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先给制作团队的明智点个赞。因为片子选择了高度高度高度还原雷米的小说《心理罪》(据说作者本人对情节和场景都很满意),而不夸张地说,小说本身就是个重磅炸弹。
但因为小说太长,为了完整利落地讲完这个故事,电影还是省去/改变了原著中很多重要的人物背景和细节。
本人觉得非常有必要出一个原著电影对比稿,出于两个目的:
-
向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安利下原著,因为原著框架更大、展开的维度更多,人物动机也非常足。
-
给原著粉们打个预防针,照小编看来,可能这个制作团队是不打算拍续集了。(大概雷米的小说已经和南派三叔的作品一样升值后一家买不起只能几家分着拍了?)
而小说中,廖亚凡和方木第一次相遇,方木是个大学生,而廖亚凡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那时,年少气盛的方木第一次破解了学校的连环杀人案,那个包庇罪犯协助杀人,却又用生命偿还了自己罪行的人,正是廖亚凡的母亲,大学的宿管员。
自己虽然破了案,却也让一个孩子失去了母亲,方木的愧疚之情这个时候已经埋下了根。
廖亚凡进入孤儿院逐渐长大,而方木的照顾让她日渐生出男女情愫。然而方木无疑不会接受这段不合常理的恋情,廖亚凡一气之下出走,堕落街头、风餐露宿。多年之后,当憔悴的廖亚凡再次出现在方木面前,他的愧疚和思念涌上心头,肯定会付出一切来让廖亚凡变得更好。
这样一来,方木让廖亚凡住进自己家里的行为就合理多了,他俩的感情深度也足以铺垫后面的戏份(廖亚凡死的时候原著粉肯定哭得更厉害)。
还有一个终极问题:编剧不觉得,让年仅14岁的文淇,每次都演性侵受害者,有点过意不去?
李一的乱入有点妙李一,一个强奸后离奇脱罪的人,在现实中的指代已经不能更清楚。这个人物的加入还是很值得借鉴的,虽然已经是陈年旧案,但依旧能唤起观众当年的愤恨,产生共鸣;而且省去了交代原著中廖亚凡身份。
李一的加入还让方木的同事,余皑磊扮演的杨学武(原著中他的身份对应的是之前廖凡扮演过的邰伟)成为了本片的关键人物之一。杨学武是如此正义但如此冲动之人,他因为愤怒殴打李一,必然也会因愤怒想要私刑处置江亚。所以方木都不用费劲跟他演戏,一句“相信我”就能把“杨学武的局”变成“方木的局”。
而江亚也正是因看到了殴打李一的杨学武且将其看成了“偶像”方木,才产生了模仿以暴制暴,成为“城市之光”的动机。最后江亚把李一藏在地下室,也省去了魏巍前夫的出场(原著中地下室里泡的应该是魏巍的前夫)。
李一的暴行,激发了杨学武的暴行,连锁反应激发了江亚的暴行,但这时候方木却都守住了底线,这才是真的“主角光环”。
米楠为什么要当警察?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觉得米楠和方木的感情产生得莫名其妙的?
原著中米楠的背景可惨多了,被男友抛弃、没脸回家、没钱还得堕胎,而当她经历所有折磨时,陌生人方木的帮助成了她所有的力量。
也许是对方木的依恋,也许是对方木所代表的警察形象的敬仰,她后来报考了警校,成为一名警花。这样,她跟方木的感情线也就很自然而然发展下去了。其实,刘诗诗演的米楠,一点也没有原著中米楠的隐忍和高冷,开篇爬摩天轮的那段也成功入围最脑残桥段。
当然,不能否认,电影将米楠当警察的原因改成想要保护自己缺乏父亲的家庭,更适合电影化。原著那种离奇的经历全堆在电影里就有“卖惨”的嫌疑了。
魏巍的身份魏巍成为背景墙,简直是本片最大的缺憾,应该是“删减”惹的锅。
一个师大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嫁给既没有财力也没考上警校的江亚?
杀完人的江亚总是津津乐道给魏巍汇报,不也在透露着,这姑娘以前肯定也不简单。
而且,江亚作案之后,为什么要给屡次给方木留下数字让他怀疑上自己?而根据早前曝光的剧照和原著来看,这些证据都是魏巍留的。所以魏巍其实早醒了,只是在装昏迷。动弹也不是因为恐惧,只是在预示,老娘要行动了。
原著中,魏巍可是比女一还吃重的关节点人物啊!最后移花接木救了方木的,也是魏巍。这个情节改成了方木因GPS获得解救,整个档次都拉低了,方木视频里惹来大家一堆眼泪的话活生生吞回去了。
最后,好歹林嘉欣也是一代女神啊,给点不浮肿的美好画面好不好?
魏巍的故事如果展开,估计一个连续剧都拍不完了。我理解电影因为时长和不想过于累赘做出的选择,但你好歹留点线索啊?哪怕一个镜头也好?
把廖亚凡的背景简化,抹灭了拍前作的可能性(当然李易峰版也算是前作了);把魏巍的片段剪掉,似乎更想断掉原著粉的希望:我们也不确定能不能拍续集,你们就先别期待吧。
所以,一本原著拆开拍真是原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