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书袋:南唐时期,有一人彭利用,是一位有名的饱学之士,但他有一个说话喜欢掉书袋的毛病,自称彭书袋他平日在家与佣人、小孩说话,都要引经据典,断章破句见宋.马令《南唐书.彭利用传》后来就遂用“掉书袋”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初出茅庐历史故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初出茅庐历史故事(掉书袋叔痴掉书囊)

初出茅庐历史故事

掉书袋:南唐时期,有一人彭利用,是一位有名的饱学之士,但他有一个说话喜欢掉书袋的毛病,自称彭书袋。他平日在家与佣人、小孩说话,都要引经据典,断章破句。见宋.马令《南唐书.彭利用传》。后来就遂用“掉书袋”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

宋.刘克庄《跋刘叔安〈感秋八词〉》中写有:“近岁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亦作“掉书语”、“掉书囊”。南宋.洪迈在《夷坚三志.南城毛道人》中写有:“吾藜苋之肠,何能​赔​膏粱之腹,与读书人掉书语哉?”

​清.钱谦益在《舟发潞河书事感怀》诗之四中写有:“老去​惟​应思帝​力​,穷来只合掉书囊。”叔痴:东晋时人王济的叔叔王湛,性寡言,为人木讷,人们都认为他痴呆。王济见他床头上放着《易经》,故意请他讲解,王湛却讲得极为透彻。一日晋武帝问王济:“你家叔痴否?”

​王济答道:“我家叔叔并不痴,是有学问而不外露。”见《晋书.王湛传》。后来就以“叔痴”用为有道德,但文章不被人理解的典故。唐.李商隐在《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诗中写有:“仆御嫌夫懦,孩童笑叔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