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太原4月3日电 题:20多年探访人数翻30多倍,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热”折射了什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啥山西洪洞大槐树是很多人的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为啥山西洪洞大槐树是很多人的根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太原4月3日电 题:20多年探访人数翻30多倍,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热”折射了什么?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文化、吕梦琦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洪洞大槐树被称为我国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移民姓氏涵盖了李、王、张、刘等北方常见的100多个姓氏。
清明前夕,“新华视点”记者在这里看到,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前来寻根祭祖。
据悉,近几年,到大槐树的寻根人数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1996年,洪洞大槐树全年访问人数不过6万人,2017年则已达200万人以上,20多年翻了30多倍,预计今年人数将超过220万。洪洞大槐树为何掀起“寻根热”?
寻根人数每年保持10%以上增长
这几天,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停车场,每天都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停得满满当当。
3月29日,一列大巴车队驶入停车场。这个寻根团的600人来自山东16个市,访问者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38岁。
“我们祖上是明朝从大槐树下迁出去的,想看看先辈的故乡。”山东省莱芜市的张新元老人观看祭祖园实景演出,目睹先民移民过程中的挣扎与痛苦,忍不住流下眼泪。
“大槐树在山东很有名,每年在我们这里报名来寻根的就有上万人。”山西全景国际旅行社山东分公司导游江山说。
史料记载,明初因战乱中原人口稀少,政府从受战争影响小的山西移民。1373年到1417年间共移民18次,迁到冀鲁豫苏皖等地达百万人,主要来自晋中、晋南。不少学者认为,洪洞是移民集散中转地,官府曾在洪洞广济寺设局派员发放川资凭照,多有迁民经停,寺外大槐树成了他们对家乡的最后记忆。
据近些年考证,明代洪洞大槐树移民现分布在18个省区市的536个县及海外。祭祖园中祭祖堂里,安放着迁民姓氏牌位1230个,这几天拜祭者常常排着长队。
王红梅自1992年起就负责在大槐树下接待祭祖者。她说,20多年前,祭祖室只是古大槐树处旁边那两间窑洞,仅40多平方米。那时来寻根的人不多,主要是做生意的,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后来,人们成群结队租大巴过来,有的带着干粮,就住在车上。现在,同姓氏寻根团增加,少的有几百人,多的两千多人,祭拜场面既壮观又感人。如今,扩建的祭祖堂有6000多平方米,在清明节前夕每天都人头攒动。
“近几年,到大槐树寻根人数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仅去年清明小长假就接近15万人。”祭祖园常务副总经理何东海说,为帮助寻根者,祭祖园设立了根祖文化部。
一些人找到了同宗同族亲人
“近年来百姓收入明显增加,交通越来越便利,为大槐树‘寻根热’提供了物质基础。”祭祖园董事长范忠义说,“‘寻根热’兴起的更深层次原因,是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
洪洞县冯张村69岁的张觉敏说:“兵荒马乱添金银,盛世添香续家谱。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文化升温,修家谱的多了,当然都得寻根问祖。”
这几年,张觉敏家多了两门“亲戚”:一个来自江苏丰县,另一个来自河南南阳。其中,江苏丰县张家的家谱记载,先人明初从洪洞县城南13里许迁出。丰县张家集资包车到洪洞寻根,找到了张觉敏。当地只有冯张村正好在老县城南13里,张觉敏家的家谱记载自元代起就在此传续,明初家里有叔伯兄弟6人,其中多人外迁。于是,“失散”600多年的“亲戚”相认,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摆上各自家谱,共同祭拜祖先。
在其后的交往中,张觉敏发现大家很多饮食和语言习惯都一样。比如,吃一种原料、做法都相同的烩菜,都把母亲叫“咩”等。
山西太原的惠金义因研究惠姓历史写了本书,受到全国各地惠姓人的关注,曾多次到洪洞寻访。他说:“惠姓明初从大槐树迁到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我经常参加一些惠姓朋友的聚会,大家交流很频繁,很多人还建立了微信群。”
惠金义第一次到洪洞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槐树破旧的遗址只是一个石碑和一排小房子。如今,这里已建成占地370亩的4A级景区。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乔新华说:“大槐树被数千万人认定为先祖迁出地,它不仅是山西移民的家园符号,也是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凝聚的象征。”
范忠义说:“在政府推动下景区不断扩建,我们建设任何项目都要求符合根祖文化的内涵,不允许搞纯商业的东西,也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挖掘整理大槐树移民文化。”
“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入列非遗保护名录
河南濮阳的黄泽岭是大槐树移民后代,1991年他到洪洞寻根,发现能找到的移民资料不多,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相关历史,走访了有大槐树移民后代的十多个省,掌握了大量材料,编著出版了《大槐树寻根》《移民大迁徙》《大槐树迁民》等作品。
黄泽岭说:“大槐树的文化内涵被挖掘得越深,寻根者就越来越多。大槐树下‘寻根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活力和凝聚力。”
对于寻根者来说,大槐树是他们表达对故土思念的地方。目前,祭祖园每年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等节日都举行祭祖大典,吸引游子参祭。“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马来西亚的肖光麟参加了一个128人的寻根团,沿着祖先当年迁移的路线,先后走访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南,最后来到洪洞。他说:“寻根多年发现,这里才是我们最深的文化根脉。”20年来,每年到大槐树寻根的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7年这个数字已增长到6.5万人。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为《山西移民史》作序时写道:“家山何止大槐树?麻城孝感乡、宁化石壁寨、江西瓦屑坝、苏州阊门外、南雄珠玑巷、山东枣临庄、南京杨柳巷、南昌筷子巷……无不是千百万移民后裔梦魂萦绕的故园家国。黄河长江、中原大地、西域东海、北疆南岛,中国历史上广袤的疆域,又有哪里没有渗入中华民族这棵参天大树发达的根系?”
,