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有三个目标,即财务目标,运营目标和管理目标,分别对应公司的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

首先是财务目标,公司是一个盈利性组织,首要目标就是要盈利。

不能说选择了一个业务方向,但是长期亏损并且遥遥无期,离开了效益谈战略就是忽悠。短期的亏损可以,长期的盈利必须可期。财务目标是个结果性的指标,是公司总体战略的试金石。结果不好,就是不好。

产出的价值必须大于投入的成本,这应该成为一条铁律。要按照这条铁律,不断地“去肥增肌”。

在决定哪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候,投资回报率ROI是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有的互联网企业看ROI是否大于1,如果小于1,规模越大对价值的伤害越大,需要严格地去除掉。当然不同行业的ROI不尽相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财务目标要十分明确,比如设定的目标是核心业务在五年内收入增长一倍,也就是每年都要有15%的成长率,15%的成长来源于哪里都必须十分清晰,而不是一些笼统的概念,笼统的表述。明确的目标才能为员工的工作指明方向。

财务目标要着重关注三个方面,现金流、损益表和差异分析,从这三个方面优选自己的核心业务和重点发展的业务。从现金流可以看到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正常,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资产的变现能力等。损益表可以看到公司的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以后的收益,进而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差异分析是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方法,从而不断矫正行为,实现公司的目标。

无论公司是处在战略发展期还是业务收缩期,战略目标都应该可考核,尤其要经得起财务的考核和验证,必须用财务结果去检验公司的总体战略,特别是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更要不断地“断舍离”,最大程度地去掉非核心业务、非核心产品,这样才能轻装上阵,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 断舍离”,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企业要克服盲目投资的冲动,要不断专注聚焦,致力于价值创造,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而全”,“小而全”,真正盈利的核心业务并不多,业务结构非常不合理。“拼盘式”的企业看上去有一定规模,其实是一盘散沙,并没有协同性,没有共同的目标市场,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财务结果。

​其次是运营目标,也就是市场占有率的指标, 这是公司业务战略的落脚点。

比如你现在的市场占有率是5%,经过五年的努力,目标是达到10%,每年增长1%,这看上去是一个容易达到的指标,果真要实现并不容易,你要有明确的举措和路径,并且不断超越竞争对手。

如果一项业务市场份额太低,说明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不可能有高的收益。产业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份额的前四名要达到30%以上,才是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或者前八名要达到40%以上。

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应该有头部企业,这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每个企业都应该集中资源,聚焦某个细分市场,力争做成头部企业,从而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

我们看一看ota的市场份额,就会发现集中度相当高,根据智研咨询提供的数据,2020年携程的在线旅游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在线旅游比传统旅行社的市场结构要合理得多。

企业三个最重要的战略(坚守企业战略的三个目标)(1)

旅游企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必须在运营上持续下功夫,要不断追求极致,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聚焦有前景的细分市场,打造专精特的产品和服务,在每个细分市场做成头部,才会奠定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

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在运营能力上面下苦功夫,打造出品牌,持续构建和优化业务系统,就不会形成核心的竞争能力,只能处处被动。国外知名的酒店集团之所以比本土的强得多,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标准化基础上强大的运营能力。

第三是管理目标,是从职能方面保证财务目标和运营目标的实现。

组织架构要追随战略,为战略服务,而不是和战略“两张皮”。有什么样的战略,就应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然而这一真理往往被人们忽视。很多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但是组织架构并没有随之变革,有太多的企业试图以旧的组织结构实施新的战略,对新战略起不到支撑作用,甚至阻碍了新战略的实施。

组织健康是最大的竞争优势,面对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组织必须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必须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适应现在和塑造未来。连续几年的疫情,让我们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的健康程度看得更清晰,传统的科层制的组织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需要更加具有柔性,更有效率,更好地防范风险。

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制定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实施路径,抓住关键成功要素不断修炼,尤其要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面对疫情的影响,不断提高组织的柔性、业务的韧性、反应的敏捷性。只有能力的持续提升,才能行稳致远。

旅游企业尤其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不断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组织的效率,不断通过财务分析优化业务结构,确保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

管理目标要确保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是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公司战略解码时,要确保管理目标和运营目标以及财务目标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形成内耗,降低效率的结果也就降低了竞争能力,降低了效益。

除了这三个目标以外,未来的领导者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立足更长久,尤其是一些头部企业,像平台型的科技企业更是如此。战略决策方面,不能停留在收入成本的简单计算上,而是要突破经济利益的考量,在财务收益和公众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更多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塑造人类生命的宏观系统,关注对世界和人类的贡献,关注旅游对消灭贫困、解决就业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消费者隐私保护,用价值观触动人心,这是企业的社会目标。

企业目标的制定要遵循Smart原则。S代表目标是具体的;M代表目标是能够通过数据测量的;A代表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R代表目标之间具有关联性,都要围绕总体目标;T代表截止完成的期限。该原则可以让各级员工对各自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效率更高,也是员工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所有的目标都要可量化、可考核、可实现。

目标的考核不仅要有总量指标,更要有结构指标,通过结构化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突出工作的重点,提升公司和业务的能力。有两类重要的指标,一个是“率”,一个是“度”,一个是客观值,一个是主观值。比如,毛利率是通过财务结果计算出来的,而客户满意度则是通过调查结果统计出来的。加强绩效管理是实现公司目标的重要手段。

不管企业的目标有多少,企业经营的核心底层逻辑并没有改变,商业的本质没有改变,要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消费体验,要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公司的流程,提升公司的效率,防范业务和财务的风险,最终都要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回馈消费者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