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有两个常见病,大多数人傻傻分不清,所有的咽喉病患去医院,医生拿压舌板让张口一压,就是慢性咽炎,弄得大多数咽喉不舒服的病人,都说自己是慢性咽炎,真的是这么回事吗?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

以口唇为分界线,外面是皮肤的颜色,里边是口腔粘膜,颜色是红润的,同理,我们咽喉的上皮和口腔粘膜上皮不一样,正常咽喉的颜色,比口腔红很多,舌根部和咽喉壁,还有很多小疙瘩,这些都是正常的,不要看见咽喉壁发红、有疙瘩,就是咽喉炎。

梅核气和半夏厚朴汤能去根吗(梅核气咽炎不是所有梅核气半夏厚朴汤都能解决)(1)

不少咽喉病友,总觉得有一团气堵在咽喉,有的时不时咳嗽几声,我称做“佯咳”,假咳嗽呀,其实呀,这些人绝大多数不是咽炎,而是咽喉的异物堵塞感,这个病叫做梅核气,慢性咽喉炎和梅核气很好鉴别,咽喉炎咽喉要红肿痛的,严重的会化脓,甚至发烧,梅核气就像有东西堵在咽喉,名字起的很生动,就像个“梅核”堵在咽喉上不去,下不来,半夏泻心汤证的“心下痞”是“痞”在胃,这个“痞”在咽喉。

梅核气和半夏厚朴汤能去根吗(梅核气咽炎不是所有梅核气半夏厚朴汤都能解决)(2)

说到这里,绝大多数咽喉不适的人就会知道自己是梅核气,懂医道的马上就想起了治疗咽喉不利的专方,《金匮》的半夏厚朴汤,大家有没有觉得临证大多数病人不好使?其实呀,仲景的神方不会错,关键我们不会用,用经方不是套条文,要去套病机、病根,这样才好使,我们看看半夏厚朴汤:

这个方子由“半夏、茯苓、生姜、厚朴、苏叶”五味药组成,看似简单,方意深奥,它由三组药组成:

小半夏汤,生半夏和生姜,除痞结,降饮逆,温寒;

茯苓,利水饮,利水的方子,统统离不开茯苓;

厚朴、苏叶,理气、下气的气分药。

梅核气和半夏厚朴汤能去根吗(梅核气咽炎不是所有梅核气半夏厚朴汤都能解决)(3)

这样就看来,半夏厚朴汤,治的梅核气,是水和气相结的痞结,孙思邈在《千金》描述贴切,“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说的很清楚,这个水气,不论痞结在咽喉、心胸或者心下,都能用半夏厚朴汤,你用了为什么不好使哪?是因为没找准病机,再说,水和气的痞结也不都是要用半夏厚朴汤,还有很多更妙的方,平气上冲的桂枝甘草汤为底方的那些苓桂剂,如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等等,这些你都想到了吗?

梅核气和半夏厚朴汤能去根吗(梅核气咽炎不是所有梅核气半夏厚朴汤都能解决)(4)

另外,梅核气也不都是水、气的痞结,说的深一点,单纯有气无水的气上冲,橘枳姜汤是不是比有茯苓的方更好?火气上冲咽喉的,《金匮》的奔豚汤是不是更合适?妇女血分病伴厥寒的血气上冲用什么方?温经汤好不好?温寒、补血,方里有小半夏汤除咽喉痞结,研究经方,要好好学,道道多着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