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脱口秀大会忘拍灯(全网吐槽下凡的周迅)(1)

(IC photo / 图)

近日,《脱口秀大会5》开播。

节目原本是很多观众一年一度的快乐源泉,观众的期待值并不低。怎料,《脱口秀大会5》成为五季以来豆瓣评分最低的一季,从7.9分跌破5分。

其中,观众纷纷给节目打差评的一大原因是,周迅、那英这两个“领笑员”(相当于导师)的表现并不及格,“领笑员”成了“领槽员”。在大众印象里,神仙影后周迅、歌后那英有代表作有口碑,为什么这次却被全网吐槽两人的表现不及格?

领笑员“不专业”

虽然周迅、那英的路人缘不错,俩人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很出众的成就,只可惜,来到节目后她们的表现生动诠释了什么叫“隔行如隔山”,演戏演得好、唱歌唱得好,并不代表她们就懂脱口秀,更不意味着她们有那个能力坐在导师的席位上。

周迅、那英的表现很不专业,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

其一,囿于她们的知识结构,她们似乎不太清楚脱口秀是怎么一回事,经常听到一些梗,观众已经哈哈大笑时,切换到她俩的镜头就是一脸懵的状态,好像她们没get到那个点。

而且,哪怕有时哈哈大笑了,也不代表她们懂了。

比如一个叫拉宏的年轻选手说起很多网络流行词,周迅哈哈大笑,然而,当选手表演完,周迅真诚地问“芭比Q什么意思”。一旦李诞问她们为什么拍灯,她们大多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更别指望有什么深度表达了。

其二,因为她们大明星的身份,长期以来生活也顺风顺水,与普通人的生活太过遥远,她们很难共情选手所描述的一些普通人的难处与痛点,毕竟她们可能都未曾体验过。所以,她们要么没什么表情,要么不拍灯,要么点评不到位。

就比如颜怡颜悦说到“女装没有口袋”这个微妙的点,李诞、大张伟都拍灯了,周迅、那英都没拍灯。也不是说,女性选手的表演,女性领笑员都得拍灯,只是让人无语的是,那英根本就不熟悉她俩,中间一直问李诞“这是漫才吗?这是啥呢”。

然后她说明没拍灯的理由,“也挺好笑的,但她们俩老有个断点”。拜托,这是人家双胞胎的表演特色啊。

其三,周迅、那英有权利不懂脱口秀,问题是,不懂的她们竟然坐在导师席位,掌握着“生杀大权”。并且,她们对于自己手中的权力会给选手带来怎样的影响没什么认知。

节目一上来就是非常残酷的淘汰赛阶段,54位选手,只有一半能够首轮晋级。这些选手本身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经过重重挑选才能进入淘汰赛,很多表演者一年就在等一回。

可以说,淘汰赛就是这些选手的“高考”。四个领笑员有四票,如果选手能够得到四票,直接晋级;如果得到二、三票,就要PK,而PK也只能二留一;如果只得到一票或零票就必须淘汰。所以说,领笑员的四票至关重要,令人震惊的是,有两票是掌握在不懂脱口秀的人手上,她们对手中那一票也没什么敬畏。

所以,周迅竟然会忘了给小鹿投票,让小鹿面临PK,但她没忘了给小鹿的PK对手投票,导致小鹿被淘汰(后面又复活了)。哪怕观众当时也猜到小鹿大概率会复活,还是觉得领笑员这种轻飘飘的态度过于局外人。

一个忘了拍灯,像评卷老师忘了给你打分,导致你一道大题没得分。另一个则乱拍灯,那英不仅拍自己手中的灯,兴致起来了,连大张伟的灯也给拍了。这就像评卷老师喜欢某一个学生的作文,作文满分60分她给打出65分。类似的不专业表现,是赤裸裸的“不公平”,对于一档竞技类节目来说,是最大的禁忌。

周迅脱口秀大会忘拍灯(全网吐槽下凡的周迅)(2)

(IC photo / 图)

请尊重脱口秀这门技艺

作为国内新兴的喜剧表演形式,脱口秀并不是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动动嘴皮子就行。事实上,脱口秀也是“技术活”。一个人若想成为脱口秀选手,至少得过两道关,第一道是文本关,也就是“说什么”。

创作一个好的文本,大概就相当于创作一个相声、一个小品,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脱口秀可以是纯粹的好笑,可以是基于个人生活的自嘲,以自嘲化解生活的残酷,也可以是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基础上的嬉笑怒骂。

无论是哪一种风格的文本,都要求脱口秀选手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所以选手们经常为了一个好一点的文本殚精竭虑、加班熬夜,创作的痛苦化为台下观众快乐的几分钟。而一个文本说完了,总得想新的文本。对于脱口秀选手来说,创作永不止步。

第二道关是“怎么说”,这锤炼的是脱口秀选手的技术,包括说话的节奏、语气的把控、情绪的调动、与观众的互动,等等。表演技巧不是天生的,它需要选手一次又一次在线下进行表演练习。脱口秀是一门“技艺”,得反复学、反复练、反复学、反复说……

脱口秀的创作过程是挺不容易的,从业者却很难指望通过说脱口秀立即发家致富。在《脱口秀大会》之前,脱口秀很小众,选手的收入不高。节目火了后,捧红了一些选手,但一些新人还是不容易出头。

小鹿在淘汰赛落败时说,感谢节目让喜欢说脱口秀的人“都有碗饭吃”。很多从业者也仅仅是有碗饭吃、饿不死而已。

观众了解脱口秀,知道脱口秀的不容易,也希望领笑员能够更专业、更认真去对待脱口秀这门技艺。毕竟选手努力给观众带来快乐,那么评判他们、决定他们去留的人,是不是也应该专业、公平、有同理心和共情力?

脱口秀不是谁都能掺和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要以轻佻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热爱,周迅和那英的表现由此招致观众的不满与吐槽。

不过,这显然不单是她们俩自个的问题,节目组的责任更大。节目组为什么邀请不专业的人来当领笑员?说到底,还是觉得她们是大牌明星,哪怕被观众骂也能制造热度。

这样的动机,不仅让节目丢失了初衷,也是对脱口秀选手的不尊重,观众的差评已经充分表明了态度——不要为了话题性、娱乐性,而牺牲了专业性。

希望,各大节目组不要继续走偏了,也呼唤专业回归。

斯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