办金砖国家第九次会晤,城市面貌大换血;2021年西安举办“十四运”,也实现了从内到外的基建升级.....

目前,国家十四运完美落幕,西安处于一个空档期,很多人都在疑惑,在大规模招商(2017-2018年)、全运利好(2020-2021年)刺激之后,西安还会迎来什么利好?

其实,在这个时候,西安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新杠杆,一个能够驱动西安发展的新方案!

目前摆在西安面前,发展最为紧迫的一点是什么?此时此刻,已经不是医疗教育的短缺,也不是新区开发的扩张,而是一个数据!

2021年前三季度,23个万亿GDP城市中,除武汉属于特殊例子之外,增速最快的城市就是佛山(11.4%),增速最低的是西安(5.7%)。

2020年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高达4.5%,是23个城市中增速最高的城市,算是涨幅到位。2021年国家“十四运”的召开,使得全市投资红利减弱,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了5.6%,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了11.5%。此外,全运会召开期间部分企业停工,也拉低了西安的经济增速。

所以,摆在西安面前的需求其实很明显,就是拉高工业投资额!工业投资,一直是西安与成都、重庆、郑州之间最大的“鸿沟”,在西安经历招商大军、全运大军之后,西安迫切需要一个工业大军,补足西安短板,拉动西安投资。

举一个例子,西安与郑州相比,主要数据差距之一就在工业增加值总量,虽然两市的GDP相差不大(2020年郑州12003亿元,2020年西安10020.39亿元),但工业主导产业滞后(2020年郑州4759.5亿元,2020年西安3328.27亿元),已经成为制约西安发展的绊脚石。

如今,随着西安占据丝路经济带核心位置,无论是国内经济变动,或者北方局面优化,都与西安息息相关,其中,两个利好已经到来!

究竟是哪两个利好政策,引发了我们的关注?一个是“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另外一个是新成立的北交所酝酿机遇

其一,2021年11月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的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0%左右,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0万辆左右,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同时提出,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这意味着西安是我国首个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的大城市。

公开数据显示,西安拥有规模以上汽车生产企业86家,汽车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有陕汽、比亚迪、法士特3家。对此,《意见》也鼓励陕汽、比亚迪、法士特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其二,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这是中国内地第三家、全国第五家证交所,相比于其他交易所偏重于央企&科创板(上交所)、龙头企业&科创板(深交所)、互联网&内地房企(港交所)、台湾企业(台交所),北交所更偏重于“专精特新”。通俗一点来说,国家优先把“发财机会”让出,北交所更偏重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办者。

根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梳理出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新区域版图,陕西仅有112家“小巨人”,但“小巨人”企业数量TOP20城市之中,西安却位列TOP7,数量达到74家,位列长沙、广州、郑州、合肥、大量、杭州前面。

前者想要全面落地,就必须要求西安围绕新能源汽车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不仅要有技术应用的研发,还要有比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后者则满足了西安科创型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望,有利于技术转化。

应该说,新能源汽车和科创型企业的风口已经被打开,下一步就要看西安,是否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实现高端产业链的布局!

但一些杞人忧天的朋友们就要问了,不管是科创“小巨人”,还是要搞“新能源之都”,西安有这些底蕴吗?这一点西安还真的可以全部满足。

其一,科技研发人才密度足够:西安科研院所、人才密度全国第一(来源:西安发布)、国防科技实力排名全国第二(来源:中国社科院)、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位(来源:陕西省统计局),也是西部唯一的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城市。

其二,陕西电力产能名列前茅:2020年主要城市用电量排行,西安排名全国TOP35,仅有415.02亿千万时,远低于青岛、长沙、济南等,但陕西发电量却位于全国TOP15,达到2379亿千万时,发电量远远超过用电量,成为向周边省市供电的主力。

通俗一点来说,西安是个典型的研发型城市,虽然制造业衔接不上,但研发能力排在前列,每年的科技合同额都很高。此外,陕西还是一个电力大省,每年大量电力输出,西安根本用不完。

那有人就要问了,这两点在西安城市规划之中,有没有依据?当然,这个必须有,秦创原是要干什么?其实,就是搞科创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增密;西安搞“全面电动化”,究竟是为什么?就是刺激西安车企加大投入、快速布局。

如果这两个“杠杆”全部紧抓,下一个五年的“产业核芯”在哪里?一个是秦创原总窗口-沣西新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另外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布局“西南(高新三期)-东北(泾渭新城)”。

那这些“杠杆”拉升板块腾飞,其他新开发区有没有机会参与?一台新能源汽车成百上千的零部件,从融资、设计、制造、运输,每一个板块都是机遇!

(文章于2021年11月30日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