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王伟 曾昊溟

高考结束,宁波镇海中学的高三毕业生王尧琴同学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更令人感动的,是王同学的父母也和女儿一样成为了志愿者。

王尧琴的爸爸妈妈说,这是他们共同送给女儿的成人礼。

杭州大学捐献器官,镇海中学这位高三毕业生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1)

昨天(6月15日)下午,宁波市镇海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王尧琴家,给一家三口讲解了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申请的相关情况。王尧琴和父母当场填写了申请书,他们的志愿内容包括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和角膜捐献。

为什么想当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王尧琴说,这是一个一点一滴累积、慢慢确定的过程。

“小时候,我喜欢看一些推理类的书籍,包括刑侦类的,里面就有刑警进队默认签署遗体捐献的内容,这让我知道了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情,就算人不在了,依然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后来,我在生物书中学到人体器官的内容,也有关于器官捐献的说明,偶尔在新闻中也会看到,慢慢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更多了。”

高一进入镇海中学,她记得有一次在校史馆,看到专门有一块内容介绍学长学姐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故事。

“我当时很惊讶,原来身边就有人这样做了。后来,我找妈妈帮我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到了高二,王尧琴正式向父母表达了自己想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想法,并想将此作为送给自己的成人礼。

王尧琴本以为爸妈会很难接受,令她意外的是,爸爸妈妈不但没有阻止她,反而说要和她一起成为志愿者。

王爸爸说,女儿从小到大,在小事上会跟妈妈说,大事上则多找他商量,不管大事小事,他们总是在给出参考意见后,让女儿自己做最终决定,并对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或许是这样的家庭氛围,王同学养成了乐观开朗、敢想敢做的性格。

杭州大学捐献器官,镇海中学这位高三毕业生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2)

“其实她爸爸以前也经常献血,当女儿一开始表现出想了解这方面信息时,我们俩查了一些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方面的资料,也心中有数,所以女儿正式提出想法时,我们并没有很惊讶,决定陪着她一起成为志愿者。”王妈妈说。

从高二到高三,一家人咨询了红十字会,查阅资料,做好了准备。因为王尧琴的18岁生日在5月份,一家人商量后,最终决定等高考之后做这件事。

在6月14日世界献血日,王同学和同学杨茜、张乐懿刚去献过血。杨茜在此前已经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几个人还拉了一个小群,相互科普一些知识,遇到有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加进来。

高考结束之后,王尧琴参加了三位一体考试,之前,她也参加过强基考试。她说,希望今后能往生物工程方向发展。

镇海中学教务处曾昊溟老师告诉记者,王尧琴同学高一参加过科技新苗活动,平时喜欢画画,会做手工,曾和同学一起在校园里办了一场火漆画展,高考之后向学校图书馆捐了不少书,是一个乐观开朗又很温暖的人。

曾老师说,自从2019年高三毕业生韩新叶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后,这几年,每一年都有学生或者老师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这也是镇海中学多年来坚持“三元色”教育,坚持“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奉献社会”红色底色教育的结果。

“王同学一家三口共同成为志愿者,这非常难得,也特别温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