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有读者和拾星船说起自己最近在学习佛法,正在俯读《坛经》。

船长有感而发,遂作此文。

1、学佛之路

佛教传到中国后,经过数百年发展,形成诸多宗派,一般有十三宗、汉传八宗之分。

宗派不同,学佛之路各不相同,甚至对佛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学佛理财(学佛之路与投资之路的异同)(1)

如何成佛?

问玄奘开创的法相宗的法师,他的回答可能是: 真唯识量。

禅宗法师,他的回答可能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天台宗法师,他的回答可能是: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

华严宗法师,他的回答可能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净土宗法师,他的回答可能是:多做善事,常念“阿弥陀佛”。

……

就连禅宗中也有“渐悟”、“顿悟”之别,如《六祖坛经》中所记神秀法师的诗偈: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法师的诗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首诗偈,世人都认为是六祖慧能法师的高妙,与神秀法师诗偈判若云泥。

但世人却忽视了六祖慧能法师是佛缘天造,他虽大字不识,却能在听五祖弘忍法师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而普通人资质平凡,即便读百遍《金刚经》,未必有所得,就想照猫画虎,学慧能法师的顿悟妙门,可乎?

根据自身条件,学习神秀法师的渐悟之门,才是大多数普通学佛之人的坦途。

2、投资之路

而投资也是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任重道远。

学佛理财(学佛之路与投资之路的异同)(2)

你问沃伦·巴菲特投资之道,他可能会说:和股票背后的公司的CEO做朋友。

你心里会自嘲:上市公司的CEO会理我吗?

问查理·芒格投资之道,他可能会说:读一千本书后,就没必要问这个问题了。

你会扪心自问:自离开学校后,自己剩余一生能读一百本书吗?

问彼得·林奇投资之道,他可能会说:我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中,买卖过15000只股票,所以获得了27倍的收益。

你会惊掉下巴:啊!平均一年买卖1000多只股票,这跟巴菲特十年持一只股票的思路完全相反啊!

问拾星船投资之道,他会说:读完【拾星船】所有的文章,并关注、点赞、推广一下。

你终于会开心:还是这个简单,我做得到!

:)

#3月财经新势力#

#全职炒股能养家糊口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