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正成为奉贤区的新名片。奉贤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果可以概括为“三个新”:新环境、新发展、新生态。

10月13日晚,第十九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数字新时代 教育大未来”上海教育大直播走进奉贤区。

奉贤区副区长张娣芳、奉贤区教育局副局长万国良、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校长陈兰、奉贤区汇贤中学八年级(5)班学生陈钰琦、奉贤区教院附小四年级(7)班学生周子萱家长周晓阳做客直播间,与主持人一起畅谈数字化给奉贤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上海奉贤教育资源(新环境新发展新生态)(1)

数字化转型“三新”

直播中,奉贤区副区长张娣芳表示,奉贤区以数字化创设教育融合新环境,立足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2022)》,深化“教育 互联网”探索,做好顶层设计,以“发掘学生潜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成就学生价值”为基本目标。近三年区级财政投入5104.7多万元开展教育数字化建设,涌现出一大批信息化应用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

上海奉贤教育资源(新环境新发展新生态)(2)

同时,奉贤以数字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新发展。

进入“十四五”,奉贤区开始实施促进学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的“品牌”计划。“品牌”计划中还专设了“数字化创新组”,有明德外国语小学“五慧”未来学校、曙光中学精准教学等19个项目,在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德育模式创新、科创活动、跨学科综合(STEM)等项目组中与数字化支撑有关的项目超过90个。

另外,奉贤以数字化构建教育治理新生态。

作为上海市首批申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六个区之一,奉贤通过教育大数据,实现教育资源的区域、城乡、校际均衡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

运用奉贤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每年对全区小学三年级及以上5.1万多名学生进行“七彩成长”满意度调研,对全区8千多名教师进行“乐业育人”满意度调研,对全区近9万名学生家长进行教育满意度调研,形成服务民生新格局,助力教育治理新常态。

调研发现,在奉贤,近三年学生对学校、教师对学校、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都超9.2分(满分为10分)。在满意度调研基础上,奉贤区在全市率先建设“数字家长学校”。

数字家长学校让家长更懂教育

奉贤区教育局副局长万国良介绍了区域特色“数字家长学校”,该平台为家长提供从幼儿园小班到高三年级全学段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只要绑定了孩子的信息即可学习对应的课程内容。

上海奉贤教育资源(新环境新发展新生态)(3)

在课程设置上,按学段分为“家长必修、家教专题、学习型家庭”等专题,以短视频形式呈现家庭教育的各类内容。在答疑解惑上,与现有家庭教育和心理咨询热线等资源联动,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个性化专业指导与帮助。

在积分激励上,设立“基础性学分”和“发展性学分”,并按分值授予相应的家庭教育学力证书,高积分高段位可优先享受区域提供的公益课程等学习福利,并作为选树“贤城好家长”“区最美家庭”重要依据。在平台建设上,聘请重视教育、懂教育的家长代表担任数字家长学校专家团成员。

“七彩大拇指”突破评价时空

奉贤明德外国语小学校长陈兰介绍了学校的数字化展馆“小画家长廊”,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上传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小画家长廊”有班级、年级和学校线上画展,它延伸了评价的时间,拓宽了评价的空间,也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上海奉贤教育资源(新环境新发展新生态)(4)

学校借助VR、AR、MR等,获取了大量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数字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统整,“七彩大拇指”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应运而生。平台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标准,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四大模块,七种颜色七个维度,使评价更立体。

奉贤孩子谈“减负”感受

奉贤区汇贤中学八(5)班的陈钰琦同学说,最近两年,她真真切切感受到“减负”实效:“以前的数学作业整理起来费时费力,尤其是随着年级的上升,经常会遇到复杂的几何图形或大段的文字。自从学校使用数字化助手后,感觉非常方便。每份作业在老师的批改后经过扫描,做错的就自动进入错题库,只需要拿着一张专属二维码,就可以便捷地整理、分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上海奉贤教育资源(新环境新发展新生态)(5)

节省下的课余时间,陈钰琦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参加课外活动。日常体育锻炼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再结合体育课成绩、自身发展需求和成长特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体育素养数字画像。

奉贤家长谈孩子成长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四(7)班学生家长周晓阳是校家委成员,他发现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学校有个3余亩地的“开心农场”及智能植物园,班班有一块责任田。通过模块种植、环境监控、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防治等5个子主题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劳动,养料传感器、光照监测仪、自动浇花器等设备让传统劳动融入现代科技元素。

上海奉贤教育资源(新环境新发展新生态)(6)

同时,学校采用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既关注学生的行规、学业,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和个性特长,对采集到的每个孩子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生成分析报告和成长图谱。

直播中,万国良表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奉贤区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细,实现由“双减”到“双增”转变。

一是“减”学生作业负担,“增”学校教育质效。运用数据建立区本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机制,以全面性、过程性、增值性评价引导学校科学发展、品质提升。

二是“减”学生培训负担,“增”教育力量资源。试点引进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统筹用好百个“贤文化·新成长”校外教育基地、街镇社区教育资源、高校实训中心和科普平台、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场景等,丰富学生的课后研学实践。

未来:硬件与软件,教与育

未来奉贤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蓝图会是什么样?

张娣芳副区长在直播中透露,将从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方面着手,打造奉贤教育的数字化时代。

在硬件资源方面,聚焦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试点构建数字孪生校园,利用学校运行数据,前瞻设计、科学规划、高效配置学校资源,探索采用人工智能、沉浸式交互技术,构建教育数字资源库,打造学校数字基座、学习画像、学科知识图谱,支持虚实协同、远程互动、虚拟操控,仿真高风险、高成本和复杂技能训练场景,探索建设引领教育发展趋势的“未来学校”。

在软件资源方面,以数字化赋能“教、学、管、评、研”等模式探索,打造新型智慧教与学模式。奉贤正在制定新成长指数评价。新成长指数评价就是通过定期评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品德人格养成、知识技能学习、身心体格成长三项关键性教育结果指数,和教师乐业育人、学校管理育人、家校合力育人三项关键性教育过程指数,形成对区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成效和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的全面评估诊断。

奉贤教育对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还将从“教”和“育”两方面逐步推进。

一是要在“教”字上下功夫,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全面课程,校本特色”“新成长课堂,有效性教学”;

二是要在“育”字上做文章,让数字化延伸到育人全过程,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积极的影响与引导作用。并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等领域全面、全方位延伸,探索区域整体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方法路径。

预告

2022第十九届上海教育博览会“数字新时代 教育大未来”上海教育大直播开启,10月15日19:00-20:00走进崇明区。

崇明区以“助力立德树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让教育数字化成为崇明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优质,缩小城乡办学差距,让城乡每一名孩子共享优质资源,让城乡每一位教师都有出彩机会。让我们走进崇明区一探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