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对于五、六岁以上的中国人应该没有不知道的,相信很多朋友也能倒背如流,深解其意,不过有的朋友却感到疑惑,为什么别人背的《三字经》和自己背诵的有一些地方不同呢?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相比较其他两部,《三字经》无论是传播度,还是文学高度,都是远高于其他两部。《三字经》短小精悍、琅琅上口。

《三字经》囊括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从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作者是南宋的王应麟(字伯厚),相传王伯厚创作《三字经》,是为了更好的教育自家子弟读书。

三字经的版本有多少(三字经有几个版本)(1)


为什么《三字经》有这么多不同的版本,是因为《三字经》成书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朝各代的后人都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完善。

现在来说,比较流行的版本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个版本,其中1140版流传甚广。

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字炳麟),作了《三字经》增订本,流传也很广泛

针对不同的版本,到底哪一个版本更适合学生朗诵,那就,小编觉得还是1140版的更好一些,首先是它最流行,再者,这个版本基本上层层相扣,没有什么废话。

建国后,对《三字经》也做了一些修改,比如:

元朝历史描述上,“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改为“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清朝历史以及民国描述上,将“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改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相对于上面说的这几版,有的朋友可能还读过这个版本的,开头是“天地开,万物生;揽沧桑,人为灵。讲修身,重启蒙;德为本,教先行”。

另外的话还有几个其他版本,比如开头是:

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

人之初,有灵性,分智愚,习所成。做父母,生子女,按计划,勿多育。

三字经的版本有多少(三字经有几个版本)(2)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学习《三字经》肯定是有很大益处的,俗话说,熟读《三字经》便可

知天下事,稍有知识的家长,也都会教自己的孩子背诵三字经,往大了说是弘扬民族文化,往小了说,是让孩子学习怎么为人处世。

小编觉得熟读《三字经》等传统文学,学习文化知识还在其次,更主要的是能开阔孩子视野,不要觉得这样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不会的,孩子没那么矫情,相反,今天你教孩子的知识,总有一天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回馈给你。

话说回来了,就一千多字,几天就会了,这里讨论该不该学,还不如利用几天先学下来。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正是我们知礼仪的时候,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为好人”

教学生背诵《三字经》,可以先让他背,不需要细细讲解,讲解的话,小朋友也未必理解,小孩子先背下来,长大以后慢慢就理解了,绝对是利益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