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位老教师曾经感叹: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靠智商就能搞定的事情。

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长期懒散、没有毅力和好的学习习惯。

事实上,没有真正的笨孩子,只有被「懒惰」拖垮的孩子。

深以为然。

在我们身边,多少孩子看起来聪明伶俐,可成绩就是一塌糊涂。

多少孩子平时看起来很努力,可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

人懒惰就会变笨,千万别放任孩子「积懒成笨」!

小学生考试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班主任强调平时都会(1)

教育隐藏的真相

就是孩子越懒越笨

某次单元测验后,我针对几道容易做错的题目进行讲解。

课室后方,几个学生正在窃窃私语,影响了其他同学。

我把他们叫了起来,让他们讲讲这道题怎么做。

一个回答,老师我不会,这题我也做错了。

另一个反问,老师,我那么笨,怎么可能会做?

几个人目光炯炯地盯着我,仿佛我脸上有正确答案。

我都气笑了。

明明我上一分钟才讲过的题,他们就跟没听到似的,说不会就不会。

这哪里是笨呢,分明是懒得思考,懒得用心,懒得学习

这种懒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行为上”的懒——

学习不爱动笔;作业能不做就不做;做什么都拖拖拉拉;在家里不看书学习;沉迷手机电脑游戏……

一个是“思维上”的懒——

学习不爱动脑;上课机械地记笔记;作业照着书上的抄;遇到不会的就跳过;不做难题或拓展题……

有人说,人脑就像一台机器,用得越多越顺手。

但懒惰让人舒适,舒适让人停止思考,停止思考就会变笨。

懒惰的危害,真的不容小觑。

①影响成绩,孩子学什么都学不好;

②影响大脑,思想懒惰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③影响专注力,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

一位老教师表示:

“如果孩子懒得太久,以至于不愿意再主动付出任何努力来改变自己,那就相当于自毁前途。”

小学生考试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班主任强调平时都会(2)

孩子“伪勤奋”

比“真懒惰”更可怕

中国有句老话:勤能补拙。

很多孩子不算聪明,于是在学习上特别用功,希望靠努力弥补差距。

但问题是,没有效率、不够专注的“勤”,往往成了无用功。

一位妈妈跟我讲了她和她女儿的苦恼。

她女儿每天早上6点起床背课文,晚上学到深夜1点才休息。

上课时老师讲课她记笔记,课本上写满标注,笔记本也做得漂漂亮亮的。

还买了很多习题册,课间的时候做,回家之后继续做。

可每回考试,女儿的成绩始终徘徊在中等水平,怎么都提高不了。

我直接点出了她女儿的问题——「伪勤奋」

①打疲劳战,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②只记笔记,错过老师讲的重点;

③刷题再多,不去思考等于白做……

很多孩子勤奋的背后,掩盖着懒惰的本质。

表面上看似用功,实则只是一味盲从老师,盲目学习。

没有主动思考,不去反思总结,导致学得不明白,学得不透彻。

时间久了,孩子的努力换不来想要的结果,就会大受打击,一蹶不振。

李玫瑾教授曾说:“小学成绩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读小学时经常考高分的孩子,一上了初中成绩就掉下来。

只因为初中的知识变难了,对孩子的要求也更高了。

孩子“伪勤奋”或许能取得一时的好成绩,但早已为今后的学习埋下隐患。

小学生考试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班主任强调平时都会(3)

家长一味纵容

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

教育学家说:“懒惰是孩子的天性。”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懒惰、不上进、不自律,

说到底,还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助长了孩子的这种天性。

比如,过度陪读。

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总是催促他学习,盯着他背书,甚至把题目“掰开了,揉碎了”教他做。

但是,孩子非但没有变得自觉,反而越来越懒散,更加依赖父母。

你不催,他就不写作业;

你不给他检查,他的作业就错漏百出;

你不指导他做题,他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做……

习惯了事事靠父母的孩子,又怎么懂得独立解决问题呢?

还有一些父母,对孩子过于“宽容”。

不想写作业?没关系,开心就好;

懒得去复习?没关系,快乐就好;

考试考砸了?没关系,尽力就好……

父母对孩子没有要求,孩子对自己也就没有要求。

在父母的纵容下,孩子的懒惰已经生根发芽,再想去改就难了。

陶行知先生曾说: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

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

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

不能包办取代孩子的成长,也不能放纵任由孩子学坏。

要想培养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请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

小学生考试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班主任强调平时都会(4)

小学成绩不是重点

关键还是要培养习惯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为防止孩子误入“积懒成笨”的陷阱,父母必须给孩子养成好习惯,打好学习基础。

1.每天有效学习的习惯

引到孩子上课前预习,听课后复习,复习后再做作业,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

这些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让孩子从小学会学习。

2.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督促孩子写作业时,不频繁翻书查阅,不用手机查答案,更不能随便应付。

作业是用来检测孩子学习效果的,记得提醒孩子,做完作业后要检查,然后自己订正。

3.学习保持专注的习惯

家长不要干扰学习中的孩子,也不要制造多余噪音,让孩子专注投入到学习中。

注意,专注力越高的孩子,越能够积极动脑思考,独立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4.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5.大量读课外书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让孩子每天阅读一小时,广泛阅读,深入感悟,孩子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就能不断提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打败“积懒成笨”。

父母一定要正确教育、加强督促、适当引导,尽己所能,帮助孩子成才。

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