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三位航天员向祖国报平安

我国航天事业崛起的背后

有无数人奋斗的身影

他们同样怀揣星河璀璨之梦

虽然名字可能并不为人知晓

但他们却在平凡中

谱写着自己的篇章

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

(以下简称“钱班”)

首届毕业生张程

就是向浩瀚宇宙发射中国卫星的一员

或许

我们可以称呼她为

“发星星的女孩”

一个喜欢星星的女孩(她是发星星的女孩)(1)

周五晚下班后,张程从航天五院驱车来到五道口,“我也好久没回来这边了”。她身穿白衬衫、牛仔裤和平底鞋,背着一个大大的单肩帆布包。张程在清华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博士,师从冯西桥教授,2018年拿到博士学位后一头扎进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钱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在得知本期人物选择了张程后说:“小橙子啊,我记得她不少故事。”记者这才发现,张程的微信头像果然是一颗橙子。

“困”在学习里

和很多学生一样,张程读高中时全部心思都在于如何让成绩更好一点,还没考虑过大学要学什么专业,以后要做什么。当听到老师说钱班会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让学生有更多元的发展空间时,对未来有些茫然的她就被吸引了。

作为第一届钱班的学生,入校后张程努力适应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大一期中考试,张程的高等代数没有及格。面对人外有人的新环境,不再时时被人“当宝宝”,而是“认清现实”。“来到大学以后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要去适应、去成长。”

张程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那时候,她每天都会自习到图书馆关门,回到宿舍还要继续,生怕自己跟不上。“我记得有一次高中同学来找我玩,结果只能带人家去自习,因为我作业写不完。大一那一年我很少走出校园,每天都困在学习里面。”

这一年,学生在探险,老师也在摸索,后者始终以“真心实意为你好”的形象跳动在张程的脑海里。虽说第一学期期中就感受到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且期中考试不及格,但这些并没有让她对课堂的回忆布满灰尘,反而在十余年后依旧感觉亲切又温暖,朦胧却明亮。

“大一开班会,班主任老师也不是喊着让我们好好学习,而是想办法让大家不要太紧张、别那么拼。郑泉水老师如果觉得什么内容很前沿,就会发自内心地来跟我们说:‘有一个研讨会,特别好,可能你也听不懂,但是你来听一听、感受一下’。”

“奇形怪状”的发展路径

撑过一年级,张程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她开始沿着钱班彼时正在探索的新路径尝试科研训练。1996年,清华大学启动了面向本科生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以下简称SRT),但并非必修;2009年,刚成立的钱班以这一项目为初始抓手,鼓励每一位学生在大二时就通过科研训练寻找自己热爱的方向。张程选择了去机械学院开始她的第一个SRT:参与跟石墨烯有关的实验研究。

“选择石墨烯是因为感觉比较前沿,其实本科生哪懂什么是前沿,只是郑老师总是把石墨烯挂在嘴边,我就想去看看。现在回忆起来,比起理论推导,我倒是很喜欢做实验,因为能‘看见’。”

第一次科研就能有一些成果或者立即找到无可替代的学术兴趣,其实是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在张程身上。读文献、做实验,这次体验带给她的,是对实验室抽象的“感觉”:“全新的”“有点意思”“跟上课完全不一样,因为没有答案”。随后的时间里,她在课程学习、科研探索、学生工作之间寻找着自己的平衡。进入高年级,她接下了2012级钱班辅导员和航院女生辅导员工作,大概是自己也走过低谷,所以更愿意关心和体贴他人。读博的时候,她也曾因发不出文章而睡不着觉,焦虑得直哭,不过张程已经慢慢可以把这些作为成长中的平常事,“没有痛哭过的博士不足以谈博士”。

张程身上最体现钱班特征的一面,是她敢于不停地探索自己,开放地面对一切可能性。张程的毕业设计、博士研究虽然都是在冯西桥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但两者方向不一样,博士毕业后又转去了航天领域,她定义这种切换是“发展路径奇形怪状”。

“其实我算是离开最纯粹的科研了,现在所做的可以称为‘应用基础研究’,更多是考虑如何把研究成果恰当地应用在未来的工程中。这种感受也挺好,做卫星相关的预研,真切地知道自己的知识在为它的某一部分作贡献。”

相比于一条路走到底,张程认为钱班人虽然看起来有点“横七竖八”,但这或许才是大学真正的意义。大家不一定都长成了老师们想象中的样子,老师们想象不出来可能才是钱班人。

“如果钱班让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当然好;但是如果感受了半天,能发现自己不喜欢,那也挺好。”

张程以一种颇为平淡的口吻叙述着过去的十年——没有大起大落,只是在偶有崎岖的平路上拐弯,便是人生常态。转弯未必很难,只要有勇气就行了。

创新不局限在科研

张程现在就职于通信卫星的预研部门,与力学的相关性既不直接也不太大,但她直言在钱班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可迁移能力,其中最基础的是系统工程思维。一方面,课程让她掌握了学习的能力和方法,科研训练中的技能也完全能够迁移到工作模式中。

在刚刚工作的第一年里,她忙于熟悉一些航天领域公式的意思、工具的用法,以及入门的技术;随着工作难度的加大,张程开始在最新的研究文献里学习、复现并应用。另一方面,当她真正转入预研部门,特别是如今成为团队负责人后,需要她统筹全局、规划推演,“钱班给大家开钱老的系统工程课真是太必要了”。

一个喜欢星星的女孩(她是发星星的女孩)(2)

“我需要把自己从一项项具体的工作里跳脱出来,站在一个更高处来分析所有的事情。比如我出一个整体的方案,把各个模块要求明确下来,再分配下去。我必须知道我们想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卫星、实现哪些功能、国内的技术水平能够怎样支持这些功能的实现,等等。”

在航天领域,我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张程深感任重道远。普通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神舟、嫦娥系列发射,和张程作为航天人去竞标、想要中国制造的卫星脱颖而出,是全然不同的体会。作为投身航天事业的新一代,不仅要实现追赶,更要努力超越,让中国的卫星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

“我们以前的卫星设计更像是学生翻课本、做题翻参考答案,按照需求在产品册子里找一个已有差不多的型号,再稍微改装一下。可是当我们在全球市场上对比,会发现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技术差距,不能再用原来那种基于‘参考答案’的慢迭代的方式。相反,要颠覆过去的设计,甚至创造新的需求。”张程说。

“创新不能再只去翻旧的东西了,不能老想着‘看答案’,要做得又好用又便宜、对用户友好,其他国家才会来买我们的。还要有自己的设计理念,甚至创造需求。比如以前没有二维码,现在有了你才知道可以随时扫它。卫星也是一样,我们的产品要足够创新才能走得足够远。”

“读本科的时候郑老师经常跟我们强调‘创新’,我们上的课从来不会停留在课本里,我们尝试科研,其实实在体验‘探索和发现’。而且我认为我现在虽然不做学术,但也在做创新的工作。创新不局限在科研里,因为拓宽人类知识的边界固然很重要,但是把现有知识和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突破,也是一种创新。”

从张程的视角回望,十余年前的钱班还是那样生动。沿着她的描述,仿佛看到了同学们晨起踩着单车去上课,被老师们启发、追问的青春日子。张程说,她在钱班深切感受到了清华的特点,看到了清华精神、报国志向在师生们之间的代代相传。

如今,张程和她的同学们已前往各行各业,继续坚守自己热爱、发挥自己的所长,他们可能是平凡的,但对梦想的坚持和追寻,总会让他们点亮各自的星河,照亮夜空璀璨。

来源|《水木清华》2022年第7期 校友总会

排版 | 安妮

编辑 | 安妮 赵姝婧

一个喜欢星星的女孩(她是发星星的女孩)(3)

地震后,她立志要建更牢固的房子

他捐赠了全部奖励金,是为了……

C919中的清华力量!

清华这里,即将大变身!

一个喜欢星星的女孩(她是发星星的女孩)(4)

一个喜欢星星的女孩(她是发星星的女孩)(5)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吗

一个喜欢星星的女孩(她是发星星的女孩)(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