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说起来话长,也不靠谱,却在民间由来已久,言之凿凿。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1)

年画《白娘娘与许仙》

先说一段故事

宋朝初年,李昉等十二人奉旨组建了一个编辑部,在他们编撰的《太平广记》中记载:唐天宝年间(距离现在1500多年了),有个叫韦栗的人被任命到新淦县(好像是今天的江西省新干县)做县令。韦栗带着老婆孩子去赴任,在路过扬州时,小女儿在集市上看中了一面漆背金花铜镜。韦县令出身贫寒,除了路费哪有闲钱?于是哄女儿说:“等老爹到任开了工资再给你买。”天有不测风云,不到一年,小女儿因病而逝,韦栗打发家人护送女儿灵柩回乡安葬。买镜子的事早就忘了。

一行人又到扬州,停船靠岸休息。再说扬州集市的一个商铺,进来一位姑娘,年龄不大,举止端庄,穿着打扮不是寻常民家女。年轻的小伙计急忙上前招呼。姑娘要了一面漆背金花镜,扔下钱,款款而去。小伙计目送良久,见女孩上了停靠江边的船。在小伙计归账时,姑娘给的铜钱竟然变成了一串纸钱。

看着挺稳重的一个小姑娘,咋还骗人呢?

小伙计捧着纸钱找到船上。韦家人听他描述确实是小姐样貌,可一个死人怎么能上街买镜子呢?于是,带着小伙计验看船舱里的棺椁,却见棺椁上少了一串纸钱。此时,家人想起了去年路过扬州时,小姐要过铜镜,开棺一看,铜镜果然抱在胸前。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2)

图片来自网络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故事里,镜子仅算个道具,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一个赴任的县令连个镜子还买不起吗?在古代,镜子还真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寻常物件。

青铜虽不是贵重物品,但在古代,铜镜的普及率可比70年代的自行车底多了。因此,镜子在一般人眼里可是稀奇物。既然稀奇,就容易被传奇。

镜子放久了,镜面还会起一层“蒙”,磨镜面也是一笔开销。50岁往上的人会记得,在40年以前,以及再往前,一块上海牌手表划了表盘,该有多心疼!因此,铜镜平时是罩着布的。

就这一罩,便罩出了神秘感,也引出了许多邪乎事。

透视宝镜

据说,刘邦当年进入咸阳宫时,在秦国库里发现一面方形铜镜,照出来的人是倒影,这还不算奇,更奇的是,照镜子的人只要用手挡住心脏,镜子里会清晰地映出其他脏器,简直比现在加强CT还厉害。如果照镜子的人是个心术不正的女人,镜子会照出她心张胆颤。相传秦始皇用此镜检验宫人的忠心,藏奸者杀之。史书上说,见财起意的刘邦最终还是听了谋士的建议,咸阳宫原封未动地退了出来。霸王项羽毫不客气,包括这面宝镜,卷走了所有能带走的宝贝,放把火烧了秦王朝的高楼大厦。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3)

莫高窟85窟,“譬如明镜,顿现色相”

最终,项羽死了,宝镜不知所踪。这样的故事有人信吗?

护身宝镜

汉朝人刘歆著作,东晋人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里面写的都是西汉时,都城长安的事。据说在汉宣帝刘询做皇帝之前,随身带着一面由身毒国进贡的宝镜,差不多和八铢钱一样大,佩带身上能得到天神庇佑。据说,正因为刘询带了这面镜子才得以从“巫蛊之祸”中幸免。

大家都知道,刘洵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巫蛊之祸”时,还在襁褓中的也也下了狱,幸被祖母史家收养,十七岁时被霍光捞回宫中,同年即位。刘洵是一位贤君,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在登基前受过牢狱之灾的皇帝,在位25年。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4)

汉宣帝像

牵连“巫蛊”入狱能不死确实是大幸运,外国进贡的宝镜怎么也算珍宝了,能在狱中带入带出着实叫人不解。佩戴这面宝镜的是刘洵,不由你不信有天神护佑,若是换了李建成,哪怕是坐上宝座的朱允炆,你也不信了。

镜子的邪乎事很多很多,咱们接着往下说。

避疟疾

《庚巳编》听说过吗?一个姓陆的明朝人写的短篇志怪传奇小说集,文言的,以我的水平,读得万分费劲,仍旧读不懂,早失去了对故事的兴趣了。

不知道哪个省的,一个叫吴县的地方,有户陈氏家中有一面祖传的古镜,患了疟疾的人站在镜前照一照,从镜中可以看到这人背后有一团黑影。黑影最怕这古镜,一照便散了,患者得以痊愈。后来兄弟分家,把古镜也一分两半,从此古镜便失去了祛病功能,成了两块废铜。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5)

哥俩一起开个医院不好吗?一面古镜抵过所有医疗设备,医生也不用请!可见家和万事兴。

镜中有鬼

明清时志怪小说最多,越到后来,故事越是详细,情节也跌宕起来。再说一部清朝人写的《萤窗异草》。

愈某是安徽沈姓家的上门女婿,把老丈人家珍藏的一面古镜弄到了手,镜中有个美女,和视频电话一样能与人对话。这位美女的来路可不小,自称是五代时朱全忠的宠姬。朱全忠就是后梁太祖朱温,可是是个帝王身份。

五代时,天下乱成一锅粥,战火不断,今天是帝王将相,明天可能就成了阶下囚,人头落地。美女死于乱军,幸遇仙师将其魂魄摄于镜中,传世至今。自从有了这面宝镜,俞某和他媳妇神思恍惚,直至重病卧床,幸亏老丈人发现及时,又将古镜锁回铁柜,小两口这才转危为安。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6)

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里的铜镜无不诡谲得很,估计在古代也没几个人信,不过是在茶余饭后聊以娱乐,或是晚上熄了灯吓吓媳妇而已。

铜镜的正史

在玻璃传入以前,我们古代用铜制镜,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家用正衣冠,画眉毛描口红的,也当佩饰用;二是道人用的,和桃木剑一样的法器。我国已知最早的铜镜出土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中,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了。不禁让人套用一句诗,此镜曾经照古人。结合以上故事,真不敢端在脸前照,万一里面……老物件,咱个平常人是惹不起的!

传说是黄帝发明了铜镜,清朝人孙诒让在他的《周礼正义》中提到:“黄帝铸十五镜……法月满之数。”意思是说黄帝照着月亮的变化做了十五面铜镜。只是不知道是按上玄月,还是下玄月做的,但想了一想后,不管上玄、下玄,铜镜左右翻转一下对上了,做十五个是够的。而《玄中记》引《御览》又说:铜镜是黄帝的大臣尹寿发明的。别管谁做的,都说明咱们老祖宗铸造和使用铜镜相当的早。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7)

双凤纹铜镜

从出土铜镜的制作工艺和纹理上来看,绝不是平常百姓的日常用品,特别是云雷纹、山字纹、饕餮纹、螭龙凤纹,其含义哪是随便出入寻常人家的?光是金银错纹、透雕纹、描漆纹、螺钿纹、贴金银等工艺,一般老百姓就玩不起。

当然,古代老百姓也不可能总是趴在井上或河边“照镜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镜形制逐渐生活化,开始走近百姓家,只是价格并不亲民。嫁姑娘时,借面镜子梳妆打扮是有的。

照妖镜是透光的,你信吗?

据说“照妖镜”是一种透光镜,原材料同样是铜、锡、铅合成金,举在太阳底下,铜镜背面的花纹能影透过来。说实话,这种镜子谁也没见过,简单的头脑只能想到可能与薄有关,或者金属配比有关?总之,这种透影的铜镜就是我国古代俗称的“照妖镜”!据说在当时,这种铸造工艺掌握在道士手里,对外秘而不宣。

咱们斗胆想一下,你说他们在“降妖伏魔”时,是不是利用铜镜透影的特性和咱们玩的魔术呢?

透光镜,还真有记载

有关最早的透光铜镜记载出现在《古镜记》里: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的年号),王度有一面古镜,“承日照之,则背纹尽入影内,纤毫无失。”想象一下,背面的纹理一丝一毫都能透过来,说它是玻璃也不为过了。

《古镜记》你可能不信,北宋科学家沈括总有说服力吧,他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以鉴承日光,则背纹及廿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也是丝毫尽显!

沈括还分析了铜镜的透光原理:“铸时薄处先冷,唯背纹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纹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沈括的意思是说:铸造时,薄的地方先冷却,背面的雕纹比较厚,冷却得慢,两者形成冷缩差,镜面出现隐隐痕迹,因此铜镜出现了透光现象。

不知道我的描述你看明白没有,我觉得好像挺有道理。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8)

龙纹铜镜

说到这儿,还真有不服的,元代学者吾丘衍认为铜镜透光源自镜面用了不同材料,他在《闲居集》上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假若镜背作盘龙,亦于镜面窥划作龙,如背所状,复以稍浊之铜填补注之,削平镜面,加铅其上。向日射影,光随其浊分明暗也。”大概意思是:若使镜面透出镜背的龙,要用浊铜(纯度底?还是颜色重)在镜面浇铸一个和背面一模一样的龙,磨平后再加铅。透过阳光,因浊生暗影而现龙形。

按照吾丘衍的说法,所看见的龙纹不是从背面透过来的,而是正面复制过来的,也就是说“透光镜”只透光不透形。

清朝学者郑复光也参与了有关“透光镜”的讨论,他在《镜镜玲痴》中否定了吾丘衍的说法:“惟夫刮力在手,随镜凸凹而生轻重,故有凸凹之际,其大致平处发为大光,其小有不平处光或他向,遂成异光,故见为花纹也。”以此证明铜镜透光与材料的色泽没有关系。

别看白纸黑字说得这么热闹,能透光的铜镜从西汉开始出现,偏偏到清代就消失了,如今实物没有,制作工艺更没有。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说啥都是猜测而已。

世外高人:古代透光镜是怎样铸造产生的

前文说过,古时候,制作透光镜的技术掌握在道士手里。如今,虽然没有透光镜传世,但道士还有。因此,就有“高人”透露了透光镜的成型过程,是不是真的,有条件的您不妨试试。

制作透光镜有两个工艺阶段:一、铸镜;二、抛光研磨。铸造,没什么好说的,建模、浇铸,或雕刻,与一般青铜器没多大区别。抛光、研磨,需要说明的是,铜镜做出来不是一次研磨定型的。铜镜用久了镜面会磨损,或氧化起蒙,反光差,研磨便成了必有的保养项目,也因此产生了专业的磨镜人。一次一次地研磨、抛光,有时还会再次淬火,由此形成了神奇的透光镜。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9)

磨镜图

据说唐朝道士通过炼丹术积累的合金经验,尝试制作了透光镜。

晋朝人葛洪听说过吗?在道界,或者说在中国古代修真、神话领域绝对算得上权威,他在《抱朴子》中写到:“或问将来吉凶,为道乎?答曰:用明镜九寸自照有所思,存七日则见神仙,知千里外事。”又说:“道士以明镜九寸悬于背,老魔不敢近。”葛老先生的意思是,九寸明镜能见神,知将来,通千里。当然了,没道行的人是照不出来的,具体怎么个照法,需要什么仪式和咒语就不得而知了。九寸明镜还有一个功能——妖邪不敢近,多少年的老魔也不行!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驱邪。这个功能好操作,戴在身上,或挂在家里都行,也不管你从事哪个职业,三观也不问。

古代铜镜的鉴别(本是正衣冠的家私)(10)

说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有人在窗外和门口挂镜子了吧。至于现在的镜子好使不好使,除了都叫明镜,材质和制作工艺完全是两码事,除了影响邻里关系,连装饰都算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