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上长个红色的“小疹子”——麦粒肿,民间也叫“针眼”,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都容易忽视,误以为是上火、长痘什么的但事实上,这种不起眼的小疹子严重起来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有生命危险,千万大意不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麦粒肿怎么挤出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麦粒肿怎么挤出来(千万别揉搓挤压)

麦粒肿怎么挤出来

眼皮上长个红色的“小疹子”——麦粒肿,民间也叫“针眼”,不论是大人还是儿童,都容易忽视,误以为是上火、长痘什么的。但事实上,这种不起眼的小疹子严重起来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有生命危险,千万大意不得。

今天,我们就请医生来讲讲,这小小的“针眼”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又存在如此大的隐患,应该如何预防。

文/记者 汪燕妮 龚小莞

通讯员 朱焱辉 王一军

图/小牛

案例

儿童

用手揉搓后 眼睛肿得睁不开

近期,厦门市儿童医院接诊了一名8岁男孩,叫小翔(化名)。他患了麦粒肿,起初他父母都没在意,还认为只是上火。没想到几天后,小小的麦粒肿竟长成了一个大脓包,小翔用手揉搓,结果眼睛开始流脓,有肿痛感,等到眼睛肿得睁不开并伴有低烧症状时,他父母这才警觉,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杨晖检查发现,因为被过度搓揉,麦粒肿发展成了眼睑蜂窝织炎。

医院立即将小翔收住院,并进行抗炎治疗。

成人

用手去挤压 小“痘痘”越长越大

今年23岁的玲玲(化名)右眼上睑长了个“痘痘”,她还以为它只是普通的痘痘,便自己用手去挤压。没想到几天后,“痘痘”越来越大,扩展至整个上眼睑,不仅红肿得厉害,而且发热、疼痛。她自己抹了些消炎的药膏,但没有什么效果,只好到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原174医院)眼耳鼻喉科就诊。

经诊断,玲玲得的是右眼上睑睑腺炎,即麦粒肿,也就是俗话说的“针眼”。

提醒

可能反复感染 不及时治疗易留疤

杨晖介绍,麦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是由于睫毛毛囊附近的腺体被致病菌感染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病原体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体表现为眼睑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严重时还会形成脓肿。

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眼耳鼻喉科医生邱雪凤说,麦粒肿最常见于儿童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和长青春痘一样,年轻人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腺体油脂分泌也比较旺盛,再加上经常熬夜,过度用眼,吃辛辣油腻或者上火的食物就容易感染。有些老年人本身抵抗力差,或者患有糖尿病、甲亢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也容易得麦粒肿。

邱雪凤说,麦粒肿和长“痘痘”一样,都是因腺体感染引发的,都会红肿,区别在于,“痘痘”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而麦粒肿是眼睑睑板腺或者眼睑皮脂腺感染,位置比较特殊,是在眼睛的位置。麦粒肿有可能反复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任之破溃、流脓,最后可能形成疤痕。

搓揉或挤压 会导致炎症扩散感染

为什么用手搓揉或用力挤压之后,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呢?

杨晖说,虽然麦粒肿常见,且易于治疗,但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导致炎症扩散感染,引发眼睑蜂窝织炎或眼眶蜂窝织炎等严重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在颅内蔓延,严重的还会形成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邱雪凤说,有些人自己挤脓,可能会导致局部炎症的扩散,发展成眼睑或眶蜂窝织炎,就是眼眶内软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眼睛周围很肿很痛,可伴发热、寒颤、头痛等症状。眼睑及面部血管无静脉瓣,如果挤压眼睑感染部位,可导致细菌进入血管逆向进入到颅内,产生海绵窦炎或者是败血症,会导致生命危险。

诊疗

轻症滴抹眼药 重症得切开排脓

邱雪凤说,一旦长了麦粒肿,要尽快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早期轻微症状的治疗,滴抗生素眼液和涂抗生素眼膏,再配合热敷,就可控制感染;症状较重者,还需口服抗生素;若感染严重,发展成眼睑蜂窝织炎、海绵窦炎、败血症等,就要马上住院,接受全身静滴抗生素等治疗。

杨晖提醒家长,孩子长了麦粒肿之后,切记不可搓揉或挤压。手部带有其他细菌,挤压后,容易形成眼睑蜂窝织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建议到正规医院处理切开排出脓液,大约一周左右就可康复。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 清淡饮食多锻炼

杨晖说,儿童预防麦粒肿,首先要适当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其次要注意保持眼睛局部的清洁卫生,避免致病菌的入侵;第三,在饮食方面,要避免吃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绿色蔬菜和水果,补充蛋白质。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儿童抵抗力较低,如果在人多的地方玩耍,回家或回到教室时,要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避免细菌的侵袭。

成人如何预防麦粒肿呢?邱雪凤说,预防麦粒肿,首先要注意用眼卫生,手不干净时,千万不要揉眼睛,不然接触到的细菌可能感染眼睛;其次,毛巾清洁不到位,或者泳池的水不干净都有可能导致感染,因此一定要保持毛巾清洁,泳池的水若不干净,最好不要下水游泳;此外要尽量避免熬夜,少吃火锅、辛辣油炸食品等容易上火的东西。

链接

得了麦粒肿

不妨试试中医方

厦门思明瑞来春中医门诊部主治中医师陈清阳介绍,中医学认为,麦粒肿常与外感风热、热毒上攻或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病位在眼睑,基本病机是内外邪热相搏,客于胞睑,凝滞气血,灼伤血络。而西医学认为,麦粒肿是指眼睑腺体组织感染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即睑腺炎。

中医有不少治疗麦粒肿的方法,陈清阳医师主要介绍了下面的外熏、外敷及耳尖放血方法。

外治熏眼法

在田风鸣、张成运主编的《中国奇方全书》中,收录了麦粒肿的外治熏眼法:苍术10克,白芷、薄荷、金银花各6克。将上述药加水200毫升,盖严煎沸后取汁,置小口玻璃杯内熏眼,不断做瞬目动作。每次熏10~20分钟,每日熏3~5次。药液可重复使用。

温敷眼方

①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薄荷、白芷、防风各10克,水煎,用纱布或者干净毛巾蘸取温敷。

②蒲公英30克,菊花15克。(儿童量酌减,体质偏实热者蒲公英可加倍,脾胃虚寒者可加大枣3枚,生姜3片),水煮头煎代茶饮,二煎熏洗患眼,每次洗15~20分钟,日2~3次。

耳尖放血

耳尖放血消肿快,特别是对未成脓的眼疮很有效,第二天肿粒多会明显缩小乃至消散。建议找专业医师施针为好。

方法是:取一枚医用针头,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耳尖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对准其耳尖(两侧耳尖均要)迅速刺入1~2 毫米,随即拔出针尖,用手指挤压耳尖软组织放血。

1.在脓头未形成之前可作热敷,以促进化脓,轻的炎症可在热敷后完全消失。

2.一旦脓头出现就应及时切开排脓,不要等到自行破溃,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并可缩短疗程,切忌用手挤压。

3.局部可滴眼药,一般使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即可,如分泌物多,用利福平眼药水效果好。小儿入睡后可涂金霉素眼膏。

4.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以免细菌进入眼内引起感染。

(记者 白丽)

作者:白丽

来源: 厦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